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朱雀三号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高华科技(688539.SH):相关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火箭
格隆汇· 2025-08-14 16:00
公司与蓝箭航天合作 - 高华科技与蓝箭航天建立合作配套关系,其高可靠性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朱雀三号火箭 [1] - 朱雀三号是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1] 商业航天领域合作拓展 - 除蓝箭航天外,公司还与中科宇航、星河动力、东方空间、星际荣耀、零壹空间、天兵科技等商业航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1] - 未来将持续与商业航天头部企业深化合作范围,拓展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在商业航天市场的应用 [1]
商业航天行业更新:低轨卫星发射提速,可回收火箭推动降本增效
2025-08-05 11:16
商业航天行业及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产业链经历显著变化,低成本运载火箭批量生产降低运力成本,如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将每公斤运输成本降至2万元以内[1] - 液体可回收火箭是未来运力降本主要方向,航天科技集团及多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进行液体可回收火箭首发或试验[1][10] - 中美商业航天差距扩大,美国猎鹰9号成熟后年发射量增速30%-40%,中国年发射量徘徊在60左右[3][14]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占比接近50%,2021年不到13%,民营企业发射速度明显加快[15] 卫星互联网发展 - 2024年卫星互联网板块受原信G60融资和头部公司IPO推动出现节奏性行情[7] - 星网一代增强型卫星获经费支持,二代新技术方案预计2026年定型招标[8]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2019年明确为新基建方向,递交13,000颗平普申请方案[19] - 国网星座计划2024年进入组网期,截至2025年7月共发射47颗组网卫星[20] - 海南超级卫星工厂采用"1+1+8"布局,规划年产能1,000颗卫星[21] 火箭技术进展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近地轨道运力10-15吨,每公斤成本降至2万元以内[3] - 2025年重要火箭发射计划:长征十二号可回收版、中科宇航利剑二号、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等[16] - 可回收技术显著降本,猎鹰9号通过回收利用单次发射成本降至1,850万美元[13] - 液体火箭结构复杂但可靠性高,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12]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 - 华为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行手机直连低轨卫星重测,新款旗舰机将搭载该功能[1][9] - 手机直联低轨道卫星技术有三种接入方案,中国倾向于5G NTN技术方案[23] - 美国Starlink已部署650颗手机直联卫星,T-Mobile和AT&T推出相关服务[24] 资本市场表现 - 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反映商业航天产业链变化[1] - 预计2026年将有5-6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上市,包括中科宇航、蓝箭航天等[5] - 2025年商业航天指数涨幅不到10%,落后于中证军工13.6%涨幅[11] 国际竞争格局 - Starlink已部署7,556颗卫星,总通信容量500TB,覆盖300万用户[3][17] - Starlink估值3,500亿美元,准备推出容量大幅增长的V3.0卫星[17][18] - SpaceX推动"Starshield"军事应用计划,预计部署超1.5万颗卫星[18] 产业链结构 - 低轨道通信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三个环节[25] - 卫星制造核心企业包括电科13所、55所、54所及航天772所[25] - 火箭制造涉及超捷股份、铂力特、四新材及高华科技等企业[27] 其他重要信息 - 云信G60计划2026年松江区商业卫星年产能达300颗,产业规模超100亿元[22] - SpaceX星舰成熟后可一次携带60颗卫星,总容量增加60TB[18] - 中国商业航天面临日益扩大的国际竞争压力[14]
新材料产业周报:“20”家族亮相巴黎航展,朱雀三号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20250622
国海证券· 2025-06-22 21: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新材料行业“推荐”评级 [1][1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材料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重要方向,处于下游需求迅速增长阶段,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国内新材料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 [4] - 筛选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挖掘并追踪处于上游核心供应链、研发能力较强、管理优异的新材料公司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材料产业动态更新 电子信息板块 - 产业动态:Meta最早2025年Q4推下一代AI ASIC芯片MTIA T - V1;华为申请“四芯片”封装设计专利;北大团队开发CNT - TFT驱动的Micro - LED微显示技术;三星与韩松化学合作研发新一代量子点电视面板技术;上海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2025年MWC上海展展示5G - A技术应用 [21][22][23][24][25] - 企业信息: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完成首批芯片制造;多家公司本周无重大公告,巨化股份对子公司增资用于风电场项目,广信材料获发行股票注册批复,京东方科技集团债券上市 [36][37][39] - 企业关键数据:展示多家重点公司2025年6月20日市值、股价、归母净利润、PE等数据 [42] 航空航天板块 - 产业动态:第55届巴黎航展开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多款装备亮相;朱雀三号火箭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九台发动机并联地面热试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9C卫星;我国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43][45][46][44] - 企业信息:空客等三方推进太空业务整合计划;美国Portal Space Systems公司新建工厂量产太空机动航天器;多家公司本周无重大公告,中国卫通公告中星9C卫星发射成功,光威复材补充签订重大合同 [49][50][53] - 企业关键数据:展示多家重点公司2025年6月20日市值、股价、归母净利润、PE等数据 [54] 新能源板块 - 产业动态: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开幕,专家称2030年新能源将爆发;多部门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 [55][56] - 企业信息:多家公司本周无重大公告,星源材质完成股份回购 [66][68] - 企业关键数据:展示多家重点公司2025年6月20日市值、股价、归母净利润、PE等数据 [69] 生物技术板块 - 产业动态:海正药业旗下澐生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70] - 企业信息:多家公司本周无重大公告,阿拉丁股东拟减持股份 [73] - 企业关键数据:展示多家重点公司2025年6月20日市值、股价、归母净利润、PE等数据 [75] 节能环保板块 - 产业动态:浙江省发布2025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投资引导性建议公告 [76] - 企业信息:多家公司本周无重大公告 [86] - 企业关键数据:展示多家重点公司2025年6月20日市值、股价、归母净利润、PE等数据 [87] 板块数据跟踪 - 展示近一年、近三个月新材料指数与沪深300对比,以及半导体材料、OLED、液晶、碳纤维、生物科技、可降解塑料等指数与沪深300对比,还有新材料重点个股2025年和周涨跌幅排序 [89][96][99][103][111][115][119]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 新材料受下游应用板块催化,逐步放量迎来景气周期,维持“推荐”评级 [126]
蓝箭航天:研制并发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
新京报· 2025-06-18 20:2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是国内唯一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建设和布局的民商火箭公司 [1] - 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2] - 2022年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国内民商火箭公司首次在国家最高级别科技奖励中获奖 [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选择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因其具有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价格便宜、燃烧产物洁净、无积炭等优势 [2] - 2017年将液氧甲烷确定为自研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二号"的推进剂,这一选择被认为是大胆而理性的 [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TQ-12)是国内首台民营企业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水平达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4] - TQ-12A发动机在TQ-12基础上改进,增强了卫星发射能力并为子级回收及可重复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4] - 天鹊15A(TQ-15A)是国内推力最大的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真空推力提高11.8%,真空比冲提高126m/s [5] 产品与未来规划 - "朱雀三号"火箭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计划于2025年首飞 [6] - "朱雀三号"火箭一级发动机在回收后可不下箭检查,加注完成即可再次飞行,实现"航班化运营",发射成本可降低80%-90% [6] - 公司湖州热试中心创造了TQ-15A单台发动机一天六试的点火试车纪录,为发动机重复使用和批量生产提供支撑 [5]
瞭望 | 商业航天新坐标
新华社· 2025-05-12 19:17
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迎来十年高速发展,2024年行业进入高光时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1] - 行业规模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5] - 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最初不足10家增至2024年年中的546家,银河航天供应链合作伙伴从2018年100多家扩展至超1000家 [5] 技术突破 - 可回收火箭技术取得关键进展: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完成百米级和10公里级垂直起降回收验证,并实现国内首次空中二次点火,多款可回收火箭计划2025年首飞 [6] - 卫星制造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头部企业建立卫星流水线,银河航天中型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吉利卫星工厂量产速度提升10倍至28天/颗 [6][10] - 发射能力突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11月投用,形成发射载具-场地-载荷的完整产业链三角结构 [6][7] 市场应用与资本动态 - 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千帆星座2024年4个月发射54颗卫星,2025年计划以"一箭十八星"模式发射数百颗 [9] - 国际化布局启动:银河航天推动卫星技术出海,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11] - 资本持续加码:深蓝航天2025年3月完成近5亿元B4轮融资,重点投向可回收火箭商业化 [11] 未来发展方向 - 成本控制目标:东方空间计划通过火箭回收技术将发射成本降至1万元/公斤以下,远期目标5000元/公斤 [12] - 基础设施扩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2025年1月开工,新增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12] - 政策需求:行业呼吁开放更多关键资源给民营企业,建立包容监管机制以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13][14] 企业动态 - 云遥宇航2024年12月实现商业卫星数据首次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获得国家订单认可 [4] - 蓝箭航天预计2026年实现"朱雀三号"火箭一子级重复使用,深蓝航天计划2025年完成"星云一号"二次回收验证 [11][12]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火箭具备15吨运力,计划2025年底首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