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思维

搜索文档
现在的人,为什么活得这么苦?
36氪· 2025-06-27 18:26
核心观点 - 现代人因社会关系复杂陷入内耗,需通过觉醒父系力量(自我认知)和母系力量(共情与爱)实现生命通透 [1][2][23] - 抑郁症高发(中国9000万患者中50%为青少年)与教育过度强调"写实"而缺乏"印象"能力相关 [36][46][47] - 创业者需具备幸存者思维(乐观主义)而非受害者思维,并通过"合而后作"建立合作关系 [58][64][66] 父系力量 - 本质为内在觉醒:清晰认知生命真相并做出自主选择,如《大学》"知所先后则近道" [3][11][24] - 修炼方法:禅定即"本自具足"状态,拒绝外在权威压迫(如权力/金钱),保持"我在"的主体意识 [20][21][55] - 商业应用:成功企业家普遍掌握"实事求是"原则,将过往苦难转化为力量来源 [24] 母系力量 - 核心为信任重建:通过母亲的爱启蒙修复关系,如案例中精神病母亲仍保持平静陪伴 [26][29][30] - 性别差异:男性信任缺失程度是女性两倍,常伪装强大掩饰安全感匮乏 [25][28] - 社会价值:人类文明通过共情弥补天地不足(如发明雨伞/房屋),推动美好创造 [33][34] 创业者修行 - 关键能力: - 幸存者思维切割黑暗,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决绝 [62][63] - "合而后作"原则,先建立爱的联结再行动 [65][66] - 修行本质:将商业问题转化为美好解决方案,如开源共享佛陀智慧 [70][72] - 实践路径:修身→齐家→治企,通过个体觉醒影响组织文化 [73][77] 教育启示 - 青少年抑郁主因:父母用"写实教育"剥夺想象空间,如否定孩子"明年会好"的自我治愈 [48][52] - 解决路径: - 允许"印象"表达(如鼓励而非打压"我怕"的情绪) [5][44] - 避免"认同替代":父母将自身不完美投射到子女 [53] - 终极目标:培养"勇敢"品质,保持对生命本真状态的选择权 [49][51] 注:数据引用中国抑郁患者9000万[36],其余为理论框架与案例解析
创业折腾,对富人和穷人的意义很不一样
创业家· 2025-06-09 17:54
公司业务与投资策略 - 公司当前核心业务聚焦于帮助创业者破局与成果变现,同时持续打造投资IP [1] - 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覆盖多个城市资金 [18] - 历史累计投资企业超600家,成功陪伴13家企业完成上市 [19] - 2024年计划新增投资50家企业,总投资额近30亿人民币 [20] - 2025年战略目标成为中国早期投资领域出手频次最高的投资机构 [21] 投资哲学与决策框架 - 反对追求绝对安全,强调通过战略布局实现相对安全并保持危机意识 [2] - 采用斯多葛主义思维模型,坚持底线思维与多预案准备,拒绝All-in策略 [3] - 重视稀缺技能的价值挖掘,将其视为对抗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核心武器 [10] - 投资决策需预判未来稀缺性,创业与投资均需建立在该逻辑基础上 [10] 运营管理方法论 - 建立三维回血机制:包括精神状态调节(如达芬奇睡眠法)、身体机能管理及财务弹性设计 [4] - 强调构建社会网络关键节点,通过财布施、法布施等方式强化行业影响力 [5] - 推行"粗糙开始"原则,降低执行完美主义门槛以提升行动效率 [16] 品牌建设与价值输出 - 通过概念化输出独特价值观塑造品牌辨识度,强化人设魅力 [6] - 实施"千相"战略,根据不同场景需求灵活调整对外形象呈现方式 [15] 团队能力建设 - 主张心力培养需通过实战磨练,在系统化思维框架下经受挫折淬炼 [11] - 区分不同阶层对"折腾"的差异化意义,富人需守成而穷人需突破 [12] - 认知觉醒被视作人才进阶必经之路,需经历深度自我重构过程 [13] 行业活动规划 - 计划6月19-21日在无锡举办投资版图考察活动,结合游学与融资对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