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
搜索文档
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5周年庆典在乌兰巴托举行
新华社· 2025-11-03 22:04
学院发展历程 - 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于2010年12月作为孔子课堂正式揭牌,由东北师范大学和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合作创办 [2] - 该孔子课堂于2014年9月升格为孔子学院,成为蒙古国第二所孔子学院 [2] - 学院下设4个教学点,继续由东北师范大学和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合作运营 [2] 运营成果与规模 - 学院成立15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培训学员达8800余人次 [1] - 学院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19场,活动受众接近8000人次 [1] 战略定位与影响 - 学院被视为推动中蒙两国教育合作、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1] - 学院培养了一批了解中国、热爱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1] - 教育被定位为国与国之间信任的"黏合剂"和发展的"源动力" [1]
“我的一半属于罗马尼亚,一半属于中国”(孔院之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6:46
孔子学院发展概况 -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6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成立,标志着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促进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的起点 [6] - 20余年来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累计向34个国家41名国际友人颁发"孔院之光"致谢铭牌,表彰其对中文教育的贡献 [6] - 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由中国政法大学与布加勒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学员数量从初期几十名增长至累计近8000名,年龄跨度5-78岁 [12] 白罗米的学术与教育贡献 - 作为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罗方院长,主导编写本土化中文教材,集合中罗两国专家团队开发适合高中生的教材体系 [15] - 完成《庄子》《荀子》等中国哲学经典翻译,耗时20年完成《庄子》翻译工程,并将翻译领域扩展至莫言、余华等当代作家作品 [13][14] - 推动教学资源升级,使中文学习从手写教材、自制词典时代进入电子资源丰富的新阶段 [12] 中罗文化交流成果 - 通过孔子学院平台,促成罗马尼亚民众因武术、长城等中国文化元素接触中文,形成多元化学习动机 [12] - 翻译作品成为文化桥梁,其译著《新世纪爱情故事》在罗马尼亚书店举办专题发布会 [4] - 个人家庭成为中罗文化交融缩影,女儿德丽娜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莱顿大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系统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14] 教育模式创新 - 早期采用"外语教学试点计划"在小学推广汉语教育,白罗米作为首批学员通过自制图文词典等创新方式克服学习资源匮乏难题 [10] - 当前孔子学院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教育体系,学员可基于兴趣选择武术、哲学等差异化学习路径 [12] - 教材开发强调本土化特色,目标纳入罗马尼亚教育部正式教材序列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