国资控股+市场化团队

搜索文档
菲林格尔易主疑云:两年内斗终局,一个德国木地板的A股特色退场
钛媒体APP· 2025-06-11 09:45
交易概况 - 菲林格尔经历五连板暴涨后因"924新政"进入停牌核查 成为沪市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首例 [2] - 交易采用两级定价模式:菲林格尔控股以6.73元/股向三家机构转让27.22%股份(合计6.51亿元) 实控人丁福如以7.88元/股向安吉以清转让25%股份(合计7亿元) 价差达11.3% [2][6] - 交易公告前一日股价提前放量涨停 引发市场对内幕交易的质疑 [9] 股权结构变动 - 原股东清仓式退出:丁福如阵营持股从44.56%降至19.56% 德国菲林格尔控股27.22%股份全部转让 [7] - 新股东构成:安吉以清持股25%成为控股股东 陕国投信托/渤源达朗基金/融联基金分别持股14%/8.22%/5.01% [7] - 交易后董事会将改组 安吉以清获得7席中的6席提名权 [16] 交易主体背景 - 安吉以清由金亚伟(51%)和浙江两山智控(49%)控股 后者实控人为安吉县财政局 [12] - 金亚伟旗下南京中益仁投资管理规模50-100亿元 日照中益仁管理规模5-10亿元 [15] - 三家接盘机构中 陕国投信托为国有背景 渤源达朗和融联基金为财务投资者 [16]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营收3.36亿元(同比-14.86%) 归母净亏损0.37亿元(亏损扩大超50%) [5] - 2018年营收达峰值8.35亿元后持续下滑 2023年首度亏损 [22] - 存在3.21亿元未披露关联交易(2020-2023年与丁福如控制的安竑建筑) [26] 股东内斗历史 - 德方董事长Jürgen与实控人丁福如矛盾公开化 2024年多次对议案投反对票 [24] - Jürgen指控CEO刘敦银经营失误 并质疑财务内控缺陷 [24] - 2023年以来4名董事离职 董事会形成3:2对立格局 [24][26] 交易市场影响 - 被视为"国六条"后私募基金产业整合收购的首例实践 [16] - 交易设计采用"国资控股+市场化团队"架构 推动股价五连板 [16] - 市场质疑私募基金真实意图在于投机套利而非产业整合 [5]
“地板大王”吹响内斗终结曲
新浪财经· 2025-06-04 19:15
公司控制权变更 - 菲林格尔实控人丁福如及德国股东菲林格尔同时进行股份转让,结束八年治理僵局,交易涉及两套定价体系,价差达11.3% [1][2] - 丁福如以7.88元/股向安吉以清转让25%股份,总价6.32亿元,德国股东以6.73元/股向三家机构投资者出售27.22%股份,套现5.41亿元 [2] - 安吉以清实际控制人金亚伟具有浙江国资背景,接盘德国股份的三家机构则带有明显财务投资属性 [2][3] 公司治理问题 - 德国籍董事长曾公开质疑实控人丁福如控制的企业用高于市场价方式承接公司订单 [4] - 2024年9月因工程建设事项关联交易不规范,上海证监局对菲林格尔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对丁福如和范斌出具警示函 [4] - 2025年3月德国方面宣布计划减持3%股份,导致公司当日跌停 [4] - 2023年和2024年年报中董事长均表示无法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和完整性 [8][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强化木地板收入萎缩至1.87亿元,不足2018年峰值时期的40% [6] - 2024年营收3.36亿元,同比下滑14.86%,归属净利润亏损3731万元,同比大跌54%,连续两年亏损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89万元,同比减少33.94%,净亏损1367万元,亏损继续扩大 [8] 行业环境变化 - 房地产精装修政策全面推行,住建部要求2025年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比例超过一半,导致终端零售市场快速萎缩 [7] - 工程渠道木地板均价从2020年的98元/㎡下降至2024年的62元/㎡,公司不具备规模优势,在价格战中首先受到冲击 [8] 未来发展计划 - 新股东安吉以清将获得改组后7人董事会中6个提名席位,计划引入职业经理人接手日常运营 [4][5] - 新股东承诺12个月内不改变主营业务,但可能推动公司向智能家居、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延伸 [10] - 浙江两山智控科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安吉以清的有限合伙人,有助于公司在项目落地、税收优惠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10] - 公司可能借助国资关系获取更多土地、厂房等资源,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或建设研发中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