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战略转型

搜索文档
京东收购Ceconomy,从撤退到反攻,一场"基因改造"正在上演
36氪· 2025-07-31 17:00
京东收购Ceconomy战略分析 交易概况 - 京东计划以每股4.6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零售巨头Ceconomy,交易总估值约22亿欧元(约合25.1亿美元)[1] - 交易完成后,京东将获得Ceconomy近30%的股份,Kellerhals家族保留25.35%股份,四大股东Haniel、Beisheim、BCEquities和Freenet计划出售合计27.9%股份[8] - 交易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Ceconomy首席执行官认为这是"恰当的时机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8] 战略转型背景 - 京东国际化战略从跨境模式转向本地运营,此前在东南亚、美国市场因物流成本高和本土化不足而受挫[4] - 面对Temu、SHEIN等"出海四小龙"的柔性供应链竞争,京东自营品牌模式在欧洲面临SKU有限、价格竞争力不足等问题[4] - 欧洲物流成本高昂,仓储网络稀疏且依赖第三方配送,导致"小时达"服务难以落地[5] 收购标的资源 -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电子零售品牌,覆盖12个欧洲国家,运营超1000家门店,员工约5万人[6] - 成熟本地供应商体系可解决京东海外业务货源不足问题,品牌认可度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信任[6][7] - 千家门店可改造为前置仓网络,结合京东"小时达"经验,配送时效有望从2-3天缩短至小时级[6][7] 协同效应与行业影响 - 收购直接解决京东海外扩张的货源短缺与运力不足两大核心难题[7] - 重资产本地化模式与京东中国战略一脉相承,虽进展慢但基础设施已布局三年[6][7] - 惠誉评级认为京东1600亿美元年收入和多元业务将增强Ceconomy信用状况[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商出海呈现分化:Temu、SHEIN等主打低价跨境,京东转向本地实体网络[1][4] - 收购标志着与亚马逊等巨头的欧洲本土化对决开启,涉及供应链能力输出与监管挑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