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政复议
icon
搜索文档
家长“发朋友圈评论教体局长免职”被拘4天最新进展:警方撤销处罚,赔偿1902.08元;当事人:副局长向我道歉,内心五味杂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19:49
每经编辑|何小桃 据红星新闻报道,9月20日,记者从"朋友圈诽谤局长被行拘"事件当事人高光华及其代理律师张具堆处获悉,元江县公安局已作出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 撤销此前对高光华的行政处罚。 元江县公安局今日作出的元公撤行处决字(2025)1号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该局澧江派出所办理的高光华涉嫌诽谤他人案,经调查存在程序违法, 处罚不当,该局决定撤销相关行政处罚决定。 高光华告诉记者,因针对他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撤销,他亦撤回行政复议申请。银行信息显示,同日,高光华还收到了1902.08元的国家赔偿。高光华称, 相关人士当面向自己道歉,他已接受道歉。 另据智通财经报道,高光华称,"元江县公安局一副局长当面向我道歉了,并称会调查办案的相关人员。"谈及行政处罚被撤销一事,他坦言,自己内心五 味杂陈,当时朋友圈所发内容措辞过于绝对。 他透露,这段时间以来,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工作与个人生活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警方既然撤销了处罚,说明我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已建 议他们以后办理此类案件要慎重。" 行政赔偿决定书称,元江县公安局经审理查明:高光华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不属实信息,并对他人造成影响的违法行为属实,但其主动到案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9-17 10:30
文章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布10个涉民营经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旨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司法行为 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2][3] 典型案例目录总结 - 案例一涉及建筑资质许可程序违法问题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因未有效送达文书被撤销撤回768项资质的决定 [5][6][7] - 案例二涉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履行 浙江省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因按整体出让价计算违约金被纠正 为民营企业避免近10亿元损失 [9][10][11][12] - 案例三涉及行政处罚适当性问题 上海某区市场监管局对中医诊所罚款金额从3万元调整至2万元 并对部分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13][14][15][16] - 案例四涉及行政备案程序违法问题 黑龙江省某市住建局被要求取消"先处罚后备案"的不合理条件 [17][18][19] - 案例五涉及串通投标认定标准 四川省某市城管执法局因证据不足被撤销行政处罚 推动20余件同类案件纠正 [20][21][22][23] - 案例六涉及行政允诺履行问题 河南省某市政府因未履行补偿承诺被判支付841万余元及利息 [24][25][26][27] - 案例七涉及行政协议履行条件 吉林省某市政府被判决不得以增设许可条件阻却城际公交化改造协议履行 [28][29][30][31][32] - 案例八涉及行政许可增设条件 福建省公安厅主动修改"红头文件"取消房屋规划用途限制 [33][34][35] - 案例九涉及政府信赖利益保护 浙江某市经信局因政策变动暂停产能置换后 通过协调为企业提供转产支持 [36][37][38][39] - 案例十涉及采矿权行政补偿 贵州某县政府因水源保护区调整导致采矿权无法延续 被判补偿583万余元实际损失 [40][41][42][43] 行政执法规范要求 -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需与违法行为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体现过罚相当原则 [15][16] - 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备案不得随意创设条件或程序 不得减损经营主体权利或增加义务 [17][19] - 认定串通投标行为需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进行综合判断 不能扩大化适用法律条款 [22][23] -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违反上位法规定增设行政许可条件 [33][35] 民营企业权益保护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资质许可等政策时应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 [8] - 行政机关未履行行政允诺造成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损失的应当承担补偿责任 [24][26] - 因信赖政府会议纪要作出相关行为构成请求履行法定职责的事由 [36][39] - 水源保护区调整导致采矿权无法延续的应当依法给予合理补偿 补偿范围以实际损失为限 [42][43] 争议解决机制创新 - 行政复议机构通过面对面沟通政策释明推动自我纠错等方式实现"案结事了" [7][8] - 人民法院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在保障行政管理目标与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间寻求平衡 [32] - 通过行政复议内部监督推动行政机关自行纠正违法行为 从源头上规范涉企审批与监管 [19][23] - 将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事项纳入法定复议渠道 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19]
“成绩单”来了!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央视新闻· 2025-09-12 14:13
法治建设成就 - 法治中国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1] -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与时俱进和完善发展 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 [4][5] - 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 作出法律解释1件 [5] 司法效能提升 - 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 2024年收案4602万件较2020年增长41.5% [3][8] - 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3] - 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不断健全落实 [3] 营商环境优化 - 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3] -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坚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3][8]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 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 [8] 知识产权保护 - 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 保护创新规制滥权 [8] - 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8] 公共安全治理 - 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我国成为世界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3] - 依法惩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 一审审结刑事案件523.1万件 [8] - 将推动激活人格权侵害禁令条款 治理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社会不良现象 [14] 纠纷调解机制 -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全国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面运行 [3] - 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 成功率95%以上 现有调解委员会69.6万个 调解员310万人 [9][10] - 仲裁机构办理案件227万件 总标的额4万亿元 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比28% [11] 行政复议改革 - 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 新修订行政复议法2024年施行后新收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 [12] - 90.3%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调解撤诉结案率达26.3% [12] 公益诉讼成效 -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占比90% [7]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为生态保护贡献新样本新形态 [7] 司法体制改革 - 有关方面正在起草新一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研究下一步法治建设主要任务举措 [13] - 将深化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 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 完善强制措施工作机制 [13] - 发挥破产审判出清和挽救功能 加强涉外海事审判和国际商事法庭建设 [8]
上半年广东办理4.2万件行政复议案件 超八成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化解
广州日报· 2025-08-27 16:20
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成效 - 2021年复议体制改革至今全省累计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3万件 其中2023年上半年办理4.2万件 [1] - 超过80%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实现有效化解 案件范围涵盖店铺罚款与企业政策纠纷等类型 [1] - 通过发出约4000份复议意见书及建议书 直接纠错案件达1.2万件 推动养老医保等领域制度完善 [1] 数字化政务服务措施 - 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复议便民服务中心 全面推行网上申请渠道 [1] - 通过"粤执法"平台实现执法人员亮码入企 需出示二维码亮明身份与执法流程 [2] - 执法过程全记录上传平台 实现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 有效遏制乱检查现象 [2] 企业营商环境优化 - "亮码入企"举措要求执法人员出示电子执法证二维码 后台自动记录检查对象/时间/地点 [2] - 系统对短时高频检查实现秒级预警 企业可通过扫码了解检查情况并反馈意见 [2] - 该措施显著提升企业经营安全感 促进政企关系和谐融洽 [2]
监督涉企执法突出问题,行政复议被寄予厚望
新京报· 2025-08-08 16:34
司法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 司法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印发指导意见 旨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并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 [1][3] - 指导意见明确5项监督重点 包含涉企政务失信、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涉企罚款突出问题等 [1] - 专项行动自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后 于2024年3月在全国全面推开 司法部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 [2] 行政复议制度优势与定位 - 行政复议法首次大修后确立其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具备专业性强、程序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 [2] - 与信访相比 行政复议能够制度化法律化实现案结事了 与行政诉讼相比 在行政资源协调支配和调解应用方面有优势 [2] - 行政复议依托行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关系 更易快速查明事实并纠正违法 [2] 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机制 - 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涉企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 重点关注妨碍公平竞争、干预经营自主权、违反上位法的红头文件 [4] - 2023年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完善附带审查程序 复议机关需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及作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4][7] - 江苏案例显示 某县住建局依据与上位法冲突的文件收取670余万元维修资金 复议决定撤销收费行为并废止问题文件 [5][6][7] 涉企政务失信监督与行政协议保护 - 新行政复议法将行政协议争议纳入复议范围 要求行政机关对解除协议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8][9] - 安徽案例中 县政府以投资和税收未达约定为由解除协议并追回648万元资金 因未举证被复议机关撤销决定 [8][9] - 指导意见强调纠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约、随意改变承诺等失信行为 依法维护企业信赖利益 [9] 涉企罚款问题治理与协作机制 - 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涉企罚款监督 注重大额顶格处罚、无裁量基准处罚、异地执法等情形的审查核实 [10] - 重点纠正小错重罚、以罚代管、以罚增收等突出问题 [10] - 司法部将加强与发展改革委、工商联及监督部门的协作 推广案件回访机制和联合调研 形成规范执法制度合力 [10]
浙江永嘉一学校反映校舍危房 住建局期限内未重新答复被责令履行
央视网· 2025-07-31 13:54
行政复议程序与执行 - 永嘉县政府于2025年5月13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撤销县住建局此前的答复意见书 并责令该局在法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处理 [4] - 县住建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导致永嘉县政府于2025年7月22日发出《责令履行行政复议决定通知书》 要求该局在收到通知后两个月内履行决定并书面报告结果 [1][5] - 行政复议中止程序曾于2025年3月24日启动 因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博闻学校的再审申请 但后续经监督申请后恢复审理 [4] 校舍安全争议与诉讼 - 博闻学校与永嘉县教育局就校舍安全争议持续多年 学校主张教育局交付的校舍存在安全隐患且不符合安全标准 而教育局坚称两处校舍不属于危房 [3] - 历经五年诉讼 永嘉县法院和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两审判决中均驳回博闻学校的诉求 2024年2月终审判决未对校舍是否属于D级危房进行认定 [3] - 博闻学校于2024年10月1日向县住建局投诉 要求对教育局出租危险房屋作为校舍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但住建局以租赁行为发生在房屋安全鉴定前为由建议司法解决 [3] 行政答复与法律依据 - 永嘉县住建局于2024年11月7日作出答复意见书 认为教育局的租赁行为发生在房屋安全鉴定之前 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3] -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期限计算方式: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无履行期限规定的自收到申请满60日起计算 [4] - 博闻学校认为住建局的答复意见书事实认定不清且未实际查处 于2024年12月20日提起行政复议并获得永嘉县政府受理 [4]
苏州市发布2024年度行政复议、行政审判白皮书
苏州日报· 2025-07-24 08:39
行政复议情况 - 2024年苏州市行政复议机关新收申请5054件,同比上升70.05%,办结4382件 [1] - 超九成行政争议经复议后未再进入诉讼程序,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凸显 [1] - 2024年苏州共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46份,强化监督纠错 [1] - 近五年新收复议案件数量持续攀升,2024年案件量达同期法院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2.7倍 [1] - 2024年全市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率达39.7% [1] 行政审判情况 - 2024年全市行政案件协调化解率连续五年上升,行政机关败诉率连续五年下降 [2] -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2] - 2024年全市法院新收行政诉讼一审案件1865件,审结1667件,同比分别上升24.6%和10% [2] - 行政诉讼案件协调化解率达40.7%,行政机关败诉率为4.2%,低于全省平均值 [2] 工作成效与案例 - 市中院行政庭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救助经费保障创新模式获国家级奖项 [2] - 1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4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8篇案例获省级表彰 [2] - 苏州法院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程等提供法律意见80余次 [2] - 市中院和姑苏区法院在茶花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2]
司法行政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践行宗旨建设法治中国
经济日报· 2025-07-09 16:00
数字化与智能化在仲裁领域的应用 - 广州仲裁委研发的AI智能工具"云小仲"和"仲小雯"实现在线远程立案等场景智能化应用,平均每个案件处理时间减少约30% [1]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仲裁程序更高效、证据更可靠、监督更有效 [1] - 仲裁员张毅17年参与办理超过4000件仲裁案件,感受到强大祖国是企业"走出去"的可靠保障 [1] 行政复议案件增长与优化营商环境 - 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 96万件,增长近一倍 [2] - 北京市在16个区设立行政复议接待室,推动街乡建立行政复议联系点,打通"最后一公里" [2] - 行政复议一线办案人员蔡小凤10年办理1000多个案件,包括为养殖户争取行政补偿、恢复学籍等 [2] - 通过变更不合理处罚数额、缩短涉企行政处罚公示期等方式直接纠正不当行政行为,优化营商环境 [2] 基层普法与法律援助成效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村委会主任金其华组建志愿普法服务队,为5个乡镇67个村义务开展普法1000多场次 [2] - 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沫含5年办理5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 [3] -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31年调解纠纷2400多件,用大白话和乡音传播法律知识 [3]
去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近75万件,同比增长94.7%
新京报· 2025-07-02 10:17
行政复议案件增长与分布 - 2024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达到同期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的2.5倍 [1] - 行政复议案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大省(区、市),17个省(区、市)受理案件数量占总量的83.2% [1] - 受理案件数量前5位地方分别是:北京6.8万件、广东5万件、山东4.6万件、浙江3.1万件、江苏2.8万件 [1] 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情况 - 2024年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4.1万件,同比增长82.1% [1] - 超过80%的案件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立案受理,其中县级政府受理28.5万件(占51.5%),市级政府受理16.9万件(占30.6%) [1] - 各地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8万件,调撤结案率达26.3% [2] 行政复议案件领域分布 - 市场监管领域受理案件16.3万件,占29.5%,公安领域受理12.5万件,占22.6% [1] - 其他高发领域包括:自然资源3.9万件(7.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7万件(4.9%)、金融监督管理2.6万件(4.7%) [1] - 举报投诉处理类案件16.1万件(占29.2%),行政处罚类13万件(占23.5%),政府信息公开类10.5万件(占19.1%) [2] 行政复议效果 - 经行政复议后,有90.3%的案件未再进入诉讼或信访程序,案结事了率同比提升13.5个百分点 [2] - 经过行政复议后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降至2.9% [2]
市场监管、公安部门行政争议高发,司法部发布行政复议白皮书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23:17
行政复议案件概况 - 2024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达到同期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的2.5倍 [2] - 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4.1万件,同比增长82.1% [2] - 行政复议首选率明显提升,法院一审行政案件、信访部门登记信访数量同比分别有不同程度下降 [2] 案件地域分布 - 行政复议案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大省(区、市),17个省(区、市)受理案件数量超过1万件,占总量的83.2% [2] - 前5位地方受理案件数量占总量的43.1%,分别是:北京6.8万件、广东5万件、山东4.6万件、浙江3.1万件、江苏2.8万件 [2] 案件层级分布 - 超过80%的案件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立案受理,其中县级政府受理28.5万件(占51.5%),市级政府受理16.9万件(占30.6%) [2] - 省级政府受理6.1万件(占11.1%),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受理2.3万件(占4.2%) [2] 行政管理领域分布 - 市场监管(16.3万件,占29.5%)和公安(12.5万件,占22.6%)是行政争议高发领域 [1][3] - 其他主要领域:自然资源3.9万件(7.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7万件(4.9%)、金融监督管理2.6万件(4.7%) [1][3] 行政行为事项分布 - 举报投诉处理16.1万件(占29.2%)和行政处罚13万件(占23.5%)是主要行政行为事项 [3] - 其他主要事项:政府信息公开10.5万件(19.1%)、行政不作为4.8万件(8.7%)、行政确认2.2万件(4.0%) [3] 行政复议成效 - 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5.8万件,直接纠错率为12.1% [1][6] - 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8万件,调撤结案率达26.3% [4] - 经行政复议后,有90.3%的案件未再进入诉讼或信访程序,案结事了率同比提升13.5个百分点 [4] - 行政复议后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降至2.9% [4] 涉企执法监督 - 各地纠正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违法和不当执法行为6500余件 [5] - 通过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推动解决涉企执法共性问题 [5] - 典型案例:辽宁为6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江西纠正不准予新增共享电动车投放数量的违法行为 [5] 争议化解创新 - 行政执法机关自行纠错4.4万件行政争议 [4] - 山东公安领域行政复议案件同比下降11% [4] - 福建交管小额处罚类案件复议前先行化解率达50%左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