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瑜伽裤
icon
搜索文档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创业邦· 2025-07-29 18:14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社交平台出现大量"退坑"和低价转让内容 [5]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再到骑行和滑雪 [7] - 2023年中国千元以上中高端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高端车型供不应求 [7] - 2023年11月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9%,2024年元旦假期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 [9] - 中产品牌偏好从lululemon、始祖鸟转向萨洛蒙、昂跑、Hoka [12] 行业供需失衡 - 2023年国内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约148万家,同比增长110.6%,但高端自行车价格腰斩,库存压力大 [14] - 崇礼滑雪场从4个增至8个,雪具店遍地开花,但2023-2024雪季部分店铺日营业额仅60元 [17] - 滑雪教练供过于求,日本北海道华人教练日薪从8万日元降至3万日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营地核心市场规模超2900亿元,但2023年露营行业已出现倒闭潮 [21][22] - 露营行业获客成本飙升,直播销售额从50-60万降至5000-3万,部分营地推出40元/人低价套餐 [22][23] 企业经营挑战 - 始祖鸟蛇年限定冲锋衣价格从炒至超2万元回落至8500元左右,lululemon入驻奥莱并打5-7折 [12] - 滑雪品牌2023年销量停滞或下滑30%-50%,部分品牌因库存压力暂停业务清仓 [17] - 自行车行业淘汰不专业从业者,需长期提供选配、维修、保养等专业服务 [30] - 露营行业经营时间受限,武汉中部地区一年仅约100天有效经营日,收益模型脆弱 [31] - 文旅行业需持续创新,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1年左右,需不断更新换代 [31] 消费行为转变 - 中产消费从追求小众转向性价比,滑雪、骑行等高价运动被抛弃 [28] - 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资产贬值影响消费积极性,新款滑雪装备销售遇冷 [28] - 部分消费者从"花钱堆人设"转向务实消费,如徒步登山等低成本活动 [26][28]
宝尊电商收购lululemon竞品,曾重构GAP中国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2:41
宝尊电商收购Sweaty Betty中国区业务 - 公司完成对英国高端瑜伽服品牌Sweaty Betty中国区业务的收购,未披露交易细节 [2] - 这是继GAP大中华区和Hunter之后,公司完成的第三个国际品牌并购 [2] - Sweaty Betty运营团队与GAP、Hunter为同一团队 [2][9] 宝尊电商背景与近期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提供一站式品牌电商服务,董事长兼CEO为仇文彬 [4] - 集团成员企业52家,2024年员工1313人,美股和港股双重上市 [4] - 2025年Q1营业收入2.84亿美元,同比增3.27% [4] - 2023年收购GAP上海并获反垄断批准,肖泳任GAP大中华区CEO [4] - 2025年Q1品牌管理业务(BBM)收入同比增23.4%至3.9亿元人民币,经营亏损收窄28.1% [6] Sweaty Betty品牌现状 - 品牌创立于1998年,主打修身剪裁与英伦风格,定价750-1180元人民币 [8] - 2023年全球营收2.03亿美元(同比降3.6%),2024年营收1.99亿美元(同比降2.4%) [8] - 中国区仅保留天猫和小红书线上渠道,香港门店从5家缩减至1家 [8] 行业竞争格局 - 宝尊将通过GAP(大众)、Hunter(功能户外)、Sweaty Betty(高端运动)构建产品矩阵 [6] - 美国品牌Alo Yoga加速进入中国,售价比Lululemon更高,计划在上海核心商圈开店 [11] - Lululemon 2025年Q1中国大陆营收同比增21%,公司可能将增长重心转向中国 [12] - 高端瑜伽服市场竞争加剧,Sweaty Betty需与Lululemon形成差异化 [9][12] 运营策略 - 采用本土设计+供应链+全渠道模式重构海外品牌在华运营系统 [9] - GAP中国2024年新开51家门店,产品由本土团队主导设计 [6] - Sweaty Betty招聘由GAP中国团队负责,延续现有并购品牌运营模式 [9]
新中产的“标配”,Lululemon年内跌没1220亿
美股研究社· 2025-06-27 22:26
核心观点 - Lululemon 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23.7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但归母净利润3.1亿美元同比下滑2.13%每股现金流-1.04美元 [3] - 公司下调第二季度及全年业绩指引预计2025财年净营收111.50亿至113.00亿美元增幅5%至7% [4][5] - 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暴跌19.8%创五年新低年内跌幅超39%市值蒸发171亿美元从2023年12月高点算起跌幅超54%市值蒸发325亿美元 [5][7] 财务表现 - 2020至2024年营收从44.02亿美元增至105.9亿美元净利润从5.89亿美元增至18.15亿美元 [15] - 2025年第一季度库存激增22.81%营收仅增7.32%未来或需加大折扣力度削减库存 [8] - 美洲地区营收同比增长仅3%中国市场营收增速21%但增速放缓 [18][19][20][21] 战略调整 - CEO卡尔文·麦克唐纳2018年上任后推进"大众化"战略提高男性产品占比拓展鞋帽包等品类 [11][12] - 2022年提出"Power of Three×2"增长计划目标2026年数字业务与男士业务营收较2021年翻倍国际市场增长4倍 [13] - 中国市场成为增长引擎计划2025年新增40至45家自营门店大部分在中国截至第一季度中国门店154家总门店770家 [27][28] 市场布局 - 中国一线城市门店布局饱和2024年新开门店中11家位于二三线城市2025年在广东惠州开出首店 [30] -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表示未来增长主要在二线城市电商渠道潜力巨大 [31] - 公司计划"有策略的价格上调"以对冲关税影响但可能模糊中高端定位 [23] 行业对比 - 从股价高位算起耐克跌幅超60%2021年以来持续下跌Lululemon拐点晚于阿迪达斯耐克 [7][8] - 高端化与普适化存在矛盾时尚从小众变大众可能导致追求时尚的用户流失 [16] - 摩根士丹利批评Lululemon增长质量偏离高端定位本质 [35] 分析师观点 - 摩根大通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下调至303美元 [32] - Truist Securities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从297美元下调至290美元 [33][34] - 摩根士丹利认为公司困境在于增长质量偏离高端定位本质 [35]
县城里容不下瑜伽裤
36氪· 2025-06-24 08:10
社会现象分析 - "外五县瑜伽裤"成为互联网新词,特指大城市周边县城中穿瑜伽裤的女性群体,被部分男网友赋予负面标签 [4][5][6] - 该群体被恶意刻画为"县城捞女",标签包括使用特定网名、头像、穿戴品牌(如Lululemon、萨洛蒙)、分期购买跑车等 [8][10] - 瑜伽裤被污名化为"新时代黑丝",部分观点认为其具有性暗示功能,成为攻击女性的符号 [13][15] 网络行为模式 - 围绕"县城瑜伽裤"形成"以捞制捞"教程,包括购买盗版服饰、伪造烟盒、使用二手奢侈品等策略 [17] - 通过商K场景编造鉴别标准,如观察女性点烟姿势、酒后行为等,进行无证据的污名化 [23] - 发展出地名+动物的侮辱性词汇体系(如"印第安老斑鸠"),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 [40] 社会心理机制 - 性压抑群体(低学历、低收入、低智商男性)通过造黄谣转移性焦虑,建立虚拟权力感 [43][45][46] - 齐泽克"淫秽性团结"理论体现为群体通过低俗笑话强化凝聚力,形成对女性的集体攻击 [29][48] - 父权制异化导致女性被压缩为性符号,同时造谣者陷入自我欺骗的精神囚笼 [51][52][55] 地域歧视与性别偏见 - 县城女性穿瑜伽裤被污名化为"不配拥有高质量生活方式",反映城乡歧视与性别双重偏见 [31][32] - 熟人社会放大谣言传播效率,导致女性面临更高社会性死亡风险 [34][35] - 同类事件频发(如取快递被造谣、短视频亲属被意淫)显示系统性污名化模式 [41]
2300多亿没了,“瑜伽裤中的爱马仕”怎么了?
虎嗅· 2025-06-15 13:25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4财年公司全球净营收达1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1.55亿元),成为继耐克、阿迪达斯后第三家跻身"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牌[1]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43亿元),同比增长7%,但营业利润率从上年同期19.6%降至18.5%[5] - 公司市值从2023年底6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55.49亿元)暴跌超50%至3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7.45亿元)[3] - 2025年全年营收预期下调至111.5-1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1.06-811.84亿元),营业利润率展望从同比下降100基点下调至160基点[5] 战略转型与品牌困境 - 从高端瑜伽专业品牌向全运动品类扩张导致品牌定位模糊,被戏称为从"瑜伽裤中的爱马仕"变成"运动界的ZARA"[3] - 男装业务占比从2019年23.5%仅提升至2024年25%,且60%男性用户购买源于伴侣推荐[23] - 产品线扩张至运动鞋服、羽绒服、背包等品类,但新品开发被指缺乏创新,每年推出约6000个SKU导致库存价值达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75亿元)[15] - 中国市场签约贾玲作为品牌大使引发核心用户不满,被认为与品牌原有"精英生活方式"定位不符[14]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2024年营收13.61亿美元(约合111.47亿元),同比增长41%,远高于美洲区4%的增幅[9] - 2025年Q1中国大陆营收同比增长21%(固定汇率下22%),公司预计全年增长25%-30%[11][12] - 截至2025Q1中国大陆直营门店154家,占全球770家门店20%,2025年计划新增40-45家门店中大部分将位于中国[10][13] - 中国市场门店布局悄然下沉,22%门店位于二线城市,3%位于三线城市[14] 竞争环境与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超六成东南亚代工产品受影响[7][8] - 竞争对手Alo Yoga聚焦高端瑜伽服饰市场,2022年收入超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5亿元),三年增长5倍[16][17] - Alo Yoga全球90余家门店中90%位于lululemon门店0.5英里范围内,计划2025年进入中国市场[18][19] - 与耐克5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92.78亿元)、阿迪达斯236.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39.66亿元)的年营收相比,公司在运动品类实力仍显薄弱[6] 管理层决策与历史沿革 - 创始人奇普·威尔逊主张"专精尖"路线,认为"当所有人都是顾客时就没了顾客",但2015年因与董事会战略分歧离职[21] - 现任CEO卡尔文·麦克唐纳2018年上任后推行"大众化"战略,推动男装占比提升和品类扩张[22] - 公司曾通过大众化策略实现市值高峰,2023年底达6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34.52亿元),但2023年后股价持续下跌[23][24]
四年来首次一季度净利下滑,Lululemon也要涨价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8:42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全球净营收同比增长7%至24亿美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13%至3.15亿美元,为2021年以来首次一季度净利润下滑 [1][6] - 公司库存较2024年同期增加23%至17亿美元 [6] - 美元升值导致净收入增长减少2130万美元 [8] 区域市场表现 - 国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增速达21%(固定美元口径22%),新增27家自营门店,可比销售额增长7% [3][4] - 中国大陆直营门店数量达154家,占全球自营门店20% [4] - 美洲地区营收仅同比增长3%,可比销售额下降2%(固定美元口径下降1%),客流量受高通胀和消费信心下降影响 [5][6] 成本与供应链压力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成本上升,已计入对中国商品30%额外关税及其他国家10%关税 [9] - 40%产品在越南制造,17%在柬埔寨,11%在斯里兰卡和印尼,供应链高度依赖亚太地区 [9][10] - 计划通过优化采购、供应商谈判和选择性提价缓解成本压力 [9] 竞争与消费环境 - 国产品牌平替产品通过直播电商以不足百元价格冲击市场 [12]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可选消费品类(服装、化妆品等)销售额同比下降12.8% [12] - 耐克、始祖鸟母公司等同行也宣布涨价计划应对关税压力 [13] 战略调整 - 加快男装品类创新和门店下沉至二三线市场 [18] - 天猫旗舰店618促销推出叠加优惠券,部分产品进入奥特莱斯折扣渠道 [16] - 下调全年业绩指引,盘后股价暴跌近20% [1]
关税重压撕裂利润幻象,Lululemon股价暴跌逾两成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10
公司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5年6月5日美股盘后交易中暴跌23%,从每股330美元跌至256美元,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1] - 当季财报显示销售与盈利双双不及预期,美洲市场可比销售额下滑尤为显著 [3] - 管理层试图通过温和涨价对冲成本,但市场对其消费力枯竭持冷眼旁观态度 [3] - 公司面临销售乏力与运营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高估值泡沫被快速戳破 [1] 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30%关税,其他亚洲国家商品追加10%关税,严重依赖亚洲供应链的服装品牌成本结构直接推高 [3] - 从耐克、阿迪达斯到Under Armour,全球服装零售板块在2025年遭遇不同程度的业绩收缩与市场动荡 [6] - 生成式AI与元宇宙热潮对传统线下品牌价值形成挤压,品牌面临数字资产化的战略焦虑 [6] - 服装业成为贸易保守主义打击的低科技目标,缺乏核心技术壁垒与产业安全议价能力 [6] 供应链挑战 - 特朗普贸易政策扩大至整个亚洲低成本制造体系,打乱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口的完整链条 [5] - 通过越南、孟加拉等中转国规避关税的策略失效,品牌商被迫重新评估全球生产分布 [5] - 全球制造成本高企,重新迁移工厂将面临成本定时炸弹 [5] 宏观环境与估值 - 高估值消费品牌在宏观环境反转中表现脆弱,依赖高价不敏感客户的估值模式受到挑战 [5] - 消费信心疲软、信用卡违约上升、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缩水,核心客户出现退订、等待打折、转投替代品行为 [5] - 品牌光环无法对抗宏观冷风,依赖情绪价值和品牌幻想的估值模式在衰退阴云中被反噬 [5] 政策与战略调整 - 全球化红利退潮,政策风险成为品牌命运的最大变量 [8] - 公司需从去中国化供应链转向去高端化品牌战略,应对不可预测的宏观风暴 [8] - 特朗普关税加码是对亚洲制造的制度排斥,也是对美国本土企业的隐形税收 [8] - 依赖全球分工体系的品牌需重新评估供应链+品牌+故事的护城河模式 [8]
4个月,销售额达数千万美元!Orolay与Baleaf海外联名,强强联手爆卖亚马逊
搜狐财经· 2025-05-26 20:11
联名背景与契机 - 羽绒服品牌OROLAY与瑜伽服品牌baleaf打破类目边界进行联名,主打"运动+通勤"多场景穿搭方案,契合美国街头流行的短羽绒服配瑜伽裤风潮[1][8][10] - 双方目标客群高度重合(30岁以上女性),均强调舒适自由、品质生活的品牌理念[3] - 亚马逊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合作机会,并主导协调联名活动[6][25] 联名策略与执行 - 营销分四个阶段推进:预热→爆发→转化→再营销,通过站内外广告联动形成流量闭环[19] - 亚马逊专属顾问团队深度参与,协助制定全域营销方案(时间/人群/渠道/内容联动)并解决执行摩擦[15][25] - 品牌方每周联合会议,互访公司了解产品文化,共同制定主题营销计划[15] 市场反馈与成效 - baleaf店铺新客同比增长60%+,OROLAY新客增长70%+,联名款首页流转率达80%[12] - OROLAY部分联名产品一周内售罄,验证搭配营销的市场爆发力[12] - 通过Athleisure风格创新,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辨识度[12][36] 品牌建设经验 - 明确品牌定位与调性是出海联名基础,需系统性管理所有消费者触达细节[33] - 联名核心在于强化品牌印记而非短期销量,需挖掘能引发共鸣的产品创新点[31][36] - 本土化团队建设(如OROLAY组建美国团队)对理解当地消费习惯至关重要[38] 未来优化方向 - 计划推进线下联名活动,增强本土化产品共创与消费者互动[38][40] - 建议新兴品牌通过联名实现优势互补,加速人群渗透与品牌从0到1建设[40]
始祖鸟和lululemon的后辈老乡,戴着一顶帽子从跑圈突围
创业邦· 2025-05-26 18:35
公司发展历程 - 由设计师Jeremy Bresnen和好友Mike Giles于2014年创立 专注于解决跑步帽功能性不足的痛点 品牌名源自法语"天空" 象征无限可能 [3][7][8] - 创始人Bresnen曾三次创业失败 中年通过跑步解压 结合滑板滑雪经验敏锐捕捉运动装备空白 [7] - 首款产品从盐湖城贸易展合作的制造商GOCap起步 草图设计后推出透气防寒跑步帽 [8] - 十年内拓展至43个国家1300多家零售点 累计售出超100万顶帽子 2021年GOCap被评"标志性跑帽" [5][13] 产品与技术特点 - 核心产品线包括6类跑步帽(Caps/Buckets等)和3种版型(GO/FST/TRL) 具备反光条、可调节松紧设计 售价40-110美元 [11] - 服装线覆盖日常(LE)、极寒(CW)、进阶运动(Elit)三大场景 单品价格45-400美元 形成跑步全品类矩阵 [11][13] - 技术基因承袭加拿大户外品牌传统 如始祖鸟压胶工艺、Canada Goose极寒防护等 强调功能性与环境适应性 [10] 品牌营销策略 - 深度绑定跑步社群 赞助业余跑者、组织全球跑团 推出LGBTQ+友好地图 联名Salomon/PUMA强化文化属性 [10][15] - 通过限量款和联名款维持热度 如日本市场专属冬季系列Cold Weather Collection [19] - 2024年任命首位CEO Jano Arabaghian(曾任Vans/The North Face高管) 释放扩张信号 [21] 行业对标与竞争格局 - 加拿大运动品牌普遍采用"技术+社群+叙事"模式 lululemon通过瑜伽社群构建第三空间 始祖鸟开设山地课堂 [10] - 与同乡Haven形成差异化路径 Haven以买手店模式整合国际品牌 Ciele则自主研发垂直品类 [15] - 中国高端运动市场2024年规模达5425亿元 预计2025年增速10.4% 始祖鸟/lululemon等加品牌已通过本土化运营抢占先机 [18] 中国市场机遇与挑战 - 当前仅通过上海PB SPORT买手店销售 社交媒体存在"国内买不到"需求未被满足 [19] - 对比始祖鸟(安踏收购后复购率高)、lululemon(150+门店)等加品牌 Ciele中国策略明显滞后 [18][19] - 面临中国跑步市场竞争白热化 需加速布局以抓住高端运动服饰18%-20%年增速的窗口期 [18][21]
为什么运动女性的衣柜里,瑜伽裤越买越多?
36氪· 2025-05-19 09:07
运动休闲服饰行业趋势 - 运动休闲风(Athleisure)从替代性趋势发展为高频、细分、专业的消费模式,推动行业规模扩大[1] - 女性健身服饰消费频率提升,运动场景外溢至日常通勤、社交等场景[13][15] - 健身服饰消费动机多元化,包括功能迭代(30%用户因技能提升购买)、社交需求、心理满足等[1][20] 产品功能与设计创新 - 季节性需求明显:厚薄款覆盖冬夏温差,秋冬款需买大1码,春夏款可尝试小1码[2][4] - 面料技术专业化:混合材质占比超80%(氨纶/涤纶/棉等),莱卡增强弹性,涤纶提升排汗性[5][7] - 场景细分:跑步需耐磨紧腿款,力量训练需腰腹加厚款,瑜伽需高弹性款[9] 消费行为特征 - 高频更换:高温地区用户日均更换3-4套,洗涤频率导致使用寿命缩短[23] - 社交属性:46%用户通过同款装备建立社群认同,同时追求个性化避免撞衫[20][22] - 理性化趋势:资深用户更关注功能而非品牌,中端市场增速达25%[29][30] 品牌竞争格局 - 技术导向型:如lululemon拥有11种专利面料,细分出align等5大产品线[25] - 时尚导向型:Sweaty Betty等通过代工+设计突围,配色更新周期缩短至2月[27] - 价格带分化:专业款均价$100+,基础款$20-$50,性价比品类增速显著[29] 文化变迁 - 社会接受度提升:瑜伽裤外穿从"不体面"变为正式场合搭配单品(2020年明星穿着率增长300%)[15][17] - 身份象征:lululemon成为中产生活方式标签,CrossFit社群形成品牌偏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