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女主剧
icon
搜索文档
比起大女主,大主母才是国剧的“国情”
36氪· 2025-06-13 15:42
行业趋势分析 - 古装偶像剧市场出现"大主母"角色类型,介于传统大女主与娇妻形象之间,兼具智慧与主动性,形成"双强"叙事结构[1][3] - 该类型在长短剧市场均获成功,覆盖古装宫斗(《美人心计》)、宅斗(《知否》)、现代都市(《三十而已》)及年代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多题材[4] - 内容配方为"浪漫爱情X贤妻职场",通过先婚后爱、任务攻略等设定强化戏剧冲突,男主多设定为有性魅力的反派角色[10] 用户需求洞察 - 观众更接受"大主母"而非悬浮的大女主,因其提供熟人社会适用的现实行动指南,缓解依附生存焦虑[12] - 2022年浪漫爱题材集中爆发(《星汉灿烂》《苍兰诀》)后,2023-2024年转向功利化感情观,但《折腰》填补了市场断档期需求[13] - 女性观众通过"征服男主"获得权力代偿体验,男性观众则认同被护情节,实现跨性别共情[19] 内容创作方法论 - 成功要素包括:时代背景合理化人物动机、系统攻略设定平衡功利与浪漫、男主需符合"美强惨"标准且值得救赎[21] - 需重点塑造女主"苏感",通过征服高难度反派男主强化爽感,避免过早甜宠弱化戏剧张力[24] - 创新方向在于叠加女性性魅力表现,如《折腰》在传统贤惠基础上增加权谋技能与清醒特质[22] 市场竞争格局 - 短剧领域已形成年代辣媳、换嫁本等成熟子类型,代表作品包括《此生更如意》《重返八零共白首》等[4][17] - 长剧领域《知否》持续产生长尾效应,而《如懿传》因关系处理失败成反面案例,反映观众对圆满叙事的偏好[12] - 创作内卷导致女主需同时满足传统贤妻与现代独立双重标准,人设复杂度显著提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