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

搜索文档
偏远海岛的教育蝶变,3000多名学子拥有“家门口好学校”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18:33
教育发展 - 硇洲岛教育条件大幅改善,2020-2023年湛江市经济开发区投入超2700万元提升学校硬软件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13] - 硇洲中学在校生数量较2019年翻了一番,近200名学生回流到硇洲小学,还有学生从珠三角学校转回硇洲就读 [13][14] - 硇洲小学期末考试成绩从全区倒数第一不断上升,个别科目成绩在全区四个中心小学中位居第二 [75][76] 社会力量参与 - 侨界、工商界、慈善组织全方位助力硇洲岛教育发展,近三年来罗定向硇洲各中小学捐款、实物总计超过550万元 [26][29][30] - 广东省陈国光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40台新款台式电脑,总价达20余万元,改善海岛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条件 [40][41] - 社会力量捐建校园文化景观"侨兴苑",提升校园环境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1][22][23] 师资与教学提升 - 硇洲小学实施"全镇一体化"管理,每年安排30余人次教师参加培训,并依托"网络联校"平台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52][53][54] - 广州市天河区支教名师团为硇洲小学带来8节示范课,覆盖多学科,将新理念、新方法引入海岛教育 [57][58][68] - 近5年硇洲小学共计160名教师获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学校荣获"广东省绿色学校"等称号 [75][76][77] 产业与人才需求 - 硇洲岛产业振兴急需人才,淡水社区百香果等农产品因缺乏专业人才和平台,销售不及岛外火热 [84][85] - 硇洲中学校长建议复办高中,开设旅游管理、深远海养殖、电子商务等专业,紧跟岛内产业需求 [91][92][93] - 复办高中可减少居民教育支出,让学生就近接受教育,同时为海岛培养技术人才 [105][106][108]
激发“村小”活力 共绘多彩童年——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5-24 00:35
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观察 课堂新变 - AI数字人进入乡村小学课堂,提升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天津市蓟州区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使用AI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 [2] - 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蓟州区通过4个教育集团和31个联合学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2] - 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如蓟州区第一小学与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技能 [4] 硬件升级 - 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重庆市秀山县岑龙小学建成塑胶操场、24小时热水供应宿舍及多功能综合楼 [6] - 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资源云端共享,秀山县龙凤坝镇中心校通过"专递课堂"实现偏远"村小"专业英语教学 [7] - 2021年以来重庆累计投入60.7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覆盖农村学校教室、宿舍、功能教室等 [7] 校园文化创新 -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如内蒙古林西县统部小学利用玉米皮制作手工粘贴画,丰富美育课程 [8][10] - 校际结对共建促进美育资源共享,如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两校互换教师开展马头琴、国画等特色课程 [9] - 内蒙古计划推进北疆文化融入校园,组织"书香校园""乐动校园"等活动强化乡村教育与地域文化联系 [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东部新区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23:05
成渝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讨会 - 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主题 [1] - 成都东部新区作为承办地和核心发言单位 展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1] - 新区相关负责人系统介绍五年来从"乡村起步 资源薄弱"到"融合发展 质效跃升"的转型路径 [1] 成都东部新区教育发展成果 - 五年来引进成都石室中学 成都七中等6所优质学校 新增标准化学校26所 新增学位2 6万个 [2] - 教师高学历 高职称占比持续提升 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优化至0 29 教育现代化达成度超过92% [2] - 首创"青少年启志中心" 构建"3+8+N"启志课程体系 打造60个启志基地 惠及学生及家长6万余人次 [2] 教育资源共享与均衡发展 - 横向组建学前教育集团 纵向组建基础教育集团 持续缩小区域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系数 [2] - 以均衡普惠为导向 深化"集团联动"机制 拓展资源共享 [2] - 教育公平从校园延伸至校外 获评"成都教育年度十大民生实事"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围绕教育空间重构 资源共享机制优化 城乡学校生态共建等方面深化探索 [2] - 积累实践经验 拓展制度创新边界 为城乡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路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