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投资

搜索文档
创投机构的“在地投资”实践:毅达资本如何助力昆山科创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9:07
昆山产业升级与毅达资本在地投资实践 - 昆山正从"工业强市"向"科创强市"转型,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并行 [1] - 毅达资本以"在地资本+城市共建"模式深耕昆山,管理规模超千亿,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十,形成10人本地常驻团队 [1][2][5] - 公司2005年开始在昆山布局,设立4支基金总规模20.37亿元,2024年新设10亿元基金首期3亿元,重点投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5] 投资布局与产业协同 - 累计投资昆山科技类项目29个,金额17亿元,近4年投资11.64亿元,培育4家A股上市公司 [7] - 产业协同案例:投资联仕加速产能建设,推动翊腾科技将总部从浙江迁至昆山开发区 [9] - 形成"投外地项目、引回昆山总部"的反向招商闭环,招引艺唯股份等企业落户 [10] 机制创新与区域合作 - 创新"资本招商+政府合投+本地运营"路径,与昆山创控成立合资GP公司"昆山玉澄"实现管理本地化 [5][14] - 采用"综合基金+区域基金"联动模式,匹配不同LP需求:省级基金重产业引导,区县级强调"双招双引" [10] - 昆山实施市场化返投考核,提高本地出资比例,形成"政府敢放手,市场敢接棒"的互动范式 [5] 发展模式与城市竞争力 - 毅达通过混改和合伙人机制增强决策效率,成为昆山除国有资本外投资量最大的市场化机构 [11][13] - 昆山雄厚财政收入和"敢为"文化为机制创新提供基础,地方干部突破常规推动产业落地 [14] - "在地投资"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支点,创投机构与城市在共同使命感基础上协同进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