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协调

搜索文档
特朗普打脸马克龙,多边主义脑死亡后谁说了算?
虎嗅· 2025-06-22 09:20
G7会议动态 - 特朗普提前离会导致G7实质降级为G6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短暂出席后提前回国 [1] - G7仅通过加拿大总理发表"主席声明" 未达成实质性联合声明 [1] - 马克龙试图挽尊称美国承诺推动以伊停火 遭特朗普公开驳斥为"小丑行为" [1] 多边主义历史演变 - 国联是首个系统性多边治理尝试 但因大国否决权导致功能瘫痪 [5] - G7起源于1973年美欧财长"图书馆小组" 1976年形成固定机制 1997-2014年曾扩容为G8 [7] - G20成为冷战后多边主义最大成果 占全球GDP85%和人口2/3 但2008年后效能衰退 [8] 多边主义结构性困境 - 新自由主义衰弱导致产业空心化 发达国家转向隐蔽保护主义 [11] - 决策机制存在根本矛盾:主权国家难以服从更高层级决断 欧盟被迫采用全体一致原则 [12] - 共识机制崩溃加剧 个体唯我论盛行使价值判断难以妥协 如环保与就业的对立 [15][16] 大国协调机制崛起 - 双边/单边主义成为新主流 如中美贸易谈判绕开WTO直接博弈 [21] - 决策主体精简降低政治成本 俄乌谈判体现美俄主导欧洲边缘化 [21] - 多维势力范围叠加:英法保持文化规则影响力 印度巴西形成区域制衡力量 [22] 地缘政治格局重构 - 欧盟对俄石油限价从60美元/桶降至45美元 因美国不配合导致制裁失效 [4] - 联合国退化为危机信息传递平台 实际影响力被评不如单个国家队 [23] - 欧洲试图将多边主义与美单边主义捆绑 如冯德莱恩呼吁联合抗中 [20]
马斯克挥一挥衣袖,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虎嗅· 2025-06-01 08:33
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关系演变 - 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从蜜月期转向话不投机 马斯克公开抱怨联邦官僚机构效率低下 并批评税收与支出法案增加预算赤字 [1][2] - 马斯克在任期间推动科技创新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 引发对科技巨头政治角色的思考 [2] 科技工业复合体 - 科技工业复合体由白宫 国会和高科技企业组成 以国家利益为核心驱动力 强调长期技术优势而非短期利润 [3] - 科技企业通过旋转门进入政府关键岗位 提升政策执行效率和科技专长 [3] - 该模式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国家实力 而非地缘扩张 推动如大规模AI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3][5] 军事工业复合体 - 军事工业复合体依赖国防预算和利益链条 军工企业通过游说影响国会拨款 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4] - 该模式倾向于夸大外部威胁 制造地缘冲突以维持军费开支和武器订单 [5] - 通过军事干预巩固全球霸权 形成制造危机—军火盈利—巩固霸权的循环 [5] 技术加速主义 - 技术加速主义主张私营部门与政府合作 提升战略产业自给能力 激发全民创新 [9] - 马斯克推动引入AI和大数据技术精简政府机构 仿效中国高效治理模式 [10] - 借鉴中国举国体制 集中资源发展尖端科技 如人工智能 太空和清洁能源 [11] 扩张性保守主义 - 扩张性保守主义向全球输出保守主义价值观 通过资本和舆论影响他国政治 [17][18] - 马斯克推动跨国保守主义联盟 在德国 英国等国家扶植右翼力量 [19] - 该模式反对多边主义 主张各国维护传统文化和主权 削弱国际协作机制 [21][22] 对中国的影响 - 科技工业复合体对中国形成系统性挑战 涉及技术 产业和制度等多维度竞争 [24][25] - 技术加速主义可能引发全球规范竞争 如AI伦理和数字贸易规则 [26] - 扩张性保守主义可能削弱西方同盟对华压力 但也需警惕技术脱钩等风险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