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略对冲基金
搜索文档
36年来首次,“多策略巨头”千禧年出售15%股份给投资者,公司估值达140亿美元
华尔街见闻· 2025-11-04 12:10
在其36年的历史中,由亿万富翁Izzy Englander创立的对冲基金巨头——千禧年管理公司首次向外部投 资者出售股权。 据周一发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已向一个投资者集团出售了其管理公司15% 的"少数、被动股权",该集团包括其一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这一策略使千禧年积累了79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规模,成为主导行业的少数对冲基金巨头之一。公司运 营超过330个交易团队,采用严格的集中风险控制模型,确保任何团队都不会损失过多资金。 36年来的首次:为何现在出售股权? 此次交易被广泛视为千禧年为其"后Englander时代"所做的重要布局。Englander本人已年届七旬,为公 司的平稳过渡和长期发展做准备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报道,除了引入外部投资者,千禧年的部分高级员工也参与了此次股权交易,这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内 部的长期承诺和稳定性。 千禧年在邮件中表示:"此次交易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最新一步,旨在为千禧年的未来发展进一步奠定 基础。"公司拒绝对此发表更多评论。 估值基石:多策略模式与可预测的收入 千禧年是多策略对冲基金结构的先驱之一,采用数百个被称为"pod"的交易团队跨市场运营的模式,而 ...
年薪给到“数千万美元”!华尔街为明星交易员“抢破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5 18:08
华尔街交易员争夺战 - 亿万富翁Steve Cohen以五年一亿美元合约签下30岁交易员Kevin Liu [1] - 交易员Kevin Liu因精准押注科技股被Citadel、Millennium、Balyasny等顶级对冲基金争抢 [1] - 行业对"顶级赚钱机器"的争夺激烈 稀缺资源从资金转向能持续盈利的人才 [1] 多策略对冲基金人才需求 - 多策略基金结构类似蜂巢 由多个半独立团队组成 对交易员要求远高于传统基金 [3] - 持仓周期仅几周或几个月 要求操盘手像"稳定输出的机器" 容错率极低 [3] - 理想交易员需具备管理团队能力 如Balyasny的Stephen Schurr团队2024年贡献2.5亿美元利润 [3][4] 顶级交易员薪酬与挖角条件 - 明星投资经理年薪可达数亿美元 薪酬水平与华尔街CEO比肩 [3] - Millennium为挖Schurr提供数千万美元跳槽保障金+20%-25%业绩分成+团队资源支持 [4] - 基金创始人亲自参与挖角 如Cohen破例请Liu吃饭并承诺担任导师 [5] 高压工作环境与考核机制 - Millennium交易员亏损超7.5%会被直接淘汰 团队年离职率15%-20% [7] - 财报季期间交易员常连续工作超14小时 需随时响应突发信息 [7] - 薪酬由客户买单 2024年转嫁成本占基金资产8% 远高于传统对冲基金的2% [9][10] 客户容忍度与业绩表现 - Citadel旗舰基金近三年年化回报22% Millennium约13% 新增数百亿美元管理规模 [11] - 客户更关注净回报 如德州理工大学系统投资官称"只要赚钱 贵也值" [12] - 市场行情不佳时部分基金出现亏损 高薪模式可持续性依赖长期业绩 [12] 平台化运作趋势 - 顶尖交易员倾向加入多策略基金平台 避免独立创业的募资、合规等繁琐事务 [13] - Balyasny为医疗股专家Peter Goodwin设立独立子基金Longaeva Partners 含杠杆规模可达150亿美元 [13][15] - 平台提供"创业式自由+大厂级资源"结合模式 如Goodwin同时进入股票投资委员会 [14]
年薪给到“数千万美元”!华尔街为明星交易员“抢破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4 19:14
华尔街交易员争夺战 - 亿万富翁Steve Cohen以五年一亿美元合约签下30岁交易员Kevin Liu,并承诺亲自指导 [1] - Kevin Liu因精准押注科技股在Marshall Wace脱颖而出,引发Citadel、Millennium等顶级对冲基金激烈争夺 [1] - 知情人士形容挖人大战"像拍卖会上竞价名画",反映华尔街对"顶级赚钱机器"的稀缺性需求 [1] 多策略对冲基金崛起与人才需求 - 多策略基金采用蜂巢结构,由多个半独立团队组成,要求交易员高频次、短周期稳定盈利,持仓周期仅几周至几个月 [2] - 理想交易员需具备"带兵打仗"能力,如Stephen Schurr曾管理Balyasny最大账户,2024年贡献2.5亿美元利润(较前一年1.5亿增长67%) [2][3] - Millennium为挖Schurr开出数千万美元跳槽保障金、20%~25%业绩分成及团队资源支持 [3] 顶级交易员的薪酬与压力 - 明星投资经理年薪可达数亿美元,薪酬水平与华尔街CEO相当 [2] - Millennium交易员亏损超7.5%即被淘汰,团队年离职率15%~20% [5] - 财报季期间交易员常连续工作超14小时,需精准预测企业财报结果并承担个股特异性风险 [5] 客户成本与业绩回报 - 多策略基金"转嫁成本"占资产8%(传统对冲基金仅2%),另加20%业绩提成 [6] - Citadel旗舰基金近三年年化回报22%,Millennium为13%,新增管理规模数百亿美元 [7] - 客户如德州理工大学系统投资官更关注净回报而非费用,但若业绩下滑恐难维持高薪模式 [7] 平台化趋势与人才留存 - 顶尖交易员倾向加入多策略基金平台以规避募资、合规等非投资事务 [8] - Balyasny为医疗股专家Peter Goodwin设立独立子基金Longaeva Partners,管理规模可达150亿美元,实现"创业自由+大厂资源"结合 [8]
罕见!Citadel、千禧年,“多策略”对冲基金巨头3月继续亏
华尔街见闻· 2025-04-02 08:47
多策略对冲基金近期表现 - 3月份Millennium基金下跌1.2%,一季度累计下跌2% [1] - Citadel主要对冲基金3月份下跌0.5%,今年迄今跌幅为0.85% [1] - Balyasny基金3月份损失1%,但今年整体仍保持2.6%的正回报 [1] - 2月份Citadel基金下跌1.7%,为2021年5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3月前6个交易日继续下跌1.7% [4] - 千禧年基金2月下跌1.3%,3月前6天继续下跌1.4%,其专注于指数再平衡的两个交易团队今年以来损失9亿美元 [4] - Balyasny基金今年前两个月上涨3.5%,但目前已回吐部分涨幅 [4] 传统对冲基金对比表现 -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第一季度逆势上涨12.6% [1] - Greenlight Capital第一季度上涨8.2%,得益于在"科技七巨头"回调中"抄底" [1] 多策略对冲基金模式与历史业绩 - 多策略基金模式由数十支不同团队管理,平台分配资金并设定风险参数,各团队独立交易 [2] - 该模式被称为"Pod Shops"(豆荚商店),以稳定的回报和极低的年度亏损概率为魅力 [2] - 2022年美股债双杀之际,Citadel赚取160亿美元,打破鲍尔森次贷危机时15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2] - 自2021年初至2023年9月,Citadel三只主要基金在236亿美元初始资产基础上创造568亿美元收益 [2]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多策略对冲基金正面临新冠疫情初期以来最大的挑战,大规模平仓和高杠杆操作模式面临考验 [1] - 多家基金同步进行平仓操作可能加剧市场抛售风险,尤其在关税不确定性仍未消除之际 [1] - 英国央行行长Andrew Bailey警告,"Pod Shops"的崛起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迅速降低杠杆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2] - 管理数百亿美元资金的巨头们同步平仓可能加深市场调整并触发更大规模抛售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