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搜索文档
联合惩戒!广州法院与市场监管局联手治理恶意注销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15:31
这些行为导致22%的案件因无法送达当事人而延长诉讼周期,6.3%的案件引发程序空转,14.4%的案件 因主体灭失无法执行,债权人权益落空,恶意注销已从个别企业的逃避债务手段,演变为扰乱司法秩 序、透支社会信用的系统性风险,对促进和优化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法律告知与风险提示双管齐下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市场主体"准入易、退出简"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然 而,部分涉诉企业却利用政策之便,通过"虚假清算""恶意注销"等手段逃避债务,严重侵蚀市场诚信根 基。 面对这一新型监管难题,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手"破题",双方通过签署《关 于联合惩戒恶意注销行为 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构建起"前 端预防+中端发现+末端惩戒"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全国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改革提供了"广州样本"。 企业恶意注销逃债成司法实践突出挑战 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三年,广州两级法院审理案件中涉及企业等主体注销的案件共390件, 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年增长40.3%,部分基层法院增速甚至达65%。 更值得关注的是,82.3%的企业选择在一审期间注销,14 ...
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广州两部门签署备忘录惩戒恶意注销行为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5:5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签署工作备忘录,旨在联合惩戒恶意注销行为并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1][3] - 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了企业注销登记手续,使债务关系清晰的企业能快捷退出市场,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1] - 政策目标是维护市场诚信生态、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3] 市场问题与挑战 - 部分企业利用注销便利,在诉讼和执行期间进行“虚假清算”和“恶意注销” [3] - 此类行为扰乱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秩序,导致司法资源空耗,并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破坏市场交易的诚信基础 [3] 合作机制与措施 - 法院和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动协查,采取信息互联共享、线索及时移送、程序有序衔接、整治协调配合的组合拳 [3] - 建立“前端预防+中端发现+末端惩戒”的全链条多元共治工作机制 [3] - 前端机制包括“法律告知+法治宣传”两项措施 [3] - 中端机制包括“信息共享+联动协查+双向函告”三项措施 [3] - 末端机制包括“行政撤销+司法追责+信用惩戒”三重措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