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库存
搜索文档
大湾区2025年1-8月深圳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20
中指研究院· 2025-10-08 12: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核心观点 - 深圳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态势,核心区域资产表现强劲,边缘区域面临压力 [3][7] - 新房市场供应收缩,核心区库存紧缺,外围区去化压力较大,成交量出现回调 [3] - 二手房市场在政策预期与刚需支撑下企稳,但高库存与价格下行压力仍存 [4] - 土地市场验证核心资产抗风险属性,头部房企通过联合开发抢占优质资源 [5][6][7] - 未来市场走势取决于政策力度与经济复苏节奏 [3][7] 新房市场概况 - 2025年8月1日至26日,深圳新房住宅成交1811套,面积18.32万平方米 [3] - 2025年8月1日至26日,新批准上市商品住宅1384套,面积15.00万平方米 [3] - 核心区域如南山、福田、宝安高端项目去化亮眼,例如宝中保利臻誉府开盘去化率达96% [3] - 部分位置偏远项目去化率不足30% [3] 二手房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8月26日,深圳二手商品住宅成交3619套,面积36.11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6.07% [4] 土地市场概况 - 2025年8月深圳共成交3宗宅地 [5] - 宝安区新桥街道地块由绿城集团以12.15亿元成交,楼面地价约20364元/㎡,溢价率11.47% [5] - 龙华区大浪与民治街道交汇处地块以17.89亿元成交,楼面价35030元/㎡,溢价率15.12% [5] - 宝安区新安街道地块由招商蛇口+华润联合体以86.40亿元成交,溢价率34.81%,楼面地价约59586元/㎡,刷新宝中住宅用地单价纪录 [6] 房企销售业绩 - 2025年1-8月深圳销售金额TOP20房企合计销售额1149.03亿元,占全市1-8月销售额的59.11% [13] - TOP20入榜门槛为28.81亿元 [13] - TOP10房企销售额为786.61亿元,占比40.47% [13] - 销售额第一阵营(100亿以上)共2家,合计268.66亿元,占TOP20销售额23.38% [15] - 第二阵营(50-100亿)共6家,合计425.77亿元,占比37.05% [15] - 第三阵营(50亿以下)共12家,合计454.59亿元,占比39.56% [15] - 鸿荣源以销售额161.14亿元位居榜首 [11][14] - 招商蛇口销售额107.53亿元排名第二 [11][14] - 深铁置业销售额82.98亿元排名第三 [11][14] - 销售面积TOP20房企合计销售250.15万㎡,入榜门槛5.40万㎡ [15] - 鸿荣源以销售面积48.77万㎡排名第一 [11][15] - 深铁置业以18.58万㎡排名第二 [11][15] - 深业集团以18.40万㎡排名第三 [11][15] 项目销售业绩 - 2025年1-8月深圳商品住宅销售金额TOP10项目合计销售额383.63亿元,占全市商品住宅销售总额的27.35% [17] - TOP10入榜门槛为20.43亿元 [17] - 龙华区中洲迎玺花园以65.49亿元销售额位居榜首 [16][17] - 宝安区鸿荣源·珈誉府以53.76亿元销售额位居第二 [16][17] - 南山区观山海家园以45.58亿元销售额位居第三 [16][17] - 销售面积TOP10项目合计销售58.80万㎡,占全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21.82% [18] - TOP10门槛值为3.10万㎡ [18] - 鸿荣源·珈誉府以11.16万㎡销售面积位居榜首 [16][18] - 中洲迎玺花园以10.28万㎡成交面积位居第二 [16][18] - 鹏宸云筑以8.22万㎡销售面积位居第三 [16][18]
影响土地市场的五大因素|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24 18:29
房地产市场修复态势 -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修复态势明显,土地市场同步释放积极信号 [1] - 土地市场热度能否延续取决于五大关键因素:融资环境改善、新房成交量企稳、库存去化、销售模式变革、供地规则优化 [1] 土地市场现状 - 土地市场进入"双集中"时代,热度集中于35个一二线城市和20家房企 [2] - 2025年1-5月,重点35城涉宅土地出让金占比全国68%,20城土地出让金和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 [2] - 核心城市因人口和产业经济优势,为土地市场提供长期支撑 [3] 房企拿地情况 - 2025年1-5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4052亿元,同比增长28.8%,占比全国土地出让金53% [4] - TOP20房企中民企占比仅25%,TOP10中仅1家民企 [4] - 头部房企因在核心城市集中拿地,导致金额同比增长 [4] 融资环境 - 融资环境松紧直接影响房企拿地意愿,现阶段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市场企稳 [6] - 2024年9月"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延期至2026年底,推动房企融资改善 [6] - 2025年5月商业银行审批"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1600多万套住宅建设和交付 [7] - 2025年1-5月房企发债1804亿元,同比下降24%,融资恢复呈现分化特征 [7] 新房市场成交量 - 2025年1季度北上广深新房网签面积同比增6%,北上深二手房网签量同比激增45% [8] - 2季度新房动能减弱,4月重点35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7%、同比下降11% [8] - 1-5月广州、深圳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3%、106%,合肥、南昌、贵阳同比增长38%、28%、24% [8] 房地产市场库存 - 2025年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7427万平方米,较4月末减少715万平方米,连续三个月减少 [10] - 杭州、上海、重庆去化周期不足12个月,土地市场活跃;珠海、郑州去化周期约3年,大连、洛阳超5年 [10] 现房销售制度 - 现房销售是未来必然方向,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30个省市推进现房销售试点 [11] - 现房销售可降低购房风险,考验房企资金实力与产品力,有助于控制供应规模 [12] 供地规则优化 - 2025年多地供地总量压缩,东莞、烟台、厦门住宅用地供地计划下降超40%,成都、宁波、杭州、南宁下降超30% [13] - 核心城市供应区位优质地块,如北京优先保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城中村改造用地 [13] - 深圳宝安地块调整容积率和商业配比,住宅占比升至75%,提升开发吸引力 [13] - 北京、广州试点交易制度弹性化,如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交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