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环境

搜索文档
陈春花:共生理念——组织范式的转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08:26
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的变化 - 数智技术成为生存环境 改变了人类基本活动的场景 使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活动参与经济活动 [3][4] - 时间价值发生社会变迁 农耕社会是"上帝的时间" 工业社会是"效率时间" 信息社会是"意义时间" [5][6] - 财富尺度与工作取向改变 年轻员工对"有意义工作"的定义与传统管理者不同 [7] - 制度环境成为组织生存关键 数字技术对传统社会结构提出挑战 [8][9] - 数字技术下社会结构变化 组织效率取决于内外部协同共生的大系统效率 [12] 组织新景观:共生存在 - 组织进化机制从竞争转向共生 遵循适应和协作的共生机制 [13] - 社会关键因素演变 前工业社会土地稀缺 工业社会资本稀缺 后工业社会知识稀缺 [15][16] - 数字技术三大进程:互联网信息数字化 社交媒体人际关系数字化 镜像世界现实数字化 [18][19] - 组织不仅是经济实体 更成为社会实体 需承担ESG责任 [20] 新的合作方式与组织模式 - 组织演化经历六个范式阶段 从"反应-红外范式"到"进化-青色范式" [22][23] - 制度通过文化、社会结构和组织惯例三个载体控制组织 包含规则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 [24][25] - 共享观念和共享思维约束组织行为 体现为"共生理念" [26] - 共生理念四个强化方向:互为主体、互作效应、价值共创、整体进化 [28] 组织定义的三个维度转变 - 目标导向从利益最大化转向意义最大化 [29] - 边界维持从内部边界转向企业内外部协同 [30] - 社会建构从企业分工转向互依性的"共生强度"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