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

搜索文档
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增聘潮涌究竟是“离职前兆”还是“团队优化”?
第一财经· 2025-07-08 00:04
2025.07. 08 本文字数:267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曹璐 从"造星"到"造团队",公募行业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动作密集。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7日,年内 至少有逾710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涉及包括葛兰、冯波、刘格菘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 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一度将增聘视为"原经理离职前兆",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本质是基金团队动态优化的常规 操作,而非风险信号。基金经理"以老带新"、原基金经理的工作"减负"、基金经理之间优势互补等, 也都是增聘基金经理的重要因素。 随着单一经理的"明星效应"逐渐弱化,"双管一""多管一"的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渐成常态,公募行业正 加速向"团队平台化"转型。目前,超四分之一基金已采用"共管"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在团队化转型 中,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数量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震荡行情下,业绩表现印证了行业新生力量在崛起,例如在年内排名前10位的主 动权益类基金中,有半数产品的基金经理"上岗时间"不足3年。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道,新生代经理 普遍存在持仓行业集中度较高、历史业绩 ...
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新生代基金经理加速接棒
第一财经· 2025-07-07 20:52
公募基金增聘潮现象分析 - 今年以来至少有逾710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涉及葛兰 冯波 刘格菘等多位知名经理管理的产品 相关公告接近900条 [1][3] - 市场一度将增聘视为"原经理离职前兆" 但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团队动态优化的常规操作 包括以老带新 工作减负 优势互补等 [1][4] -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与葛兰共管 该产品规模达311.79亿元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等百亿基金也出现类似增聘案例 [3] 行业团队化转型趋势 - 全市场25.61%基金采用"共管"模式 3307只产品由两位及以上经理管理 共管模式渐成常态 [5] - 2022年证监会政策明确引导构建团队化投研体系 2023年行动方案再次强调平台式投研建设 推动行业加速转型 [5][6] - 新生代基金经理数量占比超三分之一 任职≤3年的经理达1542人 任职≤1年的"新锐"有534人 [6] 新生代基金经理表现与特点 - 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前10名中 半数产品由任职不足3年的经理管理 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年内回报达90.92% [2][7] - 新生代优势在于进攻性强 投资灵活度高 对新兴事物接受快 但存在行业集中度高 业绩周期验证不足等问题 [6][7] - 华南从业人士指出新生代管理规模较小 更适应当前市场风格 但业绩可持续性需更长时间观察 [6][7] 增聘行为的深层逻辑 - 产品规模突破阈值后 单一经理调整难度增大 增聘可实现能力圈差异化分工 如"价值+成长"组合管理 [4] - 市场有效性提升使单兵作战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 团队协作能整合智慧应对复杂环境 [5] - 基金公司明确表示增聘是为减轻管理负担 聚焦擅长赛道 并非离职准备 [4]
基金经理“晒实盘”,火了!
证券时报· 2025-07-07 12:43
多位基金经理"晒实盘" 近期,多位基金经理纷纷在天天基金APP上"晒实盘"。 如鑫元基金基金经理刘俊文 在今年4月末,成立了名为"防守反击赢"的基金组合,100%配置了他管理的 基金—鑫元价值精选混合。6月6日,他在基金净值冲高回落时加仓30万元,截至7月4日,该组合市值达 112.69万元。 又见基金经理"晒实盘"! 近期,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在天天基金平台公布基金实盘操作,引发市场关注。鑫元基金刘俊文、上银基金 陈博、海富通基金纪君凯、永赢基金任桀等均参与其中。观察其公开账户可见,基金经理的自有资金投入 规模从数万元至百万元级不等,当前多数账户处于盈利状态。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受限于持有期规定,其投资行为天然倾向于关注长期回报。公开个人实 操记录,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建立更理性的长期投资观,另一方面,在市场震荡期,这种透明化操作 可提供直观参考,减少投资者盲目跟风追涨杀跌的行为。 在公布实盘前,刘俊文就已陆续买入这只基金,今年一季度,他曾发文解释了陆续自购的原因——"有信 心赚钱"。"我买自己管理的产品知根知底,同时也能不断提醒自己:如果做砸了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自购 让我和投资人的利益绑在一起, ...
相信长线逻辑 注重自身体验 灵活应对市场 这届少壮派基金经理真的不一样
中国证券报· 2025-07-07 04:44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79只基金产品回报率超过50%,近300只基金产品回报率在30%-50%之间 [2] - 主题型、赛道型基金表现亮眼,医药主题基金和北交所基金表现尤为突出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以高仓位重仓港股创新药标的成为半程冠军 [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分别位居业绩排行榜第二和第三位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和华安医药生物A/C上半年回报率分别接近70%和超过66% [3] 基金经理群体特征 - 少壮派基金经理崛起,投资年限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1][2] - 上半年回报率前十的基金产品中,8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5年以下,5位在3年以下 [4] - 年轻基金经理倾向于投资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蓝海市场 [1][6] - 部分老将管理的产品表现同样出色,如平安核心优势A/C和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A/C [4] 投资策略与行为 - 年轻基金经理注重长线逻辑,积极分享投资体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1][7] - 年轻基金经理在热门机会上交易频繁,部分超额收益来自交易策略 [7] - 部分年轻基金经理采用"浪漫现实主义"策略,兼顾长线机会和风险控制 [7] 行业生态与争议 - 基金经理队伍整体年轻化趋势明显,新鲜血液为行业带来新气象 [5][6] - 年轻基金经理的业绩归因和真实能力受到质疑,部分被认为依赖平台资源 [8][9] - 行业对年轻基金经理的评价两极分化,既有肯定其独特视角,也有担忧其缺乏周期考验 [8][9] 市场环境与机会 - 创新药、新消费等主题机会成为上半年绩优基金的主要驱动力 [2][5] - 北交所市场活跃,北交所基金表现强势 [2] - 港股市场创新药标的大幅上涨,为相关基金带来显著收益 [3]
基金经理上半年收益排名揭晓!赵蓓、杨冬、何琦领衔百亿级!重仓创新药的郑宁夺冠!
私募排排网· 2025-07-05 17:25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358位公募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4.89%,中位数为0.93% [2] - 管理规模与收益呈负相关:100亿以上规模组收益均值2.5%,5-20亿规模组收益均值达5.93% [2] - 37位基金经理上半年收益超30%,主要分布在中小规模组 [3] 百亿规模组表现 - 805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平均收益2.5%,前20强门槛15.6% [3] - 广发基金吴远怡以32.19%收益夺冠,管理规模193.17亿元 [7] - 华泰柏瑞何琦管理307.58亿元QDII基金,重仓港股权重股,收益20.5% [8][9] 中小规模组亮点 - 50-100亿组中银基金郑宁以58.14%收益领先,重仓恒瑞医药等创新药公司 [16][17] - 20-50亿组平安基金周思聪收益57.27%,嘉实基金郝淼重仓创新药收益33.12% [20][21] - 5-20亿组华宝基金张金涛收益41.93%,恒越基金赵小燕重仓泡泡玛特收益39.1% [24][28][29] 行业配置特征 - 医药主题表现突出,多只TOP20基金重仓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17][22] - QDII基金在百亿组表现亮眼,前5强中2位主攻港股市场 [7][8] - 中小规模组配置更分散,涵盖创新药、科技硬件、消费等多元领域 [21][29]
从几十万元到百万元:基金经理“晒实盘”,是自证能力还是营销新招?
华夏时报· 2025-07-05 11:21
基金经理实盘展示风潮 - 近期天天基金平台掀起基金经理"晒实盘"风潮,包括鑫元基金刘俊文、上银基金陈博、海富通基金纪君凯、永赢基金任桀等一批基金经理公开个人基金组合持仓,实盘金额从几十万元至百万元不等 [1] - 这些组合多聚焦自身管理的产品,部分短期收益率亮眼——永赢基金任桀重仓科技基金的组合成立不足两月收益率已超55%,上银基金陈博的"左手红利右手科技"组合收益率超6% [2] - 实盘相当于变相自购,通过社交媒体缩短了基金经理与持有人的心理距离,利益绑定效应显著 [2] 具体基金经理实盘案例 - 永赢基金任桀今年6月创建的"永赢科技智选定投"组合,超20万元实盘资产全部重仓于其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C基金,不足两个月实现55.63%的收益率 [2] - 上银基金陈博采取双基金配置策略,15万元资产按7:3比例分配于其管理的两只产品:上银未来生活灵活配置混合占70%,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占30%,该组合自5月成立以来获得6.54%的回报 [3] - 鑫元基金刘俊文以近120万元重仓自管产品鑫元价值精选混合A,虽目前收益率为-0.89%,但6月6日仍追加30万元投资 [3] - 国泰基金梁杏121万元的组合持仓覆盖半导体芯片、上证综指、游戏、科创板100等9只ETF联接基金,仅2025年6月就产生31次买入记录 [4] - 德邦基金雷涛140万元实盘规模超过90%仓位集中于其管理的半导体主题基金,近20%的累计收益 [4] - 易方达成曦19万元实盘资金全部投入科创50指数联接基金,16%的收益率 [4] - 国金基金姚加红以370万元实盘规模占据平台首位,聚焦自家两只量化产品累计盈利超83万元 [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实盘展示正演变为基金行业的"新内卷战场",从蚂蚁到天天基金,平台力推基金经理入驻,催生内容生产压力 [6] - 实盘金额虽远不及基金公司自购规模,但"个人零花钱"式的投入更具情感穿透力,让投资者直观感受"共同进退"的决心 [6] - 这种个人资产与产品深度绑定的行为,将基金经理从管理费受益方转变为净值波动的直接承担者 [6] - 永赢基金表示旗下基金经理通过"定投"的方式自购,通过实盘内容来分享投资体验,用行动传递对板块的信心 [6] - 也有公募基金人士并不倾向于通过基金经理实盘方式吸引投资者,认为在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方面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 [7]
葛兰旗下基金增聘基金经理 多基金经理共管已成行业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22:49
基金共管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共有666只基金出现"共管式增聘",涉及122家基金公司[1][5] - 行业层面"多基金经理共管"成为趋势,涉及刘格菘、李晓星等百亿基金经理产品[5] - 监管政策推动团队化管理,2022年4月提出构建团队化投研体系,2024年3月强调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2024年5月出台方案支持团队制管理模式[5]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 - 葛兰在管规模最大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311.79亿元)增聘赵磊为共管基金经理[2][3] - 截至2025年7月4日该基金年内总回报11.42%,超额收益8.33%,同类排名1202/4548[3] - 新任基金经理赵磊无公募管理经验但拥有8年医药生物研究背景,曾任中泰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3] 葛兰其他在管产品 - 中欧医疗创新(81.99亿元)和中欧明睿新起点(10.69亿元)仍由葛兰单独管理[4] - 截至2025年7月4日两只基金年内收益分别为43.09%和-6.3%,前者专注医药板块后者侧重科技成长[4] 中欧基金投研建设 - 近一年共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6] - 公司表示持续加强投研团队建设以巩固投研实力[6]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最新动态: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和葛兰共管
搜狐财经· 2025-07-04 21:20
基金经理增聘动态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 [1][2] - 赵磊历任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联席首席分析师,2021年加入中欧基金,现任权益研究组组长 [2] - 中欧价值成长混合增聘金旭炜为基金经理,与王健共管 [2][3] - 中欧国证2000指数增强和中欧中证1000指数增强均增聘宋婷为基金经理,与钱亚婷共管 [3][4] 行业模式转变 - 近一年中欧基金旗下共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团队化管理模式明显 [5] - 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期混合增聘苏文杰为基金经理,与郑澄然共管 [5][6] - 刘格菘、李晓星、赵蓓、冯波等百亿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此前也有增聘动作 [6] - 易方达研究精选股票增聘彭珂为基金经理,与冯波共管;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增聘郭杰、何崇恺为基金经理,与冯波共管 [6] 政策与行业趋势 - 2022年4月证监会提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 [7] - 2024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7] - 2024年上半年共计1927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新任职变动,其中666只产品为"共管式增聘",涉及122家基金公司 [7]
千亿公募,官宣!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20:05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基金经理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该产品,而中欧医疗创新等其他产品仍由葛兰单独管理 [2][3] - 赵磊为中欧基金医疗投研团队核心成员,拥有8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验,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工程硕士,曾任职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及联席首席分析师,2021年5月加入中欧基金,2023年初担任医药研究组组长 [4] - 截至一季度末,葛兰管理的三只基金规模合计40447亿元,其中中欧医疗健康上半年单位净值增长率830%,超额收益603%,近一年净值增长率1601%,超额收益569% [4] 中欧医疗基金业绩表现 -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近半年业绩增长3225%,超额收益268%,同类排名前4%,近一年业绩增长5163%,超额收益3717%,同类排名前4% [5] - 中欧基金旗下被动指数产品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半年涨幅5094%,同类排名前1% [5] 多基金经理共管行业趋势 - 上半年行业共666只产品采用"共管式增聘",涉及122家基金公司,包括刘格菘、李晓星等百亿基金经理的产品 [7] - 共管模式可发挥多策略优势,提升风险收益比,通过团队协作过滤尾部风险,增强极端市场下的稳定性 [7] - 证监会2024年3月文件强调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推动团队制投研体系建设,2025年5月《行动方案》进一步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化管理 [8] 中欧基金投研团队建设 - 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平均从业14年,平均投资年限7年,形成老将引领、中生代与新生代结合的人才梯队 [8] - 研究团队覆盖39个细分领域,五大研究组通过行业细分与深度研究赋能投资 [8]
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增聘基金经理 中欧已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
快讯· 2025-07-04 18:13
公司动态 -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 与葛兰共同管理该产品 [1] - 中欧医疗创新等其他产品继续由葛兰单独管理 [1] - 近一年来中欧基金旗下共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 [1] 行业趋势 - 今年以来"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在行业内盛行 [1] - 截至6月底共有122家基金公司的666只产品宣布增聘基金经理 [1] - 增聘现象涉及多位知名百亿级基金经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