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告创意边界
icon
搜索文档
“脉动”立体广告惹争议,创意与公共空间的边界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6:48
品牌营销案例争议 - 达能旗下饮料品牌脉动在全国20余城市公交站台投放3D立体广告装置,以巨型饮料瓶为主体打造沉浸式品牌传播场景 [1] - 广告装置因侵占公共空间引发争议,压缩候车区域、遮挡座椅并存在安全隐患,市民反映站台座位从3-4个减少至1-2个 [1][3] - 广告设计采用半身探出墙体的巨大饮料瓶造型,配合"青柠味 找回状态"广告语,风格年轻活泼具张力 [1] 户外广告行业趋势 - 品牌营销趋势从平面走向三维,裸眼3D大屏、异形海报、互动户外装置成为热门创意手段 [2] - 公交站台作为"慢交通节点"被广告主青睐,因其能实现高频接触场景下的"沉浸式种草" [2][3] - 行业追求"在人群必经处制造最大视觉冲击"的黄金逻辑,但需平衡品牌表达与公共空间功能 [3] 创意与公共空间冲突 - 立体广告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候车体验下降,广州、重庆等地市民反映座位减少、遮阳面积压缩 [3] - 部分站点广告瓶体安装在座椅上方,造成乘客站立时可能撞头的安全隐患 [3] - 品牌方回应将配合调整站台座椅设置,但被质疑创意落地前未做充分实地评估 [3] 行业问题与反思 - 近两年国内多次出现"广告遮挡路牌""裸眼3D影响交通"等类似问题,显示创意与城市空间接触不充分 [4] - 优质品牌创意应兼顾视觉表现力、场景适配性和人本友好度三个维度 [5] - 设计师与广告主需从使用者角度评估空间承载能力、交通动线等细节 [5] 品牌传播发展方向 - 未来品牌传播不仅是"发出声音"更是"创造关系",需以尊重、理解与共建为前提 [6] - 品牌在公共场景中应定位为"城市合伙人"而非"临时入驻者",承担空间文化责任 [6] - 创意需以"人本"与"责任"为基础,才能实现长效传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