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

搜索文档
获批!第17个国家级都市圈,来了
城市财经· 2025-03-21 11:47
文章核心观点 石家庄都市圈获批填补华北地区空白,对石家庄是利好,后续国家级都市圈批复将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 [1][7][36] 分组1:石家庄都市圈获批情况 - 3月20日石家庄官方宣布《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并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 [2] - 石家庄都市圈涵盖石家庄市(不含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定州市、辛集市等部分地区,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32万人,涉及石家庄、衡水和邢台三个地级市 [3][4] - 这是国家批复的第17个国家级都市圈 [4] 分组2:国家级都市圈批复态度变化 - 最初南京、福州等都市圈批复高调官宣,先在国家发改委官网挂出,后地方政府网站转载,而武汉、沈阳等都市圈批复方式多样且部分未公布详细文件 [6] 分组3:石家庄强省会诉求原因 - 都市圈获批对圈内城市交通利好,石家庄需要借此虹吸周边资源 [7][9][10] - 综合省会行政级别、GDP首位度、省内老大与老二GDP差距分析,石家庄在话语权最弱的6个省会与首府中堪称第一 [12][14] - 唐山2024年GDP率先突破万亿元,石家庄距万亿还差1800亿,且石家庄在省内影响力仅在冀南 [14][15][16] 分组4:强省会与均衡发展分析 - 强省会与均衡发展是地区发展不同时代、不同实力的需要,沿海省份多均衡发展,内陆省与自治区大多走强省会路线 [20][22] - 内陆地区走强省会路线可对冲沿海虹吸,且能让省内有城市跻身一流争夺顶端资源 [23][24] 分组5:下一个国家级都市圈预测 - 后续会继续批复国家级都市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29][30] - 都市圈建设要考虑发展基础和潜力,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弱省会与首府城市都市圈大概率搁浅 [32][33][34] - 未来获批都市圈城市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目前有资格的剩下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昆明、大连、苏州,部分会打包批复 [36][47][49]
中国最“弱”省会,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3-19 21:51
文章核心观点 - 探讨强省会和多中心发展模式的难题,分析我国省会强弱情况、弱省会成因及不同地区适合的发展模式,强调强省会战略旨在提升全省竞争力 [1][42][51] 分组1:省会强弱衡量标准 - 衡量省会强弱更看重省会GDP占全省比重,以省会“经济首位度”衡量,GDP占比超30%为“强省会”,低于20%为“弱省会”,超50%是“一省一城”,低于15%是彻底“弱省会” [4][6][7] 分组2:我国省会强弱情况 - 强省会多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东部省会首位度普遍靠后 [9] - 典型强省会有银川、长春、西宁等,成都、西安、武汉是双重意义“强省会”,银川、长春、西宁省会经济占全省半壁江山 [11][12][14] - 典型弱省会有南京、济南等,南京位列倒数第一,这些省会在所在省份非经济和人口第一大市,难主导全省经济产业发展 [17][18][19] 分组3:南京和济南“弱省会”情况 - 两城经济占比不足14%,人口首位度更低,常住人口未破千万,占比分别为11.2%、9.4% [23][24] - 此前济南首位度最低,2020年合并莱芜扳回一城,近年两城喊出“强省会”口号但首位度不增反降 [25][26] - 江苏、山东发展均衡,经济强市林立,县域经济发达,“多中心”是区位、产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结果 [26][27] 分组4:南京和济南沦为“弱省会”原因 - 港口因素使靠近港口城市获发展先机,带动工业城市崛起 [28][29][30] - 计划单列市政策因素使沿海5个计划单列市与省会分庭抗礼 [31][32][33] - 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超级中心城市虹吸效应使南京难“一城独大”,苏州与上海协同发展更具优势 [34][35] 分组5:强省会与多中心发展趋势 - 过去几年多地提出打造强省会,近年“强省会”声音淡化,被省域副中心取代,与政策转向有关 [36][38][39] - 政策要求中西部培育多中心,严控省会规模扩张和撤县建市设区,近5年无城市合并案例 [40][41] 分组6:不同地区适合的发展模式 - 中西部经济弱省需强省会扭转人口流失、争取产业转移和国家战略,省会成吸引人口回流和争抢人才的蓄水池 [45][46][47] - 东部经济强省经济强市多,省会难一家独大,需区分省会与经济强市功能定位 [48][49] - 中西部已做大强省会的省份,继续膨胀省会有负面效应,做大都市圈和培育副中心城市有必要 [50] - 强省会战略目的是以省会提升带动全省在全国的位置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