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省会

搜索文档
中国最“弱”省会,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3-19 21:51
文章核心观点 - 探讨强省会和多中心发展模式的难题,分析我国省会强弱情况、弱省会成因及不同地区适合的发展模式,强调强省会战略旨在提升全省竞争力 [1][42][51] 分组1:省会强弱衡量标准 - 衡量省会强弱更看重省会GDP占全省比重,以省会“经济首位度”衡量,GDP占比超30%为“强省会”,低于20%为“弱省会”,超50%是“一省一城”,低于15%是彻底“弱省会” [4][6][7] 分组2:我国省会强弱情况 - 强省会多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东部省会首位度普遍靠后 [9] - 典型强省会有银川、长春、西宁等,成都、西安、武汉是双重意义“强省会”,银川、长春、西宁省会经济占全省半壁江山 [11][12][14] - 典型弱省会有南京、济南等,南京位列倒数第一,这些省会在所在省份非经济和人口第一大市,难主导全省经济产业发展 [17][18][19] 分组3:南京和济南“弱省会”情况 - 两城经济占比不足14%,人口首位度更低,常住人口未破千万,占比分别为11.2%、9.4% [23][24] - 此前济南首位度最低,2020年合并莱芜扳回一城,近年两城喊出“强省会”口号但首位度不增反降 [25][26] - 江苏、山东发展均衡,经济强市林立,县域经济发达,“多中心”是区位、产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结果 [26][27] 分组4:南京和济南沦为“弱省会”原因 - 港口因素使靠近港口城市获发展先机,带动工业城市崛起 [28][29][30] - 计划单列市政策因素使沿海5个计划单列市与省会分庭抗礼 [31][32][33] - 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超级中心城市虹吸效应使南京难“一城独大”,苏州与上海协同发展更具优势 [34][35] 分组5:强省会与多中心发展趋势 - 过去几年多地提出打造强省会,近年“强省会”声音淡化,被省域副中心取代,与政策转向有关 [36][38][39] - 政策要求中西部培育多中心,严控省会规模扩张和撤县建市设区,近5年无城市合并案例 [40][41] 分组6:不同地区适合的发展模式 - 中西部经济弱省需强省会扭转人口流失、争取产业转移和国家战略,省会成吸引人口回流和争抢人才的蓄水池 [45][46][47] - 东部经济强省经济强市多,省会难一家独大,需区分省会与经济强市功能定位 [48][49] - 中西部已做大强省会的省份,继续膨胀省会有负面效应,做大都市圈和培育副中心城市有必要 [50] - 强省会战略目的是以省会提升带动全省在全国的位置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