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

搜索文档
财长蓝佛安: 研究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
快讯· 2025-07-30 06:47
金十数据7月30日讯,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学习时报刊文表示,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释放财政 治理效能。研究制定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意见,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善 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强地方自主财力。研究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优化增值 税留抵退税政策,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不断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 准化、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财长蓝佛安: 研究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 ...
基层零基预算改革现成效 保基本与促改革难题待解
证券时报· 2025-07-10 02:38
零基预算改革成效 - 江西省泰和县2025年预算清理一次性项目、到期项目及压减专项支出1.97亿元 [2] - 云南省大姚县通过人员支出动态调整每年减少预留经费6000万元以上 [2] - 湖南省临武县重新梳理并取消现行支出政策压减支出1484万元 [2] - 东部某县级财政局整合专项资金39类每年节约预算资金约1400万元 [2] 改革操作范式创新 - 江西省南昌县实施"先入库、后预算"的刚性把关将所有支出事项纳入滚动项目库 [3] - 广州黄埔区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试点部门通过"擂台比选"争取预算 [3] 基层改革困境 - 东部某县级财政局刚性支出占比超65%剩余可分配预算资金有限 [4] - 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要求"两个只增不减"压缩改革空间 [4] - 威海市审计局指出部门单位存在经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惯性 [5] 配套措施需求 - 基层缺乏成本效益分析、绩效指标设计等技能依赖被动执行模式 [7] - 建议调整法定支出与财政收入"硬性挂钩"改为弹性区间 [7] - 呼吁扩大专项资金统筹权限允许县级整合用途相近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7] 信息化建设短板 - 基层财政在AI、大数据智能校验方面投入不足依赖人工审核 [8] - 江苏省徐州市财政局尝试以"AI+"赋能零基预算改革 [8] - 专家建议省级统筹建设"区县财政数据中枢"实现三级数据共享 [8]
率先以“AI+”赋能零基预算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7-07 04:28
AI智慧审核平台建设 - 徐州市财政局率先在全省开发建设"AI智慧审核平台",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升级,为财政保障平衡提供智能化支撑 [1] - 平台通过AI技术抓取项目立项依据、合同、编制人数等关键信息,建立政策法规库、人员信息库等预算管理资料 [1] - 平台创新预设8大类AI审核参数体系,其中客观参数分值占比90%,对项目必要性、政策依据、支付合规性等维度进行量化评估 [1] 平台功能模块 - 聚焦人员经费、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15个关键领域,由AI依据政策文件进行穿透式审核,对超标准、超规模等情形自动预警 [2] - 提供部门整体经费分析诊断功能,个性化生成统计报表及报告,集成"智慧问数"模块实现管理数据智能搜索与即时反馈 [2] 未来发展规划 - 徐州市财政局将深入挖掘更多AI应用场景,推动"AI+"向预算管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2] - 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坚定不移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2]
国务院最新部署!财政政策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41
财政政策工作重点 - 加快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1] -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2] - 今年1—5月,已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 - 截至6月27日全国已经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6万亿元,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4.4万亿元,后续还将有2.24万亿元待发 [2] - 今年新增专项债有望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发行,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资金稳投资促消费作用 [3] 民生支出与就业支持 - 强化民生导向,加大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支持,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生育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 - 今年前5个月超14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2万亿元、教育支出约1.7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约0.9万亿元,规模位居前三且保持较快增速 [3]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3]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违规举债查处问责等工作,强化"三保"动态监测和应对处置 [4] - 去年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债务利率平均水平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 [5] - 地方政府前5个月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5] - 截至6月27日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及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4648亿元 [5] 财税体制改革 - 一体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5] - 山东、黑龙江等地近期披露当地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探索财政科学管理的新路子 [6] - 今年零基预算改革在不少地方推开,打破现行预算编制"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局面 [7] 产业支持与发展 - 加强对教育、科技的支持,统筹运用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7] - 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7]
国务院部署下一步财政政策五大重点任务,有何看点?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06
财政政策重点 - 加快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1] -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2] - 今年1—5月,已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按计划分别于1月、4月下达,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 - 截至6月27日全国已经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6万亿元,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4.4万亿元,后续还将有2.24万亿元待发 [2] - 今年新增专项债有望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发行,以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资金稳投资促消费作用 [3] 民生保障 - 强化民生导向,加大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支持,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生育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 - 今年前5个月超14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2万亿元)、教育支出(约1.7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约0.9万亿元)规模位居前三 [3]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 [3] 债务风险防范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违规举债查处问责等工作,强化"三保"动态监测和应对处置 [4] - 财政风险工作要点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风险 [5] - 去年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债务利率平均水平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 [6] - 地方政府前5个月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1.63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限额的81.5% [6] - 截至6月27日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及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4648亿元 [6] 财税体制改革 - 一体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在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6] - 今年零基预算改革在不少地方推开,打破现行预算编制"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局面 [7] - 推动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改革 [7] 产业支持 - 加强对教育、科技的支持,统筹运用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7] - 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7]
财政经济委员会: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提高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和单位的比例
快讯· 2025-06-27 18:16
财政经济委员会报告要点 - 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严禁征收"过头税费" [1] - 坚持预算法定,强化预算约束 [1]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1] - 提高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和单位的比例 [1] - 严格规范预算执行中的调剂和上划下划等行为 [1]
审计署:深化经济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快讯· 2025-06-24 20:27
财税体制改革 - 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 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 [1] - 进一步健全完善转移支付评估调整机制 [1] - 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 提高分配精准性 [1] 国有企业治理制度 -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督促国有企业突出主业聚焦实业 [1] - 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1] - 健全细化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和执行机制 对违规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提级追责穿透治理 [1]
山东确立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框架体系
大众日报· 2025-06-24 08:57
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框架体系 - 山东确立以"大财政"理念为统领、"大预算"为方向路径、"大绩效"为关键抓手、"大数智"为保障支撑、"大安全"为底线基础的"1+4"框架体系 [2][4] - 试点范围覆盖全省16市及31个县(市、区),其中济南、青岛、临沂3市承担全部11项试点任务 [2][4] - 2025-2026年在省本级和部分市县开展试点,2027年全省推行,目标3-5年内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运行机制 [2] 试点实施路径 - 形成"1+1"政策文件体系,包含16个方面改革任务和60项具体改革举措 [4] - 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预算安排基数,建立项目排序机制,集中保障重大战略 [5] - 全面清理支出政策,执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5][6] 创新改革举措 - 在财金协同联动领域创新"自选动作",加强三级联动发挥财政聚合效应 [6] - 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财政领域应用,提升决策科学性和精准性 [6] - 建立任务清单台账管理,明确60项改革举措的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7]
为什么要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0
零基预算改革概述 - 零基预算是指从零开始编制预算,不考虑以往预算基数,根据实际需求、财力状况和事项优先级重新核定支出预算 [1] - 传统增量预算模式以上年度预算数为基数调整,易导致资金分配固化和效率低下,零基预算能压减非重点支出并整合分散资金 [1] - 改革目标为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中央16个部门率先试点 [1][3] 改革背景与必要性 - 零基预算是推进现代预算改革的关键一步,助力预算管理制度化、透明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2] - 适应财政紧平衡状态: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万亿元(完成预算98.1%),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降1.1%,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降11% [3] - 优化财政政策工具: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需调整收支结构,提升政策效能 [2] 地方试点成效 - 安徽省2023年全省改革后,省级项目数减少22%,清退压减资金88.7亿元 [3] - 广东、陕西2015年起省级试点,重点建立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项目支出保障机制 [3] 改革实施路径 - 提高预算统筹能力:需覆盖全预算体系及收支活动,避免资源割裂 [4] -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破解改革碎片化 [4] - 完善绩效管理:科学量化部门绩效目标,将评价结果用于预算编制 [4] - 配套措施保障:动态调整重点事项清单和支出标准,加强专业人才投入 [4][5]
华福固收:零基预算改革,过程比结果重要
华福证券· 2025-06-05 16: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传统基数预算存在弊端,零基预算改革可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并非要快速全面取代传统增量预算,过程比结果重要,后续预计会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应渐进式,先严格审批新增项目、优化存量项目[2][4][8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零基预算改革背景 -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24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090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8699亿元,比上年下降16%,较2021年高峰减少近3.6万亿;支出端“三保”兜底不扎实、债务偿还规模大等压力不减[10] - 传统增量预算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国务院和地方强调运用零基预算理念,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改革相关要求[11][12] 零基预算改革的含义、进度及挑战 含义和优势 - 传统“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模式有合理性,但易导致资金分配固化、资源浪费和分配失衡;零基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基数,按实际需求和财力安排支出,可打破固化格局,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29][30] 零基预算改革进度和现状:初步探索 - 改革进度条:零基预算概念20世纪50年代提出,70年代在美大企业成功后在政府间推行;我国1993年部分地方试点,当前预算紧平衡下,2021年国务院、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供中央指引;改革在省级及市县层面探索,各地侧重点和力度不同[35][36] - 改革案例:安徽:1.0版2022年开始,方案包括多方面,改革后省级挤出无效资金,项目数量减少,支出增速下降,税收占比提高;2.0版2025年开启,拓宽范围至民生等领域,突出绩效导向[43][44][60] - 不同省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要点对比:对比湖南、江苏、安徽,主要在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配套制度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等方面有举措[64] - 改革效果对比:安徽2023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广西“三公两费”压降,对市县转移支付增加;无锡预算支出规模控制、结构优化[77][78][79] 改革可能遇到的挑战 - 对预算编制人员数量和专业要求高,需高频评估项目全生命周期[82] - 改革依赖上级推动,会触动部分群体利益,存在阻力[82] - 配套措施滞后,改革协同性不足,制约成效[82] 改革展望:过程比结果重要 - 改革并非全面快速推行,要对预算支出合理性提更高要求,使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后续预计全国逐步推广,实施应渐进式,先严格审批新增项目、优化存量项目[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