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这些人气购物中心,再度洗牌!
36氪· 2025-11-14 14:51
全国及成都商业市场整体趋势 - 第三季度全国23城410个上榜商场月场日均客流均值约5.3万人,环比下滑约1万人,显示暑期后普遍回落 [1] - 成都市场虽同样经历“高位回调”,但人气指数仍稳居全国前列,为年关消费旺季积蓄动能 [1] - 市场从单纯规模竞争转向运营深度、客群粘性与场景创新的多维较量 [4] 头部项目与市场格局 - 成都IFS、成都万象城、成都环球MALL形成的“三巨头”格局在整个季度内稳定,市场领先地位难以撼动 [5] - 头部阵营项目构成成都商业的“基本盘”,其稳定性源于多年品牌积淀、成熟运营体系及持续调改升级 [5] - 超大型项目(>15万㎡)以55%的占比主导TOP20榜单,规模效应显著 [12] 项目排名动态与竞争态势 - 2025年9月TOP20榜单中,6个项目排名上升,5个新项目首次入榜,竞争格局暗流涌动 [1] - 成熟项目展现“深耕效应”,如成都凯德广场·金牛排名从7月TOP10持续攀升至9月TOP6,实现三连升 [9] - 老牌核心项目如成都金牛万达广场与成都仁和新城排名回升,显示其市场韧性与消费粘性 [10] - 龙湖成都时代天街、成都龙泉驿吾悦广场等区域型商业中心排名跃升,显示其巨大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10] 新兴业态与项目类型 - 奥莱板块关注度升温,成都时尚百盛奥莱与成都时代奥特莱斯形成“奥莱双雄”局面 [11] - 中小型项目通过“精品化”运营成功突围,如成都时代奥特莱斯的“名品+折扣”模式、成都天荟·万科广场的“潮流品牌孵化地”标签 [12] - 经过改造调营的社区型或区域型商业,如成都温江旭辉Cmall、成都建发鹭洲里,通过精准匹配周边需求重新激活消费潜力 [11] 区域分布与运营商表现 - 传统商业强区锦江区凭借成都IFS、太古里等继续领跑,上榜项目数量与质量占优 [13] - 成华区崛起势头强劲,与武侯区势均力敌各占4席,并在杉板桥-建设路商圈形成强大商业集群效应 [13] - 区域商圈项目占比超过60%,显示成都“多中心、网格化”商业格局日趋成熟 [13] - 龙湖商业以5个项目的绝对优势成为9月最大赢家,其产品线实现网格化布局,体现体系化运营能力 [13] - 市场呈现多元共生生态,国企/央企、港资、外资与本土民企同台竞技,共同保持市场活力 [14]
中国最“弱”省会,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3-19 21:51
文章核心观点 - 探讨强省会和多中心发展模式的难题,分析我国省会强弱情况、弱省会成因及不同地区适合的发展模式,强调强省会战略旨在提升全省竞争力 [1][42][51] 分组1:省会强弱衡量标准 - 衡量省会强弱更看重省会GDP占全省比重,以省会“经济首位度”衡量,GDP占比超30%为“强省会”,低于20%为“弱省会”,超50%是“一省一城”,低于15%是彻底“弱省会” [4][6][7] 分组2:我国省会强弱情况 - 强省会多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东部省会首位度普遍靠后 [9] - 典型强省会有银川、长春、西宁等,成都、西安、武汉是双重意义“强省会”,银川、长春、西宁省会经济占全省半壁江山 [11][12][14] - 典型弱省会有南京、济南等,南京位列倒数第一,这些省会在所在省份非经济和人口第一大市,难主导全省经济产业发展 [17][18][19] 分组3:南京和济南“弱省会”情况 - 两城经济占比不足14%,人口首位度更低,常住人口未破千万,占比分别为11.2%、9.4% [23][24] - 此前济南首位度最低,2020年合并莱芜扳回一城,近年两城喊出“强省会”口号但首位度不增反降 [25][26] - 江苏、山东发展均衡,经济强市林立,县域经济发达,“多中心”是区位、产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结果 [26][27] 分组4:南京和济南沦为“弱省会”原因 - 港口因素使靠近港口城市获发展先机,带动工业城市崛起 [28][29][30] - 计划单列市政策因素使沿海5个计划单列市与省会分庭抗礼 [31][32][33] - 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超级中心城市虹吸效应使南京难“一城独大”,苏州与上海协同发展更具优势 [34][35] 分组5:强省会与多中心发展趋势 - 过去几年多地提出打造强省会,近年“强省会”声音淡化,被省域副中心取代,与政策转向有关 [36][38][39] - 政策要求中西部培育多中心,严控省会规模扩张和撤县建市设区,近5年无城市合并案例 [40][41] 分组6:不同地区适合的发展模式 - 中西部经济弱省需强省会扭转人口流失、争取产业转移和国家战略,省会成吸引人口回流和争抢人才的蓄水池 [45][46][47] - 东部经济强省经济强市多,省会难一家独大,需区分省会与经济强市功能定位 [48][49] - 中西部已做大强省会的省份,继续膨胀省会有负面效应,做大都市圈和培育副中心城市有必要 [50] - 强省会战略目的是以省会提升带动全省在全国的位置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