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鸿沟与供需错配

搜索文档
合肥给部分毕业生最高10万元补贴,还有城市打出“亲情牌”
第一财经· 2025-07-22 13:59
毕业生就业趋势 - 2026届毕业生中计划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教师的比例达25 1%,较上年增长2 6个百分点,硕士及以上学历群体占比更高达35 6% [2] -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以合计73 3%的意向率成为首选,民营企业意向比例降至10 7% [4] - 主动选择下沉至二线及其他城市的毕业生比例达34 7%,较上年提升4 6个百分点 [5] 毕业生择业偏好变化 - 薪酬仍是核心考量因素,但对人际关系及团队氛围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较2025届上升4 5个百分点 [6] - 新一代求职者更注重工作体验与企业文化契合度,追求持续成长、价值认同与发展空间 [8] 城市人才竞争策略 - 合肥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新产业毕业生给予最高10万元综合补贴 [7] - 武汉延续"大学生8折购房"政策,新增"长江学子就业奖励",留汉工作可获5000元-2万元一次性奖励 [7] - 成都推出"蓉漂计划升级版",提供3万-5万元生活补贴及人才公寓前两年租金全免优惠 [7] - 西安对毕业生父母随迁落户给予1万元/人安家补助,长沙首创"校友企业就业双补",最高补贴7万元 [7] 企业招聘策略调整 - 2026届校园招聘呈现"总量收缩、节奏前置"特点,提前启动招聘的企业占比上升至33 6% [8] - 37 6%的企业选择调高起薪,与2025届起薪保持一致的企业比例上升13 6个百分点 [8] - 前瞻性企业从"用人"转向"育人"与"共建",通过校企合作、实战成长体系等措施弥合技能鸿沟 [9] 雇主品牌建设方向 -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满足青年人才深层需求,建立良性人才生态 [8] - 雇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归属感等措施激发创新活力,应对技术迭代带来的技能鸿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