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伤保险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减少行政行为重启带来的维权成本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日前,司法部发布第七批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就是其中之一。该批典型案例 共5个,均为行政复议机关适用不同情形作出变更决定,体现行政复议高效监督行政行为,推动行政机 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对于行政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行政复议机关查清事实和证据的,适用变更程序直接作 出新的行政行为,能够避免行政行为重启给申请人带来维权成本的增加。 某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某公司运营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备膜柱下的一根水管爆 裂,经过15分钟的抢修,设备恢复正常,但部分未完全处理的渗滤液外流。次日,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采 样监测,显示其存在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便对该公司罚款10.7万元。公司不服,于是申请行政复 议。 行政复议机关审查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行政处罚决定确定的罚款金额是否合法适当。此案中行政 机关作出行政处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但没有充分考虑某公司违法行为持 续时间、积极整改的态度、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对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属 于处罚幅度不适当。行政复议机关在法律框架内对处罚幅度进行了合理调整,将罚款金额由10 ...
司法部发布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5-21 19:56
无论是作出行政行为,还是办理行政复议案件,都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赖某不 服福建省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予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案"中,当地人社局因认为申请人不符合"上 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线",不予认定工伤,行政复议机关在查明申请人因公外出培训后需返回公司值岗的 事实,直接认定申请人属于工伤,让伤者得到及时救济,推动工伤保险制度效能充分彰显。 法律、法规和规章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基本依据。行政机关应当在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 选择正确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为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在"李某不服江苏省某市辖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履 职答复行政复议案"中,行政机关在有上位法依据的情况下,未适用法律依据而是直接适用了工作规范 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变更决定直接对该行政行为进行纠正,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 规范运行。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司法部21日发布5件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均为行政复议机关适 用不同情形作出变更决定,体现行政复议高效监督行政行为,推动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 要作用。 在"某公司不服云南省某州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中,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事实清 ...
本月起三类特定从业人员可参加工伤保险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推进职业人群工伤保险全覆盖,自今年5月起,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 不超过70周岁的劳动者、年满16周岁的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实习学生、在见习单位见习的离校2年 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等见习人员也能参加工伤保险,个人不需缴费,用人单位 应当为其招用的特定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 这项新政策究竟能带来什么改变?又将如何保障特定从业人员权益?"用人单位应如实申报特定从 业人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难以确定的,月缴费基数可按照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 工资申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副处长徐晓欢说,针对实习学生等没有劳动报酬的特定 从业人员,月缴费基数按照当年工伤保险月缴费基数的下限申报。特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月缴费基数 上下限按照当年工伤保险月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执行。 根据办法要求,特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关系生效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 费的,发生工伤后由用人单位参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补缴后,工伤保 险基金按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我们给予特定从业人员工伤权益保障,既有助于增加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