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额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到孟加拉放贷半年,已开始盈利”
36氪· 2025-06-11 07:44
中资互金企业出海孟加拉市场趋势 - 越来越多中资互金企业转向孟加拉国市场,部分企业已在半年内实现盈利 [1] - 孟加拉国人口超1.7亿且年轻化(半数人口年龄低于27岁),贫富差距大,被视为潜力市场 [1][26] - 部分企业放弃墨西哥等竞争激烈市场,转向孟加拉等新兴国家以规避内卷 [1] - 头部中资现金贷公司已开始调研孟加拉市场 [1] 孟加拉国金融环境与政策支持 - 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担任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公开邀请中国企业投资,政策环境友好 [4][7] - 格莱珉银行模式普及度高:覆盖94%村庄(81,678个),服务1061万借款人及4500万家庭成员 [7] - 金融体系分层明确:正规部门(银行、MFI等)、半正式部门(格莱珉银行等)、非正式部门 [11] - 小额信贷监管局(MRA)严格监管599家MFI,设定最高年化利率标准并保护借款人隐私 [14][16][18] - 移动金融(MFS)基础设施完善,13家服务商覆盖支付、转账及信贷服务 [20][21] 市场竞争与基础设施 - 本地电子钱包bKash占据主导地位,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无抵押小额贷款服务,额度500-30,000塔卡(手续费0.575%) [21][22] - 电商支付生态成熟,主流平台支持bKash、Rocket等移动支付及货到付款 [23] - 征信体系逐步完善:2024年央行发布新规,要求征信机构实收资本不低于10亿塔卡(约833万美元) [23] 外商投资准入与行业机会 - 多数行业允许100%外资持股,但银行、保险等受控领域需额外审批 [24] - ICT/软件行业被列为优先发展领域,或为中资互金企业提供合规切入点 [25] - 经济增速稳定:2023财年GDP达4540亿美元,人均2657美元,年增长率5.78% [27] 核心风险与挑战(注:根据任务要求省略) (此处无输出)
成人教育乱象:虚假宣传诱导贷款,机构频现壳公司
36氪· 2025-05-22 19:33
成人教育市场乱象 - 部分机构利用"包过拿证""学历变现""政策即将变化""国家助学金奖励"等虚假话术诱导学员签署含隐藏条款的协议 [1] - 学员实际遭遇虚假宣传并被捆绑"培训贷",贷款金额从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1] - 典型案例:武汉考仕网教育科技公司以"0元免费学习"为幌子,诱导学员签署6980元贷款协议 [3] 诱导贷款操作手法 - 机构刻意混淆"分期缴费"与"分期贷款"概念,全程不提"贷款"字样 [10] - 通过微信视频快速引导学员完成扫码、刷脸认证等贷款流程,部分案例仅耗时28分钟 [6] - 贷款资金直接转入培训机构账户,学员需自行偿还本息 [3] 涉事机构特征 - 武汉考仕网教育科技公司成立以来4次变更地址,近一年内变更3次 [11] - 武汉高谷教育科技公司2023年工商年报显示员工人数为0,且涉及29起司法案件 [13] - 机构频繁变更注册地址及登记机关,被法律人士认定为壳公司操作模式 [14] 合作借贷平台问题 - 小雨点小贷合作机构涉及多起投诉,截至5月22日黑猫投诉量达4767条 [16] - 借贷流程存在审核漏洞:学生群体被放贷、未充分提示风险、未确保借款人阅读协议 [16] - 小雨点回应称已停止与部分涉事机构合作,当前仅存3户在贷客户 [17] 监管政策要求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小贷公司建立合作机构准入机制及动态管理 [17] - 明确规定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益,落实贷前风险提示 [17] - 借贷机构需对合作方损害客户权益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19]
减量提质将成趋势 今年一季度小贷公司减少176家
搜狐财经· 2025-05-08 08:19
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081家从业人员43129人贷款余额7365.61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176家1642人168亿元[1][2] - 多地清退不合规小贷机构北京公布8家"失联""空壳"公司大连终止3家互联网小贷业务江西注销7家云南公示109家湖南排查16家[2][5] 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1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业务范围贷款集中度单户上限强化负面清单监管[7] - 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小贷公司设立终止及风险处置不得下放权限[7]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清退不合规机构有助于净化市场提升行业公信力为合规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环境[1][6] - 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传统银行双重挤压区域性小贷因资金规模小场景不足加速退出[8] - 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占据40%市场份额中西部机构因资源不足集中退出[8] 发展建议 - 小贷公司应加强内部治理聚焦主业优化业务模式适应监管要求[1] - 未来突围路径包括与银行互补合作深耕县域市场数字化转型垂直领域专业化普惠金融创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