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好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什么才是好产品?
虎嗅· 2025-06-19 20:25
好产品的定义与标准 - 好产品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应该是让人更自由 通过使用产品用户能变得更好 创作者需具备爱和富足的心态而非贪婪 [14] - 评判硬件产品的四个维度:实用功能(功能 性能 可靠性) 感性体验(外观 交互 质感) 代价(显性成本与隐性负外部性) 普适性(适用人群与场景广度) 公式表达为 产品价值=(实用功能+感性体验-代价)×普适性 [72][75] - 悬浮椅案例显示 技术功能完美的产品若导致用户身体机能退化 则不符合"好产品"标准 需结合用户长期影响评估 [5][6] 科技产品的设计陷阱 -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利用人类认知缺陷(免费 随机 无限)设计成瘾机制 包括零价格效应 间歇性强化 无限滑动等 导致注意力耗竭 即时满足偏好增强等综合负面后果 [26][28][31][35][36] - 过度依赖单一维度数据最大化(如用户数量 使用频率)会引发总体负面结果 需通过复杂三观和品味指引方向 [24] - A/B测试局限在于仅测量短期行为 可能误导长期决策 局部最优不等于全局最优 创新难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 [56][57][58] 企业价值观与产品哲学 - 苹果案例显示 人文精神与艺术素养可驱动商业成功 其广告think different体现的价值观产生长期正面影响 市值约为字节的10倍 [45][48][49] - 低品位广告虽短期有效 但损害企业形象与人才吸引 某度历史教训表明恶事积累将导致长期苦果 [44] - 科技公司应平衡商业目标与社会责任 如苹果谷歌主动集成Screen Time功能帮助用户自控 而非强化上瘾 [42] 产品决策中的直觉与数据 - 顶尖科学家和产品经理强调直觉作用 直觉是经验浓缩 驱动假设创新 在数据不完整时提供决策依据 爱因斯坦认为直觉比逻辑更重要 [60][61][62][65] - 大疆Mavic无人机初代创新主导因素为直觉与灵感 而非用户数据 但新手仍需以数据为基础培养直觉 [68][70] - 算法推荐并非信息获取唯一解 过度依赖会限制用户选择 高质量信息获取者通常不依赖推荐平台 [51][52][53]
地产行业周报:年中冲刺临近,成交环比有望延续回升
平安证券· 2025-06-03 18: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地产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年中冲刺临近,成交环比有望延续回升,6月预计重点城市成交延续弱复苏趋势,环比或回升,同比因上年高基数或小幅下滑 [3] - 重申“好产品”与“一二线核心区域”率先止跌回稳,当前楼市调整时间及空间充足,部分核心城市核心区供应步入“空窗期”,一线城市新房价格自2024年11月已逐步企稳 [3] - 短期板块或维持震荡,建议关注中线布局,中长期“好产品”与“一二线核心区域”率先止跌回稳趋势未变,库存结构优、拿地能力强、产品力强的房企有望率先受益 [3] - 个股建议关注历史包袱较轻、库存结构优化、产品力强房企,估值修复房企,经纪、物管、代建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3] 政策环境监测 - 多地出台稳楼市政策,如福建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当大学生宿舍、人才房,深圳明确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细则,重庆发布六项措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湖南出台“湘十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 市场运行监测 成交 - 新房环比回升,后市有待观察,上周重点50城新房成交2.2万套,环比升5.8%,重点20城二手房成交2万套,环比降9.4%;5月重点50城新房日均成交同比降5.3%,环比升9.1%,重点2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同比降2.7%,环比降16% [9] 库存 - 环比微降,去化周期18.4个月,16城取证库存9132万平,环比降0.1% [13] 资本市场监测 流动性环境 - 资金价格多上行,R001下行4.52BP至1.57%,R007上行7.06BP至1.70%,截至5月30日,OMO存量(MA10)余额为10885.1亿元,较5月23日增加3849.8亿元 [14] 境内债 - 上周境内地产债发行量环比上升、同比下降,净融资额环比上升、同比上升,总发行量49.1亿元,总偿还量79亿元,净融资额-29.9亿元;25年地产债到期压力小于24年,26年8月到期压力最大,到期规模约588.19亿 [15] 地产股 - 上周房地产板块涨0.95%,跑赢沪深300(-1.08%),当前地产板块PE(TTM)39.43倍,估值处于近五年95.64%分位 [3] - 上周上市房企50强涨跌幅排名前三为旭辉控股集团、禹洲集团、富力地产,排名后三为建业地产、远洋集团、时代中国控股 [21] - 重点公司对比展示了部分房企的股票代码、最新市值、2024年权益拿地金额、拿地金额/市值、2024年权益销售金额、2024年权益拿地金额/2024年权益销售额等数据 [25]
电商新势力“好货不贵”背后逻辑:新质供给打通生产端到消费端
搜狐财经· 2025-05-14 18:32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消费潜力充足,关键在于供给端的创新和升级 [3][4][6] - 电商平台通过扶持政策和效率提升,推动产业带升级和供需匹配 [10][14][15] - 优质供给不必然伴随高价格,性价比产品同样能激发消费 [9][10][11] 消费市场现状 - 黑神话悟空热销3000万套,哪吒2票房达150亿以上,华为高端手机及泡泡玛特公仔热销显示消费潜力旺盛 [4] - 五一假期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10.5%,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增长超20% [4] - 夜经济繁荣,新潮门店、美食摊位消费热潮显著 [4] 供给端创新案例 - 零跑汽车4月交付41039辆,坚持"产品好而不贵"策略,带动小鹏、蔚来推出亲民产品 [10] - 徐州铅笔厂通过工艺升级获得晨光、中华等大厂订单,实现性价比供给 [10] -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助力商家提供创新、高性价比产品,如伊之福品牌将蛋堡早餐机价格从100元以上降至29.8元,销量超11.5万件 [10][11] - 徐州麦康伦食品通过包装升级,5年在拼多多售出140万件金丝馓子 [14] 电商平台赋能 - 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推出扶持政策,激发供需活力 [6] - 产地直连模式减少3-4级中间环节,云南葡萄、湖北橙子等生鲜2-3天直达消费者,降低成本并提升新鲜度 [15] - 集装箱式效率提升:电商模式降低信息匹配成本,运输损耗率从12%降至0.1% [15] 产业升级路径 - 藕虾混合养殖与电商供应链标准对接,传统农业跨界融合 [1][2] - 乡镇工厂通过工艺革新开拓新市场,如铅笔厂远销海外 [1][2] - 平台经济深入产业带,技术赋能实现"好产品不贵"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