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漫画

搜索文档
叶浅予抗战漫画燃动香江
杭州日报· 2025-08-27 10:25
展览活动 - 《逃出香港》饥饿画展吸引了大量香港市民前来观展 [2]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在香港会展中心启幕 核心板块为叶浅予抗战漫画作品展 截至26日参观总人数达4.8万 [5] - 展览包含《战时重庆》和《逃出香港》两大系列漫画作品 [6] 艺术价值 - 叶浅予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集漫画、速写、国画成就于一身的艺术巨匠 [6] - 作品极具个人辨识度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用极简笔法捕捉真实情境 对年轻艺术家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7] - 创作《富春山居新图》长卷达15米 以春夏秋冬为序呈现富春山水 [9] 文化影响 - 香港市民带子女观展 通过漫画直观了解历史 感受先辈爱国情怀与精神力量 [6] - 香港杭州桐庐同乡会组织分批观展 成员表示作品带来艺术震撼与乡情共鸣 [6] - 桐庐代表团向香港文化部门及霍英东集团赠送文创产品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7] 艺术捐赠 - 1988年向桐庐捐赠73幅元明清及现代名人字画 128幅个人画作精品 787册珍贵藏书 [9] - 家属追加捐赠37幅书画 101幅速写作品及20方印章 极大丰富桐庐艺术馆藏 [9] - 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获得家属授权支持 最终确定展出《逃出香港》《战时重庆》组图及抗战视频内容 [9]
“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书里书外)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点 - 漫画取材自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体现博学与风趣[4] - 作品传神且展现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4] - 漫画分为6辑:读诗词典故、读插画艺术、读战乱诸相、读人间世态、读儿童故事、读亲友轶事[4] - 抗战时期漫画是丰子恺6000余幅绘画作品中的重要组成[4] 抗战时期的创作背景 - 1937年11月丰子恺开始画《漫画日本侵华史》记录日军侵华事件[4] - 缘缘堂虽未中弹,但石门镇居民被炸死30余人[5] - 丰子恺携亲族10余人逃离家乡,一路西行至重庆[5] - 创作抗战宣传漫画、檄文和歌曲,被称为"民族统一战线中可敬的战士"[5] 漫画的宣传作用 - 丰子恺认为漫画比文章更直观,能让不识字的百姓懂得抗日救国道理[5] - 重视音乐在抗战时期振奋精神的作用[5] - 编撰《漫文漫画》收集可歌可泣的文字和漫画[6] - 为《抗战文艺》题写刊名并发表抗战绘画作品[6] 代表性作品及主题 - 《积尸数十万,流血三千里》表达同仇敌忾的情感[5] - 《炮弹作花瓶》以炮弹壳插莲花象征和平[7] - 《流离图》描绘战争导致的生离死别[8] - 《八月十日的爆竹比八年的炸弹更凶》表现抗战胜利的喜悦[8] 艺术风格的演变 - 画作由人物为主变为山水为主[8] - 由小幅变为较大幅,由简笔变为较繁笔[8] - 由单色变为彩色,对艺术的理解和表现深化[8] 艺术与人生的理念 - "人生短,艺术长"是丰子恺常说的话[9] - 认为生机不灭终有抬头的日子,体现积极乐观态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