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预算

搜索文档
十余省份从零开始编预算,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4 22:51
本文字数:235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陈益刊 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借此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提出当地零基预算改革16项重点 任务,希望用三至五年时间来逐步打破当地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提升预算管理质效,增强财政统筹平衡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09.04 自去年中央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以来,目前已有江苏、浙江、湖南、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江 西、安徽、辽宁、山东等十多个省份公开发布当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文件,而更多的省份实际已经开展 这项改革。 为何地方密集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目前地方具体改革方案中有哪些看点? 改革力度加大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目前中国政府一年预算支出规模已经超过50 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实际由地方政府支出。现行的预算编制,主要采取的是基数预算,也叫增量预 算,以部门单位上年度预算收支为基数,然后适度增长。基数预算的优点是保持了预算收支的连续性, 工作量小,易于操作;但也会造成财政支出固化,影响财政资源配置和资 ...
十余省份从零开始编预算,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9-04 22:18
本文字数:235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借此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提出当地零基预算改革16项重点任务,希望用三至五年时间来逐步打破当地财 政支出固化格局,提升预算管理质效,增强财政统筹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去年中央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以来,目前已有江苏、浙江、湖南、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江西、安徽、辽宁、山东等十多个省份公开发布当 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文件,而更多的省份实际已经开展这项改革。 2025.09. 04 为何地方密集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目前地方具体改革方案中有哪些看点? 改革力度加大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目前中国政府一年预算支出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实际由地方政府支出。现 行的预算编制,主要采取的是基数预算,也叫增量预算,以部门单位上年度预算收支为基数,然后适度增长。基数预算的优点是保持了预算收支的连续 性,工作量小,易于操作;但也会造成财政支出固化,影响财政资源配置和资金使 ...
华福固收:零基预算改革,过程比结果重要
华福证券· 2025-06-05 16: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传统基数预算存在弊端,零基预算改革可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并非要快速全面取代传统增量预算,过程比结果重要,后续预计会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应渐进式,先严格审批新增项目、优化存量项目[2][4][8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零基预算改革背景 -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24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090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8699亿元,比上年下降16%,较2021年高峰减少近3.6万亿;支出端“三保”兜底不扎实、债务偿还规模大等压力不减[10] - 传统增量预算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国务院和地方强调运用零基预算理念,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改革相关要求[11][12] 零基预算改革的含义、进度及挑战 含义和优势 - 传统“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模式有合理性,但易导致资金分配固化、资源浪费和分配失衡;零基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基数,按实际需求和财力安排支出,可打破固化格局,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29][30] 零基预算改革进度和现状:初步探索 - 改革进度条:零基预算概念20世纪50年代提出,70年代在美大企业成功后在政府间推行;我国1993年部分地方试点,当前预算紧平衡下,2021年国务院、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供中央指引;改革在省级及市县层面探索,各地侧重点和力度不同[35][36] - 改革案例:安徽:1.0版2022年开始,方案包括多方面,改革后省级挤出无效资金,项目数量减少,支出增速下降,税收占比提高;2.0版2025年开启,拓宽范围至民生等领域,突出绩效导向[43][44][60] - 不同省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要点对比:对比湖南、江苏、安徽,主要在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配套制度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等方面有举措[64] - 改革效果对比:安徽2023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广西“三公两费”压降,对市县转移支付增加;无锡预算支出规模控制、结构优化[77][78][79] 改革可能遇到的挑战 - 对预算编制人员数量和专业要求高,需高频评估项目全生命周期[82] - 改革依赖上级推动,会触动部分群体利益,存在阻力[82] - 配套措施滞后,改革协同性不足,制约成效[82] 改革展望:过程比结果重要 - 改革并非全面快速推行,要对预算支出合理性提更高要求,使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后续预计全国逐步推广,实施应渐进式,先严格审批新增项目、优化存量项目[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