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铁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大众90GWh电池工厂开建
起点锂电· 2025-11-03 18:30
活动概况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 [3] - 活动规模预计超过1000人,同期将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及2025起点钠电行业年会 [3] - 总冠名单位为茹天科技,演讲/赞助/参展企业包括金钠科技、天能钠电、维科技术、QuantumScape等众多行业相关公司 [3][16] PowerCo电池业务布局 - 大众集团电池子公司PowerCo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圣托马斯市启动其欧洲以外首个超级工厂建设,总投资预计达70亿加元(约50亿美元),规划产能为90 GWh,为其迄今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4][5] - PowerCo全球已布局三个电池项目:德国萨尔茨吉特工厂(年产能40GWh,初期20GWh,预计2025年底完成首阶段建设)、西班牙瓦伦西亚工厂(年产能40GWh,试产延迟至2026年9月或10月启动)及加拿大工厂(首批交付预计2027年底) [6] - PowerCo德国和西班牙项目均有不同程度延迟,若不能按时交付,大众表示或考虑从中国采购电池单元 [7] 大众集团电池技术战略 - 大众在电池技术上进行多向布局,一方面押注固态电池,通过PowerCo向QuantumScape投资1.31亿美元支持其全固态电池试点线建设,目前持有QuantumScape近20%股份 [8] - QuantumScape的QSE-5无阳极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305Wh/kg,预计2025年量产,可使电动车续航里程从350英里提升至400-500英里 [8] - 另一方面大众积极引入磷酸铁锂电池路线以降低成本,计划从2026年起全面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首款搭载车型为ID.2,德国工厂或将率先增设LFP电池产线 [9] 产业链企业动态 -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生产,其“萨拉弗”产品通过原位固化技术将液态电解质固载率降低至临界安全阈值,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 [11] - 公司产品具备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原生阻燃、高延展性四大核心技术优势 [12][13]
理想MEGA惊魂爆燃后,三元锂电池天塌了?
36氪· 2025-11-03 14:06
理想MEGA事件与行业影响 - 理想MEGA 2024款车辆因冷却液缺陷,在极端情况下可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车辆在10秒内起火并烧毁[1][2] - 该事件颠覆了高端电动车更安全的传统认知,引发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特别是电池安全的高度关注[1][3] - 事故车辆使用的麒麟5C三元锂电池,其单体失效率被宣传为PPB(十亿分之一)级别,远高于行业平均的PPM(百万分之一)水平[3] 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对比 - 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较低,在约200℃时可能开始分解并触发热失控,且分解过程会释放氧气,易使火势扩大;磷酸铁锂电池需500-800℃才会分解,且不产生氧气,本质安全性更高[5] - 在针刺测试中,三元锂电芯10秒内温度峰值可达400-600℃,而磷酸铁锂电芯需约2分钟才达300℃峰值,为逃生提供了关键时间差[5] -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天然高于磷酸铁锂,曾是高端电动车长续航的标志;但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显著更低,一度电成本约300元,比三元锂的450元低约150元,使得80度电池包成本差距达12000元[10] 市场格局与车企战略演变 -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自2021年6月反超三元锂后持续上升,今年已稳定突破70%,个别月份超过80%,反映出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成本敏感的大众化竞争[10] - 为提升竞争力,理想汽车在其L6车型上全系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改变了其创始人曾称磷酸铁锂对增程车是"灾难"的看法[13] - 技术创新如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CTP技术,将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从40%提升至60%以上,显著改善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能力[14] 高端市场与未来技术发展 - 在高端市场(售价四五十万元以上),三元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轻量化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和加速能力,仍是追求极致体验的必选方案[18][19] - 车企通过改进电池结构、BMS算法和液冷系统等措施来管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风险,例如蜂巢能源的"龙鳞甲二代"电池包增加了防爆阀等安全设计[20] - 三元锂电池被视为通往全固态电池的关键路径,其高能量密度特性在飞行汽车(eVTOL)、机器人等对重量和性能要求极致的未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2]
沪镍、不锈钢周报-20251103
大越期货· 2025-11-03 13:30
目 录 1 观点和策略 交易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091号 沪镍&不锈钢周报(10.27-10.31) 大越期货投资咨询部 祝森林 从业资:F3023048 投资咨询证:Z0013626 联系方式:0575-85226759 重要提示:本报告非期货交易咨询业务项下服务,其中的观点和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报告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 基本面 3 技术分析 4 产业链梳理总结 一、观点和策略 沪镍观点:本周镍价震荡偏弱运行,交投一般,周内主要受到宏观影响。产业链上,镍矿 价格坚挺,菲律宾雨季慢慢来临,招标价格坚挺,海运费维稳。镍铁价格继续回落,成本 线松动下移。不锈钢库存小幅回升,金九银十后去库存化再受考验。原生镍海内外持续垒 库。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良好,三元电池装车有所回升,但总体提振有限。中长线过剩格 局不变。 操作策略: 沪镍主力:20均线上下震荡,下方成本线有支撑。 不锈钢主力:20均线上下宽幅震荡。 二、基本面分析 1、产业链周度价格变化 2、镍矿市场状况分析 3、电解镍市场状况分析 4、镍铁市场状况分析 5 ...
要不是美国人亲口说出来,我也不敢相信,原来中国现在已经如此强大
搜狐财经· 2025-11-02 13:12
电池供应链主导地位 - 中国处理全球大部分关键矿物 包括锰 钴 石墨 锂和镍 这些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 [2] - 中国精炼全球95%的锰 国内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使产能从2020年水平翻倍增长 [6] - 中国控制全球78%的电池回收产能 通过湿法回收技术使金属提取率达90% [18] 关键矿物加工与优势 - 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和本土技术升级 形成从原材料开采到精炼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2] - 中国企业应用技术如高压酸浸法于钴提纯 回收效率提高到95%以上 直接降低成本并提升产量 [4] - 中国通过低成本土地和稳定能源支持大规模工厂建设 能源价格控制在每千瓦时0.5元以下 而美国能源成本高出30% [18] 电池生产与市场份额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2025年前八个月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 远超韩国企业4.9%的份额 [8] - 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产能从2017年的10吉瓦时扩张到2025年的500吉瓦时 能量密度提升15% [8] - 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自2020年推出后安全性能提高30% 市场份额从15%升至25% [8] - 中国电池出口占全球60% 影响国际市场格局 [16] 电动汽车生产与销售 - 中国负责全球70%以上的电动汽车生产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达540万辆 占国内轻型车市场47% [10] - 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电动车销量超过800万辆 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12] - 中国新势力车企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0%增长到2025年的35% [1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中国企业每年研发经费占营收比例达8%以上 推动技术从液态向固态电池过渡 [10] - 未来行业将继续推动固态电池研发 目标能量密度达300瓦时每公斤 [20] - 车企创新包括埃安高压平台将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 极氪智能驾驶续航延伸至700公里 小鹏AI算法使自动泊车准确率达98% 蔚来换电网络站点超3000个且换电时间降至3分钟 [12] 出口与全球化布局 - 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价值近480亿美元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 - 欧洲进口中国电动车达200亿美元 对亚洲和中东的出口分别增长43%和71% [16] - 目前中国电动车出口达150万辆 占全球40% [20] - 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本地化建厂从东南亚扩展到欧洲 产能本地化率达70% 成本控制在每千瓦时50美元以下 [16] 软件与操作系统发展 - 中国车企加大投入开发本土操作系统如鸿蒙汽车版 集成语音控制和数据安全 兼容率达95% [14] - 软件更新周期缩短至半年 功能从基本导航扩展到预测维护 [14]
李云飞:电池核心是安全,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路线
观察者网· 2025-10-30 15:43
公司技术路线与立场 - 公司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公司一直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并且未来也会一直坚持[1] - 李云飞强调,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1] 行业电池技术观点 - 李云飞指出,新能源汽车电池最核心的问题是电池安全[1] - 他认为,明年和后年很多汽车品牌为了追求续航里程可能仍会使用三元锂电池,但对此表示需慎重[1] - 对于近期部分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的安全问题,李云飞表示这些事故会影响消费者对整个新能源行业的认知[1]
车fans社群话题: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应该怎么选?
车fans· 2025-10-30 08:30
文章核心观点 -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选择是性能、成本和安全等多维度权衡的结果,不存在绝对优势的一方 [2][4][5] - 电池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取决于本征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综合设计,而非单一正极材料 [2][7][8] -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由头部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的产品比纠结于电池类型更重要 [4][5] - 行业呈现“一分钱一分货”的格局,中高端车型倾向于使用三元锂以追求续航和性能,而性价比车型则普遍采用磷酸铁锂 [4][5] 技术特性对比 - **磷酸铁锂**:成本更低、热失控反应相对温和、充放电倍率性能好,但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明显 [2][4][8][12] - **三元锂**: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长、快充性能更优、低温性能更好,但成本更高、热失控反应更剧烈 [2][4][8] - 在叠片等新工艺技术下,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已得到显著提升 [7] 安全性能分析 - 电池安全由三个维度构成:本征安全(材料本身)、主动安全(BMS管理系统等)和被动安全(PACK壳体、隔热等)[2][8] - 磷酸铁锂在电芯层面的本征安全有优势,但电池包级别的安全更取决于隔热材料、泄压阀、散热技术等系统工程设计 [2][7][8] - 磷酸铁锂热失控时会产生大量氢气,同样存在爆燃风险,不能简单认为其绝对安全 [3][4] - 头部电池制造商的产品在正常驾驶条件下,无论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都很难发生自燃事故 [5] 市场应用与选择建议 - 电池选择具有明显的场景导向:三元锂更适合高端车型和寒冷地区,磷酸铁锂则主导性价比车型和非寒冷地区市场 [4][8] - 中国市场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主导,两家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其产品更有保障 [4][5] - 选择建议:除比亚迪车型外,优先选择宁德时代的电池;若配置单上只有二三线电池厂商,则优先考虑磷酸铁锂;避免选择软包电池 [5] - 消费者应更关注车辆的整体续航、价位和热管理水平,而非过度纠结于电池类型 [1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历史上因国家政策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行业曾从磷酸铁锂转向三元锂,随后因安全问题,磷酸铁锂市占率又重新恢复 [10][12] - 磷酸铁锂电池面临回收利用的经济性挑战,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其材料价值可能难以覆盖回收处理成本 [12]
易成新能前三季减亏55%背后:战略转型进行时,现金流挑战犹存
36氪· 2025-10-29 08:3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报呈现矛盾图景: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与现金流紧绷、应收账款高企并存 [1] 2025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2.79%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65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减亏,扣非净利亏损6.2亿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20.23%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亏损9503.39万元,扣非净利亏损9851.81万元 [1] - 销售毛利率为6.31%,同比增加1.72个百分点 [3] - 净利率为-11.16%,但同比增加15.97个百分点 [3]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57亿元,同比减少4.06亿元 [1] - 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剧减816.14% [4] - 应收账款高达22.46亿元,较年初增长37.34% [4] -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约27.0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89.78% [4] - 货币资金为12.85亿元,有息负债高达43.63亿元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30.83%,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4] 历史业绩回顾与业务转型 - 2024年营收34.22亿元,同比下降65.38%,归属净利润巨亏8.51亿元 [1]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是电池片销量大幅减少以及石墨电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1] - 公司前身为新大新材,曾是国内主要晶硅片切割刃料供应商 [2] - 2017年行业技术迭代,金刚线切割技术替代传统砂浆切割,导致核心业务严重下滑 [2] - 公司开启“并购求生”模式,2017年收购平煤隆基50.2%股权进军PERC单晶硅电池领域 [2] - 2019年以57.65亿元收购开封炭素进军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 - 从2017年到2024年,扣非净利润仅2022年盈利,累计亏损达33.86亿元 [2] 当前战略布局 - 业务重心聚焦于“高端碳材”与“新型储能”两大主业,已剥离亏损的光伏电池片业务 [5][6] - 在高端碳材领域,上半年成功并购重组山西梅山湖公司 [6] - 并购后公司石墨电极全产业链产能将突破13万吨,预计整体盈利能力增加 [6] - 在新型储能方面,收购智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公司,并拥有全钒液流储能系统 [6] - 2025年3月与宁德时代子公司签署储能项目框架合作协议,预计储备项目规模500MWh [6] -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预计至2026年达成3GW光伏及风电电站全容量并网 [6] - 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正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可能带来新资源整合机会 [6]
小鹏汽车实现磷酸铁锂电池零自燃!
起点锂电· 2025-10-28 18:08
固态电池行业年会信息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定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规模预计超过1000人 [2] - 年会由起点固态电池、起点锂电、SSBA固态电池联盟主办,总冠名单位为茹天科技,同期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钠电展及起点钠电行业年会 [2] - 首批参与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鹏辉能源、广汽、一汽、欣旺达、清华大学深圳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产业链核心公司及科研机构 [2] 小鹏汽车电池安全与技术 - 小鹏汽车宣称其新能源电池安全代表行业最高标准,99%新车搭载磷酸铁锂电芯,并保持创业至今零自燃纪录 [3] - 公司通过五年技术钻研,在电池包安全技术上形成自有路线,充电速度提升30%,并将在小鹏X9车型首发增程专属AI+5C超快充磷酸铁锂大电池,电耗低至16.5度/百公里,油耗低至2.53升/百公里 [3] - 电池包采用4-3-4模式立体框架,侧面碰抗压达80吨,底部可承受2000J冲击,配备AI电池医生实时监测电芯,已上架14种诊断策略,可提前三个月预测问题 [7] 小鹏汽车电池供应链演变 - 小鹏汽车电池供应商经历多次变更,早期供应商包括欣旺达、比克、联动天翼、德朗能,后因质量问题与德朗能对簿公堂并获赔 [5] - 2020年后引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供应商,其中亿纬锂能累计供应超15万台车型,2023年后中创新航成为最大供应商 [5] - 2024年新增弗迪电池为主要供应商,但MONA M03车型长续航版本后续供应商改为亿纬锂能,公司亦在2022年投资50亿成立电池公司广州鹏悦动力,目前PACK环节部分由武汉小鹏自主完成 [6] 动力电池安全挑战与行业趋势 - 动力电池自燃事故概率随新能源汽车普及而升高,安全隐患源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回收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等多个环节 [11][13] - 生产制造环节的杂质混入、电极涂层不均、焊接缺陷等问题可能导致短路,而消费者充电不当、过度损耗、大功率快充等行为会增加自燃风险 [13] - 行业需从抢救逻辑转向预防逻辑,通过加强电池包内部软件功能、优化数据采集与实时监测、改进电芯排列与隔热防护设计,并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安全标准来提升安全性 [14] 小鹏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 小鹏汽车在全国已落地自营充电站2500座,其中液冷超充站超1000座,计划至2026年布局充电站达10000座,液冷超快充站4500座 [9] - 电池包技术包含5C超快充、2000次循环无衰减及IP68级防水标准,热失控后24小时内可确保不起火不爆炸 [8][9]
2GWh!华能清能院2025-2026年度储能电池框采招标
招标项目核心信息 - 华能清能院发布2025-2026年度储能项目磷酸铁锂电池框架协议采购招标,采购总容量为2.0GWh [2] - 招标要求单体电池容量不小于314Ah,单体电池能量不小于1004.8Wh,额定充放电功率为0.5P [2][6] - 采购采用“统招、分签、分付”模式,框架协议有效期自签订生效之日起1年或实际采购量达到2GWh [2][8] 投标人资格要求 - 投标人须具备314Ah及以上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第三方检测报告,需符合GB/T36276-2023标准 [11][29] - 资格能力要求规定,投标人自2024年1月1日至今的314Ah及以上电池供货业绩不低于5GWh,且单项业绩均需大于200MWh [2][11][30] -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和代理商投标 [3][12][13] 招标流程与时间安排 - 招标文件获取时间为2025年10月27日09:00至2025年11月10日23:59,文件售价0元 [14][16][32] -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17日09:00,通过华能集团电子商务平台线上递交 [18][33] - 开标时间定于2025年11月17日09:00,地点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 [21][34]
湖北宜昌:绿色转型打造清洁能源之城
新华网· 2025-10-27 17:34
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宜昌长江段作为船舶岸电试验区,沿线71个经营性码头建成岸电设施179台套,累计为超过5.8万艘次靠泊船舶提供清洁岸电超6000万千瓦时,碳减排量超4.4万吨 [1] - 当地拓展建成华中地区重要的绿色零碳数据中心集群,截至目前宜昌建成算力总规模3500P,在建算力规模超11600P [9] - 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消纳了3000吨磷石膏固废,探索出“绿色开采—清洁运输—生态修复”的新模式 [6]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 - 全市近3年5亿元以上建成和在建新能源新材料项目81个,总投资超3400亿元,在建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到70吉瓦时 [3] - 2024年宜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速达70.6% [3] - 宜昌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中精细化工的占比从2018年的18.6%提升到2024年的47.76% [3] 绿色智能船舶制造进展 - 宜昌已初步建成以宜都、枝江、秭归、长阳四大特色园区为核心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格局 [4] - 截至今年9月,宜昌全市船舶修造企业新接订单量191艘,同比增长72% [4] - 技术路线坚持多元化探索,纯电、氢燃料电池、LNG、混合动力等同步推进,已有“长江三峡1”号、“三峡氢舟1”号等代表船型投运 [4] 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 宜昌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