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物保护

搜索文档
抗战文物,凝固的烽烟(博古知今)
人民日报· 2025-09-21 06:00
文物保护与修复进展 - 全国统筹规划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实现从点状守护到面状传承 [1] - 累计实施3000余项抗战遗址保护修缮 陈列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 消除重大险情并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状况 [1] -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军部旧址完成修缮 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掘出近5000件遗物 [1] 展览与教育功能强化 - 抗战纪念馆采用故事化表达和细节化呈现 增强展览表现力与感染力 [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露营之歌》手稿等实物展陈 实现观众从听觉接收到情感共鸣的转变 [2] - 全国大中小学生通过思政课程和手绘展览等形式接受抗战精神教育 [2] 社会参与与参观数据 - 96处抗战遗址和场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暑期日均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 [3] - 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超500个 年参观人次超过6000万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三场记者招待会
央广网· 2025-09-01 12:43
抗战文物实证抗战历史、承载民族记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 量、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我国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已基本摸清。 央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8月31日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介绍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以及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物 修缮保护等方面情况。 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抗日英烈、英雄群体是14年英勇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伟大抗战精神的 重要载体。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介绍,我国先后公布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94处和 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1128名。 马飞雄:第四批名录包括34处设施、遗址和41名英烈、2个英雄群体,这项工作从酝酿到产生公 布,历时5个多月。 孙德立:据统计,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有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正在开展的第 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抗战遗址,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纪念设施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同时,我国抗战文物系统保护格局基本形成 ...
我国抗战纪念馆体系基本形成 抗战胜利80周年记者会今日要点速览
央视新闻· 2025-08-31 12:50
抗战纪念设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完成15个抗战纪念馆新建改扩建及68个抗战纪念馆展陈提升 [3] - 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43个抗战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 [6] - 协调补助资金20亿元推动7.7万余座零散烈士墓迁入烈士陵园 [6] 抗战文物资源统计 - 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达1万余处 [9] - 可移动文物数量超过16万件/套 [9] - 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序推进 [9] 纪念活动与教育推广 - 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500余个 [7] - 年均逾6000万人次观众参观抗战遗址和场馆 [7] - 96个抗战遗址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7] 国家级名录公布情况 - 累计公布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共294处 [5] - 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名录收录1128名 [5] - 11个省份推出38条抗战文物主题游径 [7]
全国共有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16万余件/套
新华社· 2025-08-31 10:17
(文章来源:新华社) 记者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上获悉,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 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16万余件/套。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 序推进,延安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成功创建。 ...
北京抗战文物数量持续增加
北京青年报· 2025-07-07 07:34
抗战文物新增与认定 - 北京地区近十年新增多处抗战时期不可移动文物 包括侵华日军摩崖刻石 日军兵营 碉堡和地道战遗迹等 这些历史遗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1] - 丰台区程庄路碉堡于2016年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 该碉堡下层由日军修造 上层为中国军队后期添建 是日军"西仓库"军事设施的一部分[2] - 延庆区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地堡于2024年4月1日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该地堡由日军1939-1945年间修筑 用于控制沿线矿产资源[3] - 青龙桥车站日军营房于2019年获得文物认定并修缮 充实了车站的历史构成 为未来开放利用奠定基础[4] 地道战遗址保护与利用 - 大兴区王场村抗战地道及建筑遗存于2023年5月4日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建成博物馆 日均参观人数约100人[5] - 该地道最初由村民白薯窖改造 后发展为能藏能走能打的地道网络 博物馆内复原了20多米长的地道供体验[6] - 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经过一年整备 于2024年5月重新开放 展览面积达1500平方米 展品增至187件 新增多个互动装置[6] 群众参与文物普查 - 房山区"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通过民间学者马志璞申请 于2020年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 是北京现存已知唯一日军记功摩崖刻石[7][8] - 铁路文化学者王嵬推动康庄车站建筑群于2019年获得文物认定 该车站是南口战役重要历史地标[8][9] -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表示 群众参与是文物普查重要力量 近十年文保志愿者发现多处抗战文物[12] 文物认定机制 - 北京市文物局2024年7月18日发布通知开展不可移动抗战文物专项调查 新发现可随时认定增补[11] - 文物认定需经过申请 专家实地调查 公示等程序 如八达岭隧道地堡从申请到认定历时近一年[3][11] - 罪证类遗迹如日军建筑被认定为文物是为研究历史提供依据 而非颂扬侵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