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一图读懂|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都去哪儿了?
贝壳财经· 2025-11-03 16:21
市场前景与规模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催生千亿级回收市场 [1] - 2024年动力电池回收量预计突破30万吨,市场规模约480亿元 [19] - 2025年退役量预计达82万吨,2028年将超过400万吨,行业产值有望突破2800亿元 [17][18] 回收处理路径 - 退役电池依据健康状态分流至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两条路径 [1] - 梯次利用针对容量介于60%-80%的电池,应用于对性能要求稍低的场景 [4] - 再生利用通过自动化拆解和湿法冶金等工艺提取有价金属,铜铝回收率可超过99.6%,锂回收率达96.5% [7][9] 梯次利用流程与应用 - 梯次利用流程包括对退役电池进行健康状态检测与分拣,评估内阻、容量等电芯性能 [4] - 将性能相近的电芯重新组织重组与系统集成 [4] - 应用场景包括储能基站(如5G基站、光伏储能系统)、低速电动车(如电动叉车、观光车)和备用电源(UPS)等 [11] 再生利用流程与产出 - 再生利用流程为预处理与拆解、破碎、湿法/热法提炼至金属材料回收 [12][14] - 产出再生黑粉(锂、钴、镍等)、再生铜粉、再生铝粉等,用于再造新动力电池 [14] 产业生态参与者 - 电池来源方包括整车制造商(如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北汽蓝谷)和电池生产商(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 [23][24] - 回收与渠道方包括专业回收企业(如格林美、天奇股份)和自建回收体系的整车制造商/电池生产商 [27][28] - 处理与再生利用方包括格林美、比亚迪等企业,电池材料生产商(如华友钴业、杉杉股份、赣锋锂业)将回收材料作为生产原料 [29][32] - 产品与应用方包括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企业等梯次利用产品消费者,以及使用再生材料的电池材料生产商和电池生产商 [33][34][36] 主要公司市值 - 电池来源方市值:比亚迪9456亿元,上汽集团1904亿元 [39] - 电池生产商市值:宁德时代1.76万亿元,国轩高科799.86亿元 [40][41] - 回收与渠道方市值:格林美417.12亿元 [42] - 处理与再生利用方市值:1331亿元 [42]
“为外企在华厚植与发展提供宝贵机遇”(见证·中国机遇) ——访中国三星首席副总裁张代君
人民日报· 2025-11-03 06:37
2019年全球首发折叠屏手机;2021年首展业界领先的两亿像素摄像传感器;代表未来显示技术的Micro LED……"历届进博会上,我们都积极展示三星在科技领域的多元化创新成果和全球领先技术,深化与 本土伙伴交流合作,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展台、展会快速走进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共享中国超大规模 市场的发展红利。"张代君介绍,三星连续8年参加进博会,将重点展示人工智能、半导体、显示、医疗 器械等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与应用,让中国消费者更直观体验到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中国是三星在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外企在华 厚植与发展提供宝贵机遇。"中国三星首席副总裁张代君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为三星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市场按下"启动键"。进入中国市场33年来,三星见证 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广阔、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经济展现出蓬勃活力和强大韧性。 在这一背景下,三星不断拓展在华业务版图,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半导体、多层陶瓷电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 与产业共赢的 ...
【忠阳车评】给新能源汽车系上安全带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36
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与公众关注 - 近期发生两起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加剧公众对行业安全的担忧 [1] - 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与传统燃油车相差不大,但新能源汽车起火后火势蔓延更快、火灾强度更高,因此更受关注 [1] - 公众和媒体对燃油车起火认知已“常态化”,而对新能源汽车起火则置于“放大镜”下审视,因其规模化普及时间不长 [1] 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重要性 -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1] - 行业已形成全球领跑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度日益凸显 [1] - 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是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也能巩固产业在全球的引领优势 [1] 安全事故场景与根本原因 -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场景包括充电自燃、行驶自燃、碰撞自燃、浸泡自燃、停车自燃等 [2] - 剖析安全事故原因,归根到底是动力电池热失控,例如碰撞导致电池隔膜破裂或电池能量过充过放引发锂离子析出 [2] - 提升行业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电池热失控管理 [2] 电池热失控管理与质量安全 - 动力电池作为高能量载体,本身能因能量非正常释放产生巨大破坏力,做好热失控管理需以产品质量为基础 [2] - 行业整车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充电设施生产企业均需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从产品设计、制造、验证、使用等环节提升一致性与可靠性 [2] - 整车企业需将动力电池及材料、充电设备纳入供应链并严格管控,电池和充电设施生产企业应建立车规级管理流程确保质量安全 [2] 行业安全标准现状与问题 - 当前行业动力电池国家标准为2020年版本,要求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但实际测试中部分车型在更短时间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3] - 现有标准测试场景覆盖不足,未包含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场景,导致部分车辆在极端工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3] - 随着高压快充平台普及,现有标准未对电磁热消退等新技术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规范,导致行业技术迭代受阻 [3] 新安全标准修订内容与影响 - 工信部于今年3月发布修订后的强制性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 [3] - 新标准修订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3] - 新标准新增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等内容,将倒逼企业从材料体系、电芯结构到整包集成进行全面技术升级 [3]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管 - 行业安全问题不仅限于产品质量和标准,还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政府部门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已上市电动汽车安全状态进行定期检查 [4] - 行业还需考虑驾乘人员安全知识普及、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问题 [4] - 安全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保障,新能源汽车就跑不快、跑不远 [4]
10月制造业PMI回落 有色金属、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发展信心大增 能否带动上下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01:24
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中断8月以来的上升趋 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注意到,处于制造业上游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以及处于制造业中游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 间。同时,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产需两端较为活跃。 从市场及产业发展层面看,相关企业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行业发展信心 增强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行业信心增强,后续可能影响哪些其他行业的生产、投资?记者就此展开采 访。 市场预期方面,10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8%,持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 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保持乐观。 王青指出,9月末以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据国家发改委,截至10月底,5000亿元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这会直接带动基建投资提速。另外,10月进一步安排5000亿 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及扩大有效投资。这意味着年 ...
天能股份前三季度营收334.02亿元同比增1.56%,归母净利润13.60亿元同比降7.13%,毛利率下降1.64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28 19:02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34.02亿元,同比增长1.56%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60亿元,同比下降7.13% [1]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91亿元,同比下降2.67% [1] - 基本每股收益1.4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0% [1] 盈利能力指标 - 前三季度毛利率14.95%,同比下降1.64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净利率4.15%,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14.81%,同比微升0.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3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净利率3.98%,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1] 费用控制与结构 - 期间费用25.16亿元,同比减少3.51亿元,期间费用率7.53%,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减少46.81%,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3.51% [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97%,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64.43% [2] 估值与市场数据 - 市盈率(TTM)约为24.44倍,市净率(LF)约为1.84倍,市销率(TTM)约为0.68倍 [1] - 股东总户数2.18万户,较上半年末增加2288户,增幅11.73%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138.37万元增至145.88万元,增幅5.43%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多品类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电动轻型车、特种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 [2] - 铅酸电池占主营业务收入91.56%,锂电池占2.58%,其他(补充)占5.86%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蓄电池及其他电池,涉及GDR概念、石墨烯等多个概念板块 [2]
瞭望 | 推升动力电池全链生态
新华社· 2025-10-14 10:27
产业现状与市场地位 - 中国向全球供应70%的电池材料和60%的动力电池,在全球锂电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2] - 2025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485.5GWh,占总销量73.7%,累计同比增长51.6% [2] - 2025年前五个月,排名前十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车73.4GWh,同比增长50.4%,全球市场份额达43%,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 [4] 产业链完整性与优势 - 中国已建立起涵盖关键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占比95%)、隔膜(占比近90%)、电解液(占比87.3%)全球装载量中占据主导地位 [3]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德国、匈牙利、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全球布局加速推进 [4]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160~190Wh/kg,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50Wh/kg以上 [3] -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CTP、电芯到底盘技术CTC等创新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大幅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 [3] - 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已有多家企业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装车 [3] 市场需求与应用规模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稳居全球首位,为动力电池产业持续快速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3] 全球竞争格局变化 - 全球产业竞争核心正从比拼单一制造能力转向对全链条生态体系的掌控与定义,竞争变为生态系统间的博弈 [6] -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设置碳足迹披露、回收率及电池护照等强制性要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试图重塑产业链格局 [6] - 国际车企、电池企业、材料企业之间通过合资建厂、技术合作等方式形成战略联盟,竞争格局更加复杂 [6]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 产业需实现从“制造”向“创造”、从“链条”到“生态”的升维,重点在掌握技术标准制定权、构建可持续资源循环体系、构建全球产业合作体系三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6][7]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171GWh,需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7] - 未来五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行业共同推进全链条生态化升级 [9]
东风成立新公司跃创科技 零部件业务全面整合提速
长江日报· 2025-09-20 08:46
公司战略调整 - 成立跃创科技作为零部件业务主体和管理主体 整合零部件事业部和东风鸿泰控股集团职能 管理智新科技和南斗六星等原下属企业[1] - 通过聚资源强协同推动"整—技—零"一体化发展 形成全新战略统筹平台[1] - 启动120亿元动力电池合作项目 东昱欣晟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制造 产品覆盖131Ah至212Ah多规格电芯[1] 业务布局优化 - 整合零部件研发制造和人才资源 以高技术高价值零部件产品助力整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1] - 动力电池项目满足从A00级小型车到中大型SUV全系列车型需求 成为核心电池供应商[1] - 系列举措属于企业内部资源再造 面对行业深度变革和市场格局重塑的主动出击[2] 重要时间节点 - 2023年7月启动"跃创工程" 本次成立跃创科技是零部件业务整合的关键一步[1] - 9月18日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超充电池项目在宜昌开工[1]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9-19 12:22
行业政策支持 - 新能源汽车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突破高安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 [3] - 出台产业政策措施70余项 推出超过1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2000亿元 [5] - 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 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实验室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四成多提升至七成左右 充电效率提升四倍以上 [3] - 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超500公里 电机和电控系统全球领先 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 [3]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 实现技术自立自强 [5] 市场表现与产销数据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352.1万辆增至2024年1200万辆 年均增速超50% [7] - 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5.4%提升至2024年前8个月45.5% [7] - 平均每天超5000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产业链带动效应 - 建成全球最完整最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7] - 带动优特钢产量五年增长超30% 单车芯片需求超2000片 [7] - 汽车业跃升第一经济支柱 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比重10% [7]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 - 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 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领先优势 [7] - 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9]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央视新闻· 2025-09-19 09:16
行业战略定位 - 新能源汽车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3] - 国家出台70余项产业政策 设立超20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技术突破 [6] - 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达10% 跃升第一经济支柱 [8]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40%+提升至当前70%左右 [3] - 充电效率五年提升四倍以上 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 [3] - 电机电控系统全球领先 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 [3] 市场表现与出口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352.1万辆增至2024年1200万辆 年均增速超50% [8] - 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5.4%升至2024年前8个月45.5% [8] - 日均超5000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优特钢产量五年增长超30% 受益于车用轻量化材料需求 [8] - 单车芯片需求超2000片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 [8] - 智能制造设备从汽车产线延伸至手机、家电等高端装备领域 [8]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智能网联技术突破 推进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领域融合 [10] - 强化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融合 巩固产业领先优势 [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 2025-09-18 19:43
行业政策支持 - 新能源汽车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突破高安全动力电池 高效驱动电机 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1] - 出台产业政策措施70余项 推出超过1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 - 各地累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2000亿元[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四成多提升到七成左右[1] - 动力电池充电效率提升四倍以上 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超500公里[1] - 电机和电控系统全球领先 整车国产化率突破95%[1] 市场表现与产销数据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1年352.1万辆增至2024年1200万辆 年均增速超50%[3] - 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5.4%提升至2024年前8个月45.5%[3] - 中国汽车出口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平均每天超5000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3] 产业链带动效应 - 拉动上百条产业链共同跃升 优特钢产量过去五年增长超30%[3] - 单车芯片需求超2000片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3] - 汽车业跃升第一经济支柱 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比重10%[3]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3] - 加快与能源 交通 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