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外国城市代表如何看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财经· 2025-10-28 16:29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共识与挑战 - 构建智能、包容和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是全球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课题,以应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极端气候及公共服务需求激增等挑战 [1][2] - 联合国秘书长强调城市是应对危机的核心阵营,需建设更强大的城市以确保所有人获得安全与归属感 [2] 2025世界城市日全球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于10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创新发展,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2] - 大会吸引了联合国人居署官员、外国城市市长及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带来多元观点和实践案例 [2] 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 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整合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幸福感的创新型城市 [3] - 德国院士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主张利用智慧科技融合多元化需求,打造数字驱动模型来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如管理交通、能源及垃圾废弃物以减少资源浪费 [3] - 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治理中角色日益重要,城市数据可用于更新AI基础的数字孪生体系,该体系是竞争与合作的结合 [3] - 需由多智能体人工智能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整体性城市空间建模,以模拟、验证和可视化规划,优化可持续性,提升能源资源利用并减少环境影响 [4] - 该系统具备强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可动态调整,精准识别发展瓶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解决方案,并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6] - 马来西亚乔治市通过智慧城市管理进行数据转型,利用实时数据改善交通规划、遗产保护及环境监测,提升了治理效率并促进了市民参与 [7] 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核心理念 - 智慧城市建设核心在于"人",技术是手段,真正目标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需始终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9] - 衡量智慧城市的标准不仅是技术进步,更要看城市能否使民众安居乐业、持续创新,让技术服务于大众 [9] - 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需将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素养作为重要公共产品加大投入,包括建设高速网络、数据中心及提升市民数字素养 [10] - 需建立公平包容的数字服务机制,确保所有市民平等享受数字便利,避免数字鸿沟,并将包容性、人权保障及公众参与(特别是妇女、青年和边缘群体权益)融入城市设计 [10] - 印度尼西亚古邦市推行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自然因素,建设生态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基础设施,以增强气候应对能力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 行业合作与战略规划 - 联合国人居署《2026-2029年战略计划》植根于通过改造非正规居住区、改善土地治理、加快气候行动和消除贫困来实现城市转型的愿景,创新融资、伙伴关系和技术使用是关键 [11] - 建筑行业需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快工业化、数字化步伐,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周期中的广泛应用 [11] -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分享经验教训,汇聚全球智慧以形成技术合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