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搜索文档
加强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40
政策框架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提升长江系统性保护成效 [1] - 政策吸收各地实践探索有益经验 着力解决和规范执法司法工作协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 - 坚持依法办案与促推治理并重 支持行政执法机关在跨行政区域 生态敏感区域和违法案件高发区域开展联合行动 [1] 重点监管领域 -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 长江十年禁渔 河道采砂管理 尾矿库治理 重要江河湖库治理保护 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 长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领域 [1] - 加强形势会商 凝聚法治共识 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尺度 推动实现类案同判 [1] - 完善联合监管 联合执法 执法协助制度机制 [1] 生态修复机制 - 要求各部门协作实施修复 共同维护修复效果 强化异地修复合作 [2] - 科学确定 合理实施修复方案 依法开展修复工作的监督落实 效果评估 [2] - 明确跨域移交生态环境修复资金 委托异地法院执行实施修复机制 对于跨行政区划案件可将修复费用移交受损地实施修复 [2] - 对无法修复的渔业等案件 可由受损地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替代修复 [2]
最高法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加强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人民日报· 2025-08-26 05:48
政策框架与执法协同 - 12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加强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协同 聚焦污染防治 禁渔 采砂管理 尾矿治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领域[1] - 要求加强跨部门沟通会商 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尺度 推动类案同判 提升规范化水平[1] - 支持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 完善联合监管 执法协助制度机制[1] 生态修复实施机制 - 要求各部门协作实施生态修复 强化异地修复合作 共同维护修复效果[2] - 明确跨域移交修复资金 委托异地执行修复等机制 修复费用可跨行政区划移交受损地使用[2] - 对无法完全修复案件允许开展替代修复 由受损地相关部门组织实施[2]
最高法等12部门联合发布意见 加强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经济日报· 2025-08-15 06:08
在生态修复协作方面,意见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跨部门协作,科学确定、合理实施修复方案,依法开 展修复工作的监督落实、效果评估,共同维护修复效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意见规定了强化执法司法工作协同的具体举措,包括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和尺度,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 开展联合行动;完善评估鉴定标准规范,共享专家库,着力解决实践中鉴定难、鉴定贵问题;推进跨部 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和情况通报,共享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执法司法信息数据;等等。 同时,意见进一步强化法律责任统筹,明确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责任的全面依法协调适用,违法行为 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赔偿责任的,依法作为从宽处理的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14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吸收各地实践探索有益经验,提升长江系统性 保护成效。 意见共18条,分为总体要求和强化联动、优化衔接、深化合作4部分。其中明确要坚持依法推进、务实 高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准确适用刑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 规,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法治合力。 ...
12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加强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新华网· 2025-08-14 14:31
在生态修复方面,意见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跨部门协作,科学确定、合理实施修复方案,依法开 展修复工作的监督落实、效果评估,共同维护修复效果;联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法治宣传)基 地,融合发挥生态修复、巡回审判、法治宣传、实践教育、文化和旅游、综合治理等作用,提高保护修 复治理综合效能。 意见明确,加强沟通会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长江十年禁渔、河道采砂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多发高 发案件,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和尺度,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坚持依法办案与促推治理并重,支 持行政执法机关在长江流域跨行政区域、生态敏感区域和生态环境违法案件高发区域依法开展联合行 动。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冯家顺)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14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 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吸收各地实践探索有益经验,着力解决和规范执法司法工作协同中的突 出困难和问题,提升长江系统性保护成效。 当天,最高法还发布了长江流域执法司法工作协同典型案例,指导长江流域法院更好履职尽责,为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