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患者安全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生命“底线”如何守护?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新华网· 2025-09-16 19:19
智慧医疗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安全领域加速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医疗风险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事中干预”转变 [2] - 具体技术应用包括电子病历系统自动提示药品相互作用及过敏史、智能输液泵实现精准控速、手术机器人提升复杂手术精确度,数字技术成为守护患者安全的重要“哨兵” [2] - 医疗机构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入侵检测系统以及“数据脱敏”和“匿名化处理”等手段防止患者信息泄露,部分医院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访问日志可追溯和操作行为不可篡改 [3] - 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有清晰边界,起“辅助”作用而非“主导”作用,在诊断、治疗等高风险环节需严格监管 [2] 政策与行业行动 -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全链条提升目标,涵盖用药安全、服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等 [4] -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将肿瘤患者安全列为重点任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患者安全迈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4] - 自2014年起,中国医院协会牵头组织成立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协作网,从北京扩展至全国,通过案例分享和根因分析形成管理建议并向全国推广 [6] 医院管理实践 - 医院层面将患者安全理念渗入管理“毛细血管”,从病历书写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到高风险技术应用的伦理审查和急危重症抢救方案设计,尽可能嵌入标准化、结构化安全管理模块,实现安全管控关口前移 [5] - 通过集中培训、案例复盘、流程再造等方式,推动医务人员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建设安全文化 [6] - 鼓励患者参与安全治理,江苏、湖北等地通过开设安全课堂、出版科普读物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疗过程、识别风险信号,构建“医患协同共防”的新型安全文化 [6]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在疾病复杂性加剧和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筑牢患者安全屏障是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的核心议题 [4] - 与头部医院相比,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资源与意识的双重挑战,处在患者安全理念启蒙阶段,存在人员培训不足、安全文化薄弱等短板 [5] - 患者安全治理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未来需在标准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