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直连低轨卫星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行业更新:低轨卫星发射提速,可回收火箭推动降本增效
2025-08-05 11:16
商业航天行业及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产业链经历显著变化,低成本运载火箭批量生产降低运力成本,如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将每公斤运输成本降至2万元以内[1] - 液体可回收火箭是未来运力降本主要方向,航天科技集团及多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进行液体可回收火箭首发或试验[1][10] - 中美商业航天差距扩大,美国猎鹰9号成熟后年发射量增速30%-40%,中国年发射量徘徊在60左右[3][14]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占比接近50%,2021年不到13%,民营企业发射速度明显加快[15] 卫星互联网发展 - 2024年卫星互联网板块受原信G60融资和头部公司IPO推动出现节奏性行情[7] - 星网一代增强型卫星获经费支持,二代新技术方案预计2026年定型招标[8]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2019年明确为新基建方向,递交13,000颗平普申请方案[19] - 国网星座计划2024年进入组网期,截至2025年7月共发射47颗组网卫星[20] - 海南超级卫星工厂采用"1+1+8"布局,规划年产能1,000颗卫星[21] 火箭技术进展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近地轨道运力10-15吨,每公斤成本降至2万元以内[3] - 2025年重要火箭发射计划:长征十二号可回收版、中科宇航利剑二号、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等[16] - 可回收技术显著降本,猎鹰9号通过回收利用单次发射成本降至1,850万美元[13] - 液体火箭结构复杂但可靠性高,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12]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 - 华为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行手机直连低轨卫星重测,新款旗舰机将搭载该功能[1][9] - 手机直联低轨道卫星技术有三种接入方案,中国倾向于5G NTN技术方案[23] - 美国Starlink已部署650颗手机直联卫星,T-Mobile和AT&T推出相关服务[24] 资本市场表现 - 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反映商业航天产业链变化[1] - 预计2026年将有5-6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上市,包括中科宇航、蓝箭航天等[5] - 2025年商业航天指数涨幅不到10%,落后于中证军工13.6%涨幅[11] 国际竞争格局 - Starlink已部署7,556颗卫星,总通信容量500TB,覆盖300万用户[3][17] - Starlink估值3,500亿美元,准备推出容量大幅增长的V3.0卫星[17][18] - SpaceX推动"Starshield"军事应用计划,预计部署超1.5万颗卫星[18] 产业链结构 - 低轨道通信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三个环节[25] - 卫星制造核心企业包括电科13所、55所、54所及航天772所[25] - 火箭制造涉及超捷股份、铂力特、四新材及高华科技等企业[27] 其他重要信息 - 云信G60计划2026年松江区商业卫星年产能达300颗,产业规模超100亿元[22] - SpaceX星舰成熟后可一次携带60颗卫星,总容量增加60TB[18] - 中国商业航天面临日益扩大的国际竞争压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