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污名化

搜索文档
县城里容不下瑜伽裤
36氪· 2025-06-24 08:10
社会现象分析 - "外五县瑜伽裤"成为互联网新词,特指大城市周边县城中穿瑜伽裤的女性群体,被部分男网友赋予负面标签 [4][5][6] - 该群体被恶意刻画为"县城捞女",标签包括使用特定网名、头像、穿戴品牌(如Lululemon、萨洛蒙)、分期购买跑车等 [8][10] - 瑜伽裤被污名化为"新时代黑丝",部分观点认为其具有性暗示功能,成为攻击女性的符号 [13][15] 网络行为模式 - 围绕"县城瑜伽裤"形成"以捞制捞"教程,包括购买盗版服饰、伪造烟盒、使用二手奢侈品等策略 [17] - 通过商K场景编造鉴别标准,如观察女性点烟姿势、酒后行为等,进行无证据的污名化 [23] - 发展出地名+动物的侮辱性词汇体系(如"印第安老斑鸠"),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 [40] 社会心理机制 - 性压抑群体(低学历、低收入、低智商男性)通过造黄谣转移性焦虑,建立虚拟权力感 [43][45][46] - 齐泽克"淫秽性团结"理论体现为群体通过低俗笑话强化凝聚力,形成对女性的集体攻击 [29][48] - 父权制异化导致女性被压缩为性符号,同时造谣者陷入自我欺骗的精神囚笼 [51][52][55] 地域歧视与性别偏见 - 县城女性穿瑜伽裤被污名化为"不配拥有高质量生活方式",反映城乡歧视与性别双重偏见 [31][32] - 熟人社会放大谣言传播效率,导致女性面临更高社会性死亡风险 [34][35] - 同类事件频发(如取快递被造谣、短视频亲属被意淫)显示系统性污名化模式 [41]
成为谢盈萱:为不被污名的中年女性画像
虎嗅· 2025-06-12 08:10
影视行业与内容创作 - 剧集《忘了我记得》在Netflix平台播出,豆瓣评分8.3分,成为今年目前华语剧最高分 [1] - 谢盈萱通过《孤味》《俗女养成记》《忘了我记得》等作品塑造了中年女性角色群像,展现其市场号召力 [1] - 影视内容聚焦中年女性困境,包括事业危机、婚姻破裂、衰老焦虑等社会议题,引发观众共鸣 [1][5][9] 演员职业发展路径 - 谢盈萱38岁凭借《谁先爱上他的》成名,打破行业对中年女演员的年龄限制 [15] - 剧场出身背景使其表演风格具有独特张力,能将衰老焦虑转化为艺术表达 [14][15] - 通过脱口秀等非传统表演形式拓宽职业边界,如剧中程乐乐角色融合脱口秀兼职设定 [9][14] 社会文化议题映射 - 影视作品揭示中年女性面临的职场歧视,如40岁求职困难、收入不稳定等结构性挑战 [9][10] - 更年期症状等生理变化被污名化,通过喜剧化场景呈现社会偏见 [5][6] - 照护责任不平等现象被多次刻画,如失智老人照护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挤压 [10][11] 市场反馈与观众需求 - 豆瓣评论显示观众期待看到中年女性突破社会时钟的叙事 [1][16] - 新一代观众寻求不同于传统母辈的中年生活表达方式 [16] - 谢盈萱角色塑造提供共情样本,满足女性观众对人生下半场的想象 [14][17] 内容创作趋势 - 影视文本将个人衰老经验陌生化处理,增强戏剧冲突 [14] - 采用脱口秀等新兴表现形式解构沉重社会议题 [9][14] - 女性主义视角融入剧情,如《看见被污名化的中年女性》理论被间接引用 [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