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信念

搜索文档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围绕抗日战争精神展开,未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跳过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后,无符合输出条件的企业或行业分析要素。建议提供包含经济数据、市场动态或企业经营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重读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家书背景与历史价值 - 徐光耀将珍藏80多年的抗战时期家书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信件内容体现孝道亲情与保家卫国的决心 [1] - 信件写于1944年10月26日,当时抗日形势发生重大转变,晋察冀根据地连成一片,八路军内部通信系统恢复 [5] - 信件纸页发黄、字迹稚拙,但承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胜信念和家国情怀,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1][8][9] 抗战时期家庭动态 - 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军,初期与家中通信中断四五年,1944年通过八路军内部通信机构收到姐姐迟滞两个月的来信 [4][5] - 父亲从反对参军转变为支持八路军,家庭成为八路军堡垒户,承担做饭、隐蔽、放哨等工作,甚至冒险设置手榴弹陷阱掩护县委同志 [5][6] - 姐姐从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自学文化至能写信,担任妇救会成员和自卫队队长,组织破坏日军设施,后调任抗日政权工作 [7][8] 抗战精神与文学创作 - 家书内容反映1944年战略反攻阶段的军民信心,提及"今年打败德国,明年反攻日本"的战场预判 [1][8] - 徐光耀文学作品中贯穿革命乐观主义与家国情怀,如《平原烈火》《小兵张嘎》等,将抗战题材创作视为使命 [8][9] - 家庭三成员(父亲、姐姐、徐光耀)在民族存亡之际主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结合,形成典型抗战家庭样本 [5][8] 历史细节与情感表达 - 家书提及父亲1945年步行数百里赴部队探亲,父子重逢时徐光耀身高已超父亲半头,父亲返程携带《前线歌选》体现思想进步 [6] - 姐姐在信中高度赞扬徐光耀"抗战到底之决心",姐弟关系因母亲早逝尤为亲密,姐姐支持其上学与参军 [7][8] - 信件写作背景包含八路军"五一大扫荡"时期的隐蔽战斗经历,战士曾约定幸存者记录抗战生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