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裤

搜索文档
“中产神裤”卖不动了 Lululemon股价创新低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7:03
Lululemon高增长、高溢价的品牌故事不再被看好,其近日最新财报发布后,股价持续承压。美国时间9 月15日,Lululemon盘中创下159.252美元/股的6年来低位,最终收报159.98美元/股,总市值189.71亿美 元。据统计,Lululemon股价年内跌幅高达约60%,距其2023年年底的历史高点已缩水近七成。 据Lululemon发布的截至8月3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报告期内全球净营收同比增长7%至25亿 美元,其中国际业务净营收增长22%。毛利润同比增长5%至15亿美元,毛利率下降110个基点至 58.5%;摊薄后每股收益为3.10美元,上年同期为3.15美元。 面对关税问题和北美市场销售乏力的双重压力,Lululemon再次下调业绩预期。MeghanFrank预计其2025 财年全年净营收将在108.5亿至110亿美元之间,低于此前预测的111.5亿至113亿美元,也低于市场一致 预期的112亿美元。 此次Lululemon下调预期,来源于其传统核心市场北美市场的增长乏力。该地区二季度可比门店销售额 下降了4%,门店客流更是同比大跌8.5%。叠加关税冲击,北美市场的经营压力进一 ...
60岁创始人直播间跳团舞带货,20万人在线观看!美特斯邦威周成建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09:3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创始人周成建亲自进行直播带货 在抖音平台发布115条视频并拥有8.3万粉丝 通过创始人IP实现与消费者的有趣沟通尝试[1][4] - 公司提出5.0新零售战略 计划在全国开设50家城市生活体验馆与1万家社区驿站 武汉首家体验馆主打冲锋衣/瑜伽裤/防晒服等产品 大部分单价低于500元[11] - 品牌全面转型户外领域 更换Logo并将Slogan从"不走寻常路"改为"不寻常的户外 青春自在" 同时推出涵盖四大风格的2025年秋冬系列产品[11][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81亿元同比下降49.79% 归母净利润亏损1.95亿元 较上年同期盈利3174.58万元下降715.45%[9]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45.2% 归母净利润993万元同比下降87.1%[9] - 历史数据显示2019-2022年持续亏损 营收从54.63亿元降至14.39亿元 归母净利润最低达-8.59亿元[8] 业务拓展 - 公司跨界潮玩赛道推出LABUBU主题娃衣系列 覆盖三大消费场景 瞄准Z世代兴趣消费市场[11] - 押注户外经济作为核心战略 产品设计聚焦复古学院/潮流街头/城市通勤/户外探索四大风格 实现年轻化突破[11][12] - 通过门店和导购账号推进本土化沟通与O2O引流 强化年轻化/场景化/数字化三大核心策略[12] 品牌发展历程 - 公司2011年营收达历史峰值99.45亿元 规模曾超越李宁和波司登 但2012年出现上市后首次业绩下滑[8] - 2015年净亏损4.32亿元 2016年创始人交棒给女儿胡佳佳 但2019-2022年仍持续亏损[8] - 2024年1月胡佳佳辞任董事长总裁 周成建重新执掌公司[9]
小而不倒II
远川研究所· 2025-09-04 21:08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品行业从基础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驱动的细分需求 经济下行期情绪价值消费逆势增长 反映阶层流动性降低和再投资回报率下降的社会心态转变 [4][12][15][18] - 泡泡玛特代表情绪价值商业化的成功案例 其108万元Labubu拍卖价超越1959年茅台103万元成交价 标志收藏品市场格局变化 [2][7] - 情绪价值商品具备高度抽象化、非标准化特性 难以被传统投资框架量化评估 依赖创作者对细分领域的深度理解 [8][9][23] 消费市场演变 - 第三消费时代特征:基础消费品普及完成后 消费转向个性化细分需求 从大众化转向自我认知投射 [4][18] - 细分需求商品特征:超越功能实用的溢价空间 如小米汽车1584Ps马力或Labubu设计 对应非实用性消费逻辑 [5][6] - 经济上行期消费行为倾向再投资(房产、教育) 下行期情绪价值消费释放存量财富 宝马M系列在华年销10万辆逆势增长 [12][15][19] 情绪价值商业逻辑 - 情绪价值定义为商品在功能性之外的附加值 依赖设计审美等非量化要素 类似恋爱关系而非相亲式标准匹配 [4][5][8] - 创造情绪价值需领域深度热爱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作为潮玩爱好者理解圈层文化 设计师坚持Molly无表情设计获市场验证 [9][23] - 难以通过标准化流程复制 如Labubu咧嘴设计与Molly形成反差 缺乏可复用方法论 [9][10]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 早于多数互联网公司 初期未掌握SKU等零售基础概念 凭借圈层文化理解实现超预期业绩 [23] - lululemon通过平缝技术解决运动摩擦痛点 从功能性延伸出抽象价值主张 细分耐克等大众市场 [20][23] - 小米汽车避开主流市场竞争 利用电动车动力性能建立价值主张 针对细分需求设计车型 [20] 社会经济背景 - 经济下行期再投资回报率降低 阶层流动性减弱 消费行为从宏观叙事转向自我感性满足 [12][15][19] - 年轻消费者呈现消费分级特征:左手蜜雪冰城右手泡泡玛特 拼多多与小米YU7并行购买 [10][19] - 日本M型社会现象重现:收入增长预期打破后 房贷等按部就班人生规划受阻 情绪消费成为出口 [15]
361度(1361.HK):大装及童装业务齐头并进
格隆汇· 2025-09-02 20:17
大装业务 - 坚持大众运动定位并聚焦下沉市场 实现收入73.8亿元 同比增长19.1% [1] - 鞋类产品占大装业务58.1% 服装类占41.9% 配饰占比较少 近五年结构稳定均衡 [1] - 线下渠道聚焦下沉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 线上多平台挖掘电商潜力拓展增量空间 [1] - 供应链体系高效协同 合理产能布局提升5G智慧工厂效能 [1] 童装业务 - 渠道规模加速扩张 通过门店形象迭代提升渠道质量 [2] - 以科技赋能产品功能升级 新增软弹柱及减震胶等前沿技术 [2] - 推出轻氧跑鞋/轻羽跳绳鞋/龙鳞足球鞋等拳头产品 [2] - 运用幸运猴等IP设计打造猎鹰/星环/心蝶等爆款 兼具童趣与时尚 [2] - 匹配专业运动细分需求 推出瑜伽裤/比赛套装/防晒衣等品类 [2] 财务表现与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整体营收分别为113.4亿元/126.6亿元/14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1.7%/11.2% [3]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14.7亿元/16.6亿元 同比增长12.5%/13.4%/13.0% [3] 行业环境 - 公司受益于体育运动及户外运动红利期 叠加国货新机遇加持 [3]
运动品牌的成长烦恼:lululemon低谷与新品牌狂飙
36氪· 2025-08-29 14:02
lululemon增长瓶颈分析 -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为2021年以来首次下滑 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速从26%降至7% [3] - 男装业务占比上限约25% 鞋类及其他品类占比上限约15% 核心女装业务面临增长天花板 [3] - 核心用户定位"super girls"(24-35岁女性)经历25年迭代 新一代消费者转向Alo Yoga的"It girls"定位 [4][7] - 北美市场面临Alo Yoga和Vuori直接竞争 两家品牌门店紧邻lululemon开设 直接争夺客群 [8][10] - Alo Yoga营收达15亿美元 Vuori营收达10亿美元 两者合计可能抢占lululemon约15%市场份额 [13] 运动品牌扩张陷阱 - 安德玛案例显示垂类品牌扩张风险: 营收从峰值下滑9%至52亿美元 亏损2亿美元 股价从50美元跌至6-7美元 [14][16] - 安德玛2015年后陷入恶性循环: 过度打折导致品牌价值受损 错失运动休闲风口 管理层动荡被SEC调查 [17] - 以服装起家的品牌面临天然局限: 服装潮流波动性大于鞋类 鞋类技术门槛更高且复购周期更短 [29] - 耐克与阿迪达斯成功关键: 鞋类占比超50% 依托经典鞋型持续复刻(如Air Force/AJ系列) 全球化布局平衡区域风险 [28][29][34] - 头部品牌护城河: 1950年代起步抢占电视转播红利 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近半个世纪领先优势 [27] 新兴品牌竞争策略 - Alo Yoga定位社媒品牌: 依托TikTok+Instagram营销 2020年营收2亿美元 5年内增长至15亿美元 [39][40][63] - Vuori采用社群运营策略: 从男性瑜伽切入 2018年推出女装后三年内实现男女装各占50% [10] - 昂跑与Hoka技术差异化: 昂跑Cloudtec镂空鞋底/Hoka极厚中底提供专业缓震 被医生推荐用于运动损伤恢复 [48][50][52] - 丑鞋经济兴起: Hoka厚底设计最初被称丑鞋 但舒适性需求推动市场接受 疫情后居家办公加速需求 [47][52] 跑鞋细分市场增长 - 跑鞋成为全球增速最快鞋服品类之一 昂跑和Hoka保持两位数增长 [43][45] - 增长驱动因素: 全球老龄化加剧 疫情后健康意识提升 通勤场景舒适性需求爆发 [45][52] - 亚瑟士复苏案例: 2019年战略改革 推出新产品线+重组运动风格部门 股价疫情后上涨800% [53][55] - 专业跑鞋技术壁垒: 昂跑Cloudtec/Hoka泡沫中底等专利技术建立专业认知 再延伸至日常场景 [48][50] 中国本土品牌发展路径 - 户外品牌借势增长: 伯希和2024年营收17.66亿元 抖音渠道贡献3亿元 三年接近翻倍增长 [58][59] - 凯乐石采用高举高打策略: 依托20年专业积累提价 抓住消费升级窗口期 [59][66] - 本土优势: 供应链成本控制 中国版型适配(如lululemon亚洲版型) 抖音等渠道运营能力 [58] - 规模瓶颈: 10亿人民币销售额成为国内品牌坎 需通过出海或品类扩展突破 [66][68] 行业结构性变化 - 运动品牌成功要素: 体育资源(赛事/运动员)+传播渠道(传统媒体/社交平台)组合构建品牌壁垒 [27][39] - 品类扩张规律: 以鞋类起家品牌更容易扩张至服装 反向扩张难度较大(安德玛/lululemon案例) [29] - 时代红利影响: 60-80年代品牌享受电视转播红利 当前品牌依赖社交平台红利但周期缩短 [27][39] - 长期主义必要性: 运动品牌需二三十年沉淀才能建立稳定品牌认知 短期爆红难以持续 [68]
lululemon低谷,新运动品牌狂飙
虎嗅· 2025-08-29 11:21
lululemon增长瓶颈分析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为202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4] - 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26%大幅降至7%[4] - 男装业务占比上限约25% 鞋类及其他品类占比上限约15% 品类扩张存在明显天花板[5] - 核心用户定位"super girls"(24-35岁女性)面临代际变迁挑战 新一代消费者转向Alo Yoga等新兴品牌[6][7][8] - 北美市场面临Alo Yoga和Vuori的直接竞争 两家品牌门店紧邻lululemon开设 直接抢夺客群[9][10] - Alo Yoga营收约15亿美元 Vuori营收约10亿美元 两者合计可能抢占lululemon约15%市场份额[11][12] 运动品牌行业格局演变 - 耐克与阿迪达斯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近半个世纪领先优势 占据行业头部地位[23] - 鞋类占比超过50% 是运动品牌核心收入来源 技术门槛高于服装[25] - 跑鞋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细分品类之一 昂跑和Hoka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增长[3][39] - 昂跑Cloudtec技术和Hoka极厚中底提供卓越缓震回弹 成功从专业运动扩展至日常通勤场景[42][43] - 亚瑟士股价从疫情前上涨约800% 通过产品线革新和运动潮流化实现复兴[48] - 行业存在明显周期性 锐步、安德玛等挑战者均未能持续威胁头部企业地位[22] 新兴品牌竞争策略 - Alo Yoga定位"It girls"年轻客群 通过TikTok和Instagram等社媒渠道快速成长 5年内营收从2亿美元增至15亿美元[11][34][36] - Vuori以男性瑜伽产品起家 2018年推出女装后三年内实现男女装各占50% 采用社群运营策略[10][37] - 新兴品牌普遍采用DTC模式 注重产品独特性和社群连接感[37][47] - 视觉冲击力成为重要差异化因素 Hoka厚底设计和昂跑洞洞鞋底均从"丑鞋"逆袭为潮流标志[40][41] 中国市场发展特征 - 国际品牌将中国作为重要增长来源 耐克和阿迪达斯最早获得中国市场红利[24] - 本土品牌伯希和2024年营收17.66亿元 抖音渠道收入超3亿元 三年接近翻倍增长[50] - 凯乐石通过专业攀登装备建立品牌认知 实施提价策略向高端市场突破[63] - 本土优势包括供应链成本控制和中国版型适配 伯希和抖音运营能力突出[49] - 户外和女性运动成为主要突破方向 冬季保暖刚需推动户外品牌破圈[54][58] 品牌成长路径与挑战 - 垂类品牌普遍面临从10亿到100亿的成长陷阱 需要平衡专业化与扩张需求[13][65] - 以服装起家的品牌相比鞋类起家品牌面临更大挑战 服装潮流波动性更强[25] - 安踏通过多品牌收购策略实现追赶 与lululemon单一品牌扩张路径形成对比[27] - 品牌需要长期坚持 运动鞋服领域通常需要20-30年才能建立稳固地位[68] - 现阶段机会在于细分项目和人群 出海成为国内品牌重要增长途径[67]
“纯血国货”BALEAF,成功偷家lululemon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8 12:28
中国瑜伽服品牌BALEAF的市场表现 - 以20美元平价瑜伽裤在亚马逊连续三年霸榜运动服饰大类第一 [4] - 年营收突破10亿元 被海外消费者称为"买得起的Lululemon" [6] - 去年黑五网一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110% 爆款单品长期占据各细分类目Top10 [6][7] 产品差异化策略 - 研发双层弹力收纳袋 口袋深度15厘米 专为智能手机定制 经过2000次拉扯测试 [9] - 产品具备全场景适用性 覆盖瑜伽/骑行/登山/钓鱼/沙滩排球等多元运动场景 [11][16] - 从骑行裤起步 采用立体裆部设计解决排汗与久坐不适 袖口剪裁"观测窗"避免遮挡运动手表 [14] 市场营销与用户运营 - 将环保理念融入品牌文化 获得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 83%消费者愿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 [17][19][21] - 设立用户测评活动 鼓励在社交平台分享内容并赠送免费泳装 吸引大量用户参与 [21] - 建立48小时差评响应机制 设置差评产品召回区 摩擦测试标准提升至10万次(行业2倍) [2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瑜伽相关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 [9] - Lululemon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股价连跌14个交易日 市值创五年新低 [27][29] - 国产竞争品牌集中涌现:暴走的萝莉/VFU/粒子狂热/MAIA ACTIVE等 李宁集团拓展女子瑜伽产品线 [29] 未来发展趋势 - MAIA ACTIVE聚焦亚洲女性推出"小腰精"裤型 安踏目标使其超越Lululemon成为细分市场第一 [31] - 智能瑜伽裤融入温控/生物监测技术 切入科技健身赛道吸引高科技圈层人群 [34] - Halara通过TikTok和独立站双渠道发力 2024年TikTok美区销售额超4.5亿元 连续4个月运动类目榜首 [29]
男人最爱的迪卡侬,失宠了
投中网· 2025-08-27 11:21
核心观点 - 迪卡侬中国业务因涨价导致消费者流失和业绩下滑 正考虑出售约30%股权 估值约10-15亿欧元 潜在买家包括京东 安踏及国际PE机构[5][8][18] - 公司面临供应链成本上升 人力成本增加及激烈竞争 导致净利率仅5-6% 远低于耐克 阿迪达斯和安踏等竞争对手[8][9] - 内部管理问题如低薪酬 流程僵化及总部集权模式加剧经营困境 2024财年净利润从9.31亿欧元下滑至7.87亿欧元[9][14][16] 消费者流失与涨价影响 - 核心产品大幅涨价:20L背包从49.9元涨至89.9元 MH500冲锋衣从199元涨至599元 抓绒外套从249元涨至499元[8] - 消费者转向替代品:平价用户转向淘系白牌或抖音工厂店19.9元速干衣 探拓以39元速干衣和59元徒步鞋抢占下沉市场[9][10] - 涨价原因:供应链成本飙升(原材料 物流与关税) 珠三角工厂普工月薪从2015年2800元涨至2024年5500元 门店租金与人工成本双升[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营收增速从21.3%下跌至1.15% 净利润连续三年低于10亿欧元 2024财年净利润降至7.87亿欧元[9] - 库存周转天数增加 坪效下降 薄利多销模式难以为继 净利率仅5-6%[9] - 线上销售占比仅20% 热销品补货需48小时[19] 竞争环境 - 平价市场:骆驼136元溯溪鞋年销超百万双 用户与迪卡侬高度重合[10] - 中端市场:安踏129元防泼水冲锋衣和199元轻量跑鞋设计更时尚 李宁覆盖户外休闲品类[11] - 高端市场:lululemon瑜伽裤850-1200元 HOKA厚底跑鞋1200-1500元 凯乐石分流专业用户 牧高笛抢占帐篷市场[11] 内部管理问题 - 低薪酬导致人才流失:一线城市员工月薪2300-2500元 运动主管薪酬6000-8000元 远低于安踏和lululemon过万元水平[14] - 总部高度集权模式:门店缺乏自主权 流程僵化效率低 审批需层层上报[15][16] - 中高层员工流失:因晋升无望及管理弊病 有情怀和专业的员工陆续离开[16] 潜在收购方分析 - 京东优势:全渠道协同 供应链改造 京东物流50个自营仓可降本 消费大数据优化SKU 小时达能力适配高端配送[18][19] - 安踏优势:品牌矩阵互补(始祖鸟 萨洛蒙补位高端) 实时数据系统提升库存周转 验证过FILA中国营收从0.5%升至近40%[19][20] - 国际PE机构:黑石擅供应链重构 凯雷有本地化改造经验 但要求持股超30%与控制权 与迪卡侬家族70%控股要求冲突[18] 战略转型尝试 - 2022年区域性试水涨价 2023-2024年全面涨价潮爆发 但与消费者平价心智定位冲突[11][12] - 人事变动:2025年更换CEO和董事会主席 2024年挖角lululemon前中国区负责人担任CMO 推出399元女性夹克等高价产品[16] - 本土化产能占比94.2% 但决策权仍在法国总部[16][19]
关税大棒砸出抢购潮,美国人疯狂囤积中国货真相揭秘
搜狐财经· 2025-08-25 22:00
美国关税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145%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抢购中国商品 例如电风扇、纸巾、花露水和辣条等产品出现限购或快速售罄现象 [1][3] - 中国商品价格优势显著 空气炸锅比美国本土品牌便宜40% 儿童书包节省费用可抵半个月油费 微波炉提前囤货每10台省1200美元关税差价 [3] - 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5.5% 高收入群体仅降2.1% 沃尔玛家电库存周转天数增加37% 纽约鸡蛋涨价14%迫使底层群体减少蛋白质摄入 [7] 中国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全产业链生态 义乌承包全球80%圣诞装饰 深圳华强北具备三天复刻任何电子产品的能力 [3] - 疫情期间中国供应链保持95%完整度 越南工厂仅能承接30%低端组装环节 印度制造手机中72%芯片依赖中国供应链 [3][13] - 美国零售商依赖中国供应 纽约零售商表示"没了中国连圣诞树彩灯都凑不齐" [3] 跨境电商平台的爆发式增长 - 敦煌网单日下载量暴涨940% 从排名第352位飙升至全美第二 4月13日单日iOS美国下载量达6.51万次 [5] - 淘宝在法国登顶购物APP榜首 美国区排名第二 [5] - 平台采用"小单快反"模式 将订单拆成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利用免税政策省15%-20%关税 [5] 消费者行为与阶层分化 - TikTok上囤中国货挑战播放量破2亿 消费者交流囤货策略 [7] - 纽约市民佩格罗豪掷3000美元囤积电子产品 全职妈妈安德莉亚囤20瓶酱油和15包冷冻水饺称省下的钱够付孩子钢琴学费 [7] - 冷冻水饺价格上涨50% 微波炉涨价40% 海信40英寸电视税后价涨幅达76% [7] 中国制造业的价值提升 - 华为手机美国黑五销量暴涨200% 大疆无人机占据北美70%市场份额 海信8K电视凭借显示技术获得市场认可 [12] - 卫龙辣条成为Z世代社交货币 六神花露水在德国转售价翻倍仍供不应求 [12] - Lululemon瑜伽裤中国代工厂视频获830万次观看 引发美国消费者抢购同厂平替产品 [5] 产业链转移的局限性 - 美国试图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但效果有限 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13] - 美国制造商原材料成本上升25% 小型零售商库存周转率下降40% 亚马逊第三方卖家出现倒闭潮 [14] - 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增12% 美国通胀率突破7.8% 贸易逆差扩大至890亿美元 [15]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创新 - 建立墨西哥"关税跳板"中转仓 发展加拿大边境"即提即走"模式 加大跨境电商海外仓布局 [13] - 开发符合"美国制造"标准的模块化设计 推出关税优化版专属产品线 [13] - 运用AR技术实现远程验厂 区块链溯源提升信任度 智能报关系统缩短清关时间 [13] 消费文化范式转变 - 美国年轻消费者通过TikTok重新定义"中国风" 汉服、茶饮等品类销售额年增长150% [13] - Costco中国商品专区SKU较三年前增加240% 采用数据驱动精准选品模式 [13] - 消费选择从价格考量转向对"中国制造"创新能力的价值认同 [13]
讨好中产的迪卡侬,反被穷鬼抛弃
36氪· 2025-08-24 09:12
公司战略调整 - 迪卡侬母公司考虑出售中国地区30%股权 估值10亿至15亿欧元[1] - 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5.5%[3] - 产品均价从2022年128.81元上涨至2024年196.32元 涨幅达52%[7] 产品策略变革 - 瑜伽类SKU增长30% 登山户外类SKU增长40% 骑行类SKU暴涨200%[14][17] - 推出高端子品牌VAN RYSEL 产品包括售价7万元碳纤维自行车[24] - 高端产品毛利率达40% 但销量占比不足5%[29] 市场竞争态势 - 361°品牌占据200元以下跑鞋市场52.2%份额[41] - 361°75.9%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41] - 户外运动品牌普遍涨价25%-65%[30] 品牌定位挑战 - 消费者调查显示35%认为产品无功无过 25%认为替代品过多[34] - 原有"性价比"标签与高端化战略产生认知偏差[34][36] - 中国门店数量超200家 94%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12] 运营策略调整 - 聘请前Lululemon中国区高管担任营销总监[32] - 减少郊区大卖场占比 增加核心商圈精品门店[32] - 通过"100km骑遇"活动推广高端骑行品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