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标准制定权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 | 推升动力电池全链生态
新华社· 2025-10-14 10:27
产业现状与市场地位 - 中国向全球供应70%的电池材料和60%的动力电池,在全球锂电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2] - 2025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485.5GWh,占总销量73.7%,累计同比增长51.6% [2] - 2025年前五个月,排名前十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车73.4GWh,同比增长50.4%,全球市场份额达43%,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4] 产业链完整性与优势 - 中国已建立起涵盖关键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占比95%)、隔膜(占比近90%)、电解液(占比87.3%)全球装载量中占据主导地位 [3]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德国、匈牙利、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全球布局加速推进 [4]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160~190Wh/kg,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50Wh/kg以上 [3] -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CTP、电芯到底盘技术CTC等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大幅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 [3] - 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已有多家企业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装车 [3] 市场需求与应用规模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稳居全球首位,为动力电池产业持续快速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3] 全球竞争格局变化 - 全球产业竞争核心正从比拼单一制造能力转向对全链条生态体系的掌控与定义,竞争变为生态系统间的博弈 [6] -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设置碳足迹披露、回收率及电池护照等强制性要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试图重塑产业链格局 [6] - 国际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之间通过合资建厂、技术合作等方式形成战略联盟,竞争格局更加复杂 [6]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 产业需实现从“制造”向“创造”、从“链条”到“生态”的升维,重点在掌握技术标准制定权、构建可持续资源循环体系、构建全球产业合作体系三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6][7]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171GWh,需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7] - 未来五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行业共同推进全链条生态化升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