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培育后学
icon
搜索文档
“成功的人不死读书”——杨振宁先生与江苏的半世纪学缘
新华日报· 2025-10-19 07:31
杨振宁与江苏教育机构的互动 - 1972年首次访问南京大学并探望老师,开启与南京的深厚学缘 [2] - 分别于1989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深度访问东南大学,2006年以84岁高龄为3000余名师生演讲《我的生平》并为“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揭牌 [2] - 2004年参观南京市金陵中学,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2] - 2015年参与南外仙林分校“科学大师进校园”活动 [3] 杨振宁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观 - 强调研究需有前瞻性,选择最有发展空间的领域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 指出中国学生应克服知识面窄、过早成为“专家”的毛病,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并给予更多自由发展空间 [2] - 认为中国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还需要能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多方面人才 [3] - 教导青年学子认识自身潜能,把握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是攀上科学之巅的关键 [4] - 成功的研究生不“死”读书,而是善于把握学术前沿信息并在工作中弥补知识缺陷 [4] 杨振宁对后学的奖掖与支持 - 2000年在南京大学访问期间捐出学术报告报酬设立“杨振宁奖学金”,此为在国际上设立的第一个奖学金,每年评选10名获奖本科生 [4] - 2001年亲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首届奖学金获得者颁奖并举行报告会 [4] - 2000年在金陵中学对高三学生谢臻达的爬墙模型小车给予细致指导和赞扬,鼓励其从事应用物理研究,该生后成为南京大学教授并于2022年获评“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 [4] 杨振宁的科学洞见与行业展望 - 2009年在扬州大学预测“20年内中国本土产生诺贝尔奖是肯定的” [1] - 2008年在东南大学演讲指出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其结果可改造人类生产力并带来福利 [5] - 认为中国年轻科学家需要氛围以识别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方法,此传统需时间建立,但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世界科技的贡献将是了不起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