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垂类运动品牌增长困境
icon
搜索文档
lululemon低谷,新运动品牌狂飙
虎嗅· 2025-08-29 11:21
lululemon增长瓶颈分析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为202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4] - 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26%大幅降至7%[4] - 男装业务占比上限约25% 鞋类及其他品类占比上限约15% 品类扩张存在明显天花板[5] - 核心用户定位"super girls"(24-35岁女性)面临代际变迁挑战 新一代消费者转向Alo Yoga等新兴品牌[6][7][8] - 北美市场面临Alo Yoga和Vuori的直接竞争 两家品牌门店紧邻lululemon开设 直接抢夺客群[9][10] - Alo Yoga营收约15亿美元 Vuori营收约10亿美元 两者合计可能抢占lululemon约15%市场份额[11][12] 运动品牌行业格局演变 - 耐克与阿迪达斯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近半个世纪领先优势 占据行业头部地位[23] - 鞋类占比超过50% 是运动品牌核心收入来源 技术门槛高于服装[25] - 跑鞋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细分品类之一 昂跑和Hoka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增长[3][39] - 昂跑Cloudtec技术和Hoka极厚中底提供卓越缓震回弹 成功从专业运动扩展至日常通勤场景[42][43] - 亚瑟士股价从疫情前上涨约800% 通过产品线革新和运动潮流化实现复兴[48] - 行业存在明显周期性 锐步、安德玛等挑战者均未能持续威胁头部企业地位[22] 新兴品牌竞争策略 - Alo Yoga定位"It girls"年轻客群 通过TikTok和Instagram等社媒渠道快速成长 5年内营收从2亿美元增至15亿美元[11][34][36] - Vuori以男性瑜伽产品起家 2018年推出女装后三年内实现男女装各占50% 采用社群运营策略[10][37] - 新兴品牌普遍采用DTC模式 注重产品独特性和社群连接感[37][47] - 视觉冲击力成为重要差异化因素 Hoka厚底设计和昂跑洞洞鞋底均从"丑鞋"逆袭为潮流标志[40][41] 中国市场发展特征 - 国际品牌将中国作为重要增长来源 耐克和阿迪达斯最早获得中国市场红利[24] - 本土品牌伯希和2024年营收17.66亿元 抖音渠道收入超3亿元 三年接近翻倍增长[50] - 凯乐石通过专业攀登装备建立品牌认知 实施提价策略向高端市场突破[63] - 本土优势包括供应链成本控制和中国版型适配 伯希和抖音运营能力突出[49] - 户外和女性运动成为主要突破方向 冬季保暖刚需推动户外品牌破圈[54][58] 品牌成长路径与挑战 - 垂类品牌普遍面临从10亿到100亿的成长陷阱 需要平衡专业化与扩张需求[13][65] - 以服装起家的品牌相比鞋类起家品牌面临更大挑战 服装潮流波动性更强[25] - 安踏通过多品牌收购策略实现追赶 与lululemon单一品牌扩张路径形成对比[27] - 品牌需要长期坚持 运动鞋服领域通常需要20-30年才能建立稳固地位[68] - 现阶段机会在于细分项目和人群 出海成为国内品牌重要增长途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