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引爆下一战场:携手强生(JNJ.US)、礼来(LLY.US),万亿美元医药行业迎来“AI手术”与“制药工厂”革命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10:41
英伟达技术应用 - 强生公司正使用英伟达产品训练部分手术机器人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手术流程[1] - 强生手术机器人将能实施无创手术其精准度将达到全球前所未有的水平[1] - 礼来公司与英伟达达成新合作将共同打造一台超级计算机作为人工智能工厂用于发现新药物和改进药物生产流程[1] 合作项目细节 - 礼来公司高级副总裁表示通过在工作流程每一层嵌入智能公司正为一种能通过每一个数据点不断学习适应并自我完善的新型企业模式打开大门[1] - 合作目标不仅关乎速度更在于大规模探究生物学规律深化对疾病的理解并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对人类有意义的医学进展[1] - 超级计算机将是首台基于Blackwell架构搭载DGX B300系统的英伟达DGX SuperPOD其动力核心来自1000多块B300图形处理器[1]
从“工具辅助”到“流程重构”:手术机器人重塑泌外诊疗
第一财经· 2025-10-27 23:22
2025.10. 27 崔心刚在泌尿外科临床一线工作了超二十年,年主刀肾癌保肾等手术800余台,是国内知名的泌尿外 科保肾专家,为超过80%的肾癌患者成功实施保肾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泌尿外科手术中,缝合与重建操作极为常见,而传统腔镜手术在这类操作中有明显短板。医生操控 半米多长的钳子夹取细小针线进行缝合,不仅操作难度极大,对稳定性的要求也高到常人难以想象。 但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却能实现360度灵活旋转,就像医生的手直接深入患者体内,无论是切除病 灶还是缝合伤口,都能做到精准又灵活。"崔心刚称,此外,手术机器人的视野放大功能也为手术助 力不少,"传统腹腔镜的视野放大倍数在5~10倍,而手术机器人能达到10~15倍,让医生清晰看到 手术区域内细微的血管和组织结构,完美契合精准外科的诊疗理念。" 从临床数据来看,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的"主力地位"已毋庸置疑。崔心刚介绍,在新华医院泌尿 外科开展的手术中,机器人手术占比高达50%,"在我院,能开展机器人手术的科室包括胸科、肺 科、妇科等多个领域,这一占比足以体现泌尿外科对手术机器人的强烈需求。"同时,"达芬奇指 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所有机器人手术中, ...
手术机器人未来将成为外科医生的副驾,难点在通用性
第一财经· 2025-10-26 11:36
行业市场与增长 - 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台手术有手术机器人参与,涉及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等多个外科领域 [3] - 手术机器人市场已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3] 技术发展与目标 - 具身智能技术旨在使机器人能理解复杂手术场景、自主规划并完成手术操作步骤 [1][3] - 技术研发目标是将手术机器人的“自动驾驶”水平从L2(单个手术步骤自主化)提升至L3(长程任务、更复杂多步骤操作自主化) [4] - 基于具身智能技术,已完成全球首次腔镜机器人多任务自主操作的活体动物测试 [4] - 当前技术难点在于手术的复杂性和AI通用性,需攻克在不同光照、不同血管粗细等变量下实现自主操作的通用AI工具 [4] 商业化路径与合作 - 商业化落地规划分为两步:首先是AI辅助和场景理解,作为外科医生的“副驾”提供如纱布拾取等辅助操作以提高效率;其次是与外科医生协作,推进AI软件解决方案与硬件平台的深度融合 [5] - 已与国产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合作,后者在中国已获得三类证并开展临床应用,相关手术机器人也在香港一些医院临床使用 [4] 研发支持与项目价值 - “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研究项目获得何享健科学基金200万元资助,资金将投入AI大模型研发,结合团队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平台SurRoL [3][4] - 该项目入选标准基于技术创新性、影响力和应用潜力,具有明确的应用驱动性 [5]
韧性打底、质效升级!中国外贸“新特质”愈加清晰
经济日报· 2025-10-25 09:41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 [1] - 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从一季度1.3%、二季度4.5%增长至三季度6%,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1] - 9月当月外贸增速达8%,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1] 经营主体与市场多元化 - 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达到70万家,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1] - 其中61.3万家民营企业活跃在全球贸易市场,成为外贸生力军 [1] - 通过贸易多元化等举措有效对冲外部市场风险,相关产品热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出口结构升级与新动能 - 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前三季度增长54.9% [2] -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长23.9% [2] - 出口端高技术产品增长11.9% [3] -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提升,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2] 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智造从单一产品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如蓝牙+北斗+5G打造的智能对接系统 [2] - 秋季广交会集中展示35万件智慧产品,包括手术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 [2] - 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如超级巨轮、掌上终端、具身智能等 [2] 进口趋势与市场需求 - 进口端虽微降0.2%,但降幅持续收窄 [3] - 国内市场对高端商品与技术的需求正在加速回暖 [3] - 进博会将集中展示低空经济、新材料、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全球前沿成果 [3] 平台作用与双向循环 - 广交会与进博会分别作为中国智造出海窗口和全球好物入华门户 [3] - 一出一进展现中国产业升级底气和超大规模市场活力 [3] -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向开放格局更加坚实 [3]
中国外贸“新特质”愈加清晰
经济日报· 2025-10-25 06:09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1] - 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从一季度1.3%、二季度4.5%增长至三季度6%,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1] - 9月当月外贸以8%的增速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2] 经营主体与市场布局 - 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达到70万家,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2] - 其中61.3万家民营企业活跃在全球贸易市场 [2] - 通过贸易多元化等举措有效对冲外部市场风险 [2]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工业机器人出口规模增长54.9% [2] - “新三样”等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长23.9% [2] - 盲盒公仔等国货“潮品”热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出口端高技术产品增长11.9% [3] -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提升,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2] 产业升级与创新动能 - 中国智造从单一产品向“技术+服务+生态”的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3] - 秋季广交会集中展示35万件智慧产品,如手术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和123米长风电“海上巨翼” [3] - “蓝牙+北斗+5G”智能对接系统提升全球采购效率 [3] 进口需求与市场活力 - 进口端虽微降0.2%,但降幅持续收窄 [3] - 国内市场对高端商品与技术的需求正在加速回暖 [3] - 进博会将展示低空经济、新材料、智慧医疗等全球前沿成果 [3] 核心优势与长期趋势 - 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突出 [1][4] - 进出口保持强劲韧性和活力,为高质量实现全年外贸目标提供支撑 [1][4] -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1][4]
医药季度策略 - 医药开启2
2025-10-27 08:31
医药季度策略 - 医药开启 2.0 时代:创新 2.0+国际化 2.0+集采 2.020251024 摘要 医药行业进入 2.0 阶段,创新药市场表现突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高 值耗材和微创支架开始在美国销售,低值耗材已实现国际化;手术机器 人全球销售超预期,部分设备达全球领先水平。 创新药领域投资机会显著,中国创新药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具备进入国 际市场能力。ADC 和双抗产品显示出强劲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引领肿 瘤治疗新周期,且拥有丰富的患者资源和低成本临床试验优势。 国内创新药研发具备多重优势,包括丰富的患者资源、低成本临床试验 和强大的管线储备。细胞疗法、双抗、ADC 等新兴领域管线储备充足, BD 模式打破负循环,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促进一级市场融资。 CRO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显著,2025 年上半年一级市场融资改善,下半 年表现强劲,融资额同比增长至少翻倍。资金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早期研 发投入,为 CRO 带来更多业务需求。 2025 上半年 CRO 企业海外市场表现良好,订单增长强劲。国内市场受 项目周期影响业绩较弱,但新签订单已现双位数增长,预计 2026 年国 内需求将恢复。 Q&A 当前医药行 ...
中欧专家在沪聚焦心胸疾病前沿进展 专家:中国创新药发展药政改革功不可没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21:42
中欧专家在沪聚焦心胸疾病前沿进展 专家:中国创新药发展药政改革功不可没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志刚表示,中国和欧洲国家在肺癌早筛领域差别明显。在欧洲国家,很多 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展为中晚期,而中国在早诊早筛理念的倡导下,很多肺部小结节患者被发现。在 对进展期肺癌的管理中,欧洲国家全链条管理模式和中国外科技术的精细化、微创化值得双方借鉴。 在ESMO2025上,陆舜教授发布了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联合抗血管协同抗肿瘤疗法研究成 果。陆舜教授介绍,ESMO2025主席论坛上的演讲者中有不少来自中国,许多中国在研药物的研究数据 作为最新突破性摘要(LBA)发布;数月前举行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专家的发 言数量亦创下新高。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与外企的国际授权合作(BD)数量不断增加。高质量数据的 披露是BD的关键基石,ESMO2025上中国创新药企集体亮相吸引了更多潜在的国际合作伙伴关注,为 未来"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中欧心胸疾病学术论坛"(简称:论坛)24日起举行,汇聚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聚焦心胸疾病领 域的前沿进展与跨文化协作。本届主论坛围绕"中国之声—— ...
迈向“心手合一”!中国高品质手术机器人成长进行时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4 17:26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IROS 2025会议吸引超7000名全球从业者参与,录取1900余篇论文,录取率仅46% [1] - 2025年以来,在终端需求释放、政策支持及国产化加速驱动下,国产手术机器人快速取得市场突破 [1] - 随着手术机器人临床普及,如何定义“高品质”成为行业下阶段关注焦点 [1] 高质量手术机器人的核心定义 - 高质量手术机器人的核心评判标准是医生的使用体验,关键指标是“透明度”,即视觉清晰、动作精准、反馈及时,达到人机合一的“丝滑感” [3] - 实现高品质需满足两大根本要求:深刻契合临床实际需求(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用性、可及性)与具备卓越稳定的机器人性能(视野逼真、操作精准、控制实时等) [4] - 高品质是显性工程与隐性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需确保从结构件、硬件、软件到算法的全系统、多环节长期协同稳定可控 [6] 康诺思腾的系统级竞争力 - 公司通过覆盖“手柄操作-信号转化-算法处理-机械执行-视觉反馈”全链路及六大核心零部件模块,实现完整工程路径闭环 [8] - 核心竞争力源于“全栈自研+垂直整合”战略,通过底层攻坚自研核心部件,如电机驱动器精度更高,内窥镜系统色彩偏差控制在5%以内 [9] - 团队历经6年投入,对超13000个零部件协同精度进行极致把控,所有底层技术在同一框架内开发,实现全链路统一优化 [11] - 全栈自研模式使研发迭代周期从“以年为单位”缩短至“以月甚至周为单位”,能快速响应临床新需求 [12] - 手术机器人已通过临床试验并获NMPA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商业化稳步推进 [13] 团队基因与技术路径优势 - 核心创始团队由顶尖手术机器人专家及各学科专业人才组成,创始人欧国威教授从事医疗机器人研究近30年,曾就职于达芬奇母公司直观外科 [14] - 采用“学术+工程”混搭模式,博士研发人员确保算法前沿,顶尖工程师保障工程落地能力,避免实验室技术无法临床应用的困境 [16] - 基于“机器人适应医生”理念,依托全栈自研首创可调节手感模式,临床反馈良好 [16] - 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在《Science Robotics》发表的全球首例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研究,基于其商用机器人平台实现学术向临床技术的无缝衔接 [16]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手术机器人竞争正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临床价值落地”,高品质标准由系统级协同决定,要求各环节稳定可控无短板 [17] - 具备系统思维、深厚团队内功、全栈自研实力及快速产品进化能力的企业有望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18]
中金:全球医疗器械哪些增长点值得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09:29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8,626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 [1] - 市场增长驱动力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医疗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1] - 2025年区域市场占比预测为:北美32%、欧洲25%、中国8%、亚太(不含中国)19%、拉美11%、中东及非洲5% [1] - 2025年产品类别占比预测为:高值耗材32%、低值耗材12%、医学影像设备12%、体外诊断13%、其他产品31% [1] 行业估值体系分析 - 行业估值呈现显著分层特征,高增长的细分龙头企业2025年预期市盈率在31倍至57倍之间,而偏成熟的平台型企业估值通常在13倍至18倍之间 [2] - 估值分化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对企业未来增长预期的强度以及所在赛道技术壁垒和可持续优势的差异判断 [2] - 心血管、医学影像、外科、骨科、血糖管理和神经科学是众多头部企业聚焦的细分赛道 [2] 重点创新细分赛道 - 电生理、RDN(肾动脉去神经术)、复杂血管介入、结构心、神经科学、手术机器人、内镜、血糖管理被行业巨头频繁提及为8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细分方向 [3] - 这些领域或通过术式升级和产品迭代优化,或通过新技术打开未被满足的蓝海市场,未来有望迎来商业化放量 [3] -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可凭借高增长和高壁垒长期享受确定性溢价,部分传统巨头也可能通过大单品放量拉动业绩增速和估值水平抬升 [3]
中金 | 全球医疗器械:哪些增长点值得关注?
中金点睛· 2025-10-24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8,626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增长主要由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及医疗技术进步驱动 [2] - 行业估值体系呈现显著分层,高增长的细分领域龙头可享受31-57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而成熟平台型企业估值通常在13-18倍,分化源于市场对增长预期强度和赛道技术壁垒的判断差异 [2] - 创新是行业核心驱动力,电生理、RDN、结构心、手术机器人等8个细分赛道因技术迭代或开辟蓝海市场而被重点关注,未来有望迎来商业化放量 [3]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增长 - 基于QY Research数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6,75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8,626亿美元,2025E-2030E复合年增长率为5% [2][4] - 按地区划分,2025年北美和欧洲是最大市场,占比分别为32%和25%,而亚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2021-2025E增速在7.4%-8.6%之间,高于美欧的4-4.5% [6] - 按产品类别划分,2025年高值耗材是最大细分市场,占比32%(约2,188亿美元),其次为其他(31%)、体外诊断(13%)、低值耗材(12%)和医学影像设备(12%) [2][6][9] 行业竞争格局与头部企业 - 全球医疗器械头部企业以欧美日公司为主,美敦力和强生2024年器械收入分别达到335亿美元和319亿美元,位列前二,中国企业营收规模仍有追赶空间 [10] - 心血管、医学影像、外科、骨科、血糖管理和神经科学是头部企业集中布局的细分赛道,其中心血管领域合计收入超过564亿美元,外科/内镜/机器人领域合计收入超过589亿美元 [10] - 纳入分析的15家头部企业2024年器械收入总和约为2,500亿美元 [10] 行业驱动因素:需求与供给 - 需求端: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约四分之三,老年群体对疾病管理、健康监测及康复护理的需求系统性上升,形成刚性需求 [11][13] - 供给端:技术创新是行业核心引擎,发展轨迹从药物保守治疗、开放外科手术演进至微创介入时代,例如心血管领域从冠脉搭桥术发展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3][14] - 微创术式惠及更广泛患者,以美国心脏瓣膜手术为例,TAVR手术占比从2012年的5%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48,同时推动了整体手术量的增长,而非仅替代传统开胸手术 [16] 行业投资特性与指数表现 - 医疗器械投资逻辑侧重于商业化验证,产品上市后需经历医保准入、医生培训等漫长过程,但成功后竞争格局稳固,龙头企业护城河深厚,易呈现“慢牛”走势 [19] - 与创新药受“专利悬崖”困扰不同,器械行业依赖由材料、工艺、软件等构成的复合专利壁垒以及深厚的医生粘性,有效规避了销售额断崖式下滑的风险 [19][20] - 美股医疗器械指数基金在2006-2025年9月近20年间,长期跑赢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 [17] 未来增长点与高潜力赛道 - 增长引擎主要包括现有术式迭代升级、颠覆性新技术开辟蓝海市场以及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 [21][22][23] - 八大高潜力细分赛道包括:心脏电生理(2025年市场规模130亿美元,2025-28E增速15%)、结构性心脏病(100亿美元,15%)、手术机器人(281亿美元,20-25%)、血糖管理(228亿美元,11%)等 [23] - 具体技术方向包括脉冲场消融、血管内冲击波技术、肾脏去交感神经消融、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脑机接口以及AI在影像诊断和手术机器人中的应用 [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