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机制转型

搜索文档
彭文生:应对需求不足要求宏观政策机制转型|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2 18: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方向 - 2025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应对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 [1] - 政策机制需从传统供给侧投资驱动转向家庭部门财政扩张,结合稳增长与调结构目标 [1][3] 财政政策机制分析 - 中国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较弱,体现为依赖累退性间接税(占比61%初次分配收入 vs 美国78%)、社保转移支付比例偏低 [2][5] -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顺周期性,放大经济波动,需通过国债发行弥补短期财政缺口 [2][4] 家庭部门财政扩张路径 - 直接向家庭转移支付(如乡村老人/育儿家庭/失业者补助)可提升永久性收入,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 [6][7] - 减税措施包括降低社保缴费(累退性税收)、增值税等流转税,重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 [6] 收入分配结构性矛盾 - 家庭部门收入占比仅61%(2021年),显著低于英美(75%-78%),导致消费占GDP比重偏低 [5] - 个人破产制度缺失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需通过财政支持弥补制度空白 [6] 地缘经济应对策略 - 美国加征关税(10%普遍/25%钢铁铝制品)对中国构成需求冲击,汇率贬值可能加剧金融风险偏好下降 [9][10] - 财政扩张可对冲外需萎缩,避免通过通缩或失业消化过剩产能的高社会成本 [9][10] 财税体制改革方向 - 增加累进性直接税(资本/财产所得征税)、劳动所得统一征税,强化自动稳定器功能 [4]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直接税体系,与新业态适配的税收制度是长期改革重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