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血 脉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戴家军抗日背景 - 戴家为当地首富,坐拥400多垧土地,戴家大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有房屋80多间 [2] - 九一八事变后第五天吉林敦化陷落,戴万龄拒绝日本人吞占产业的要求,决心抗日 [2] - 戴万龄召集戴家所有男女老少和村中男丁共300余人,依靠30架马爬犁、10挺机枪组建“戴家军” [3] 戴家军抗日行动 - 为断绝后路,戴万龄变卖所有商铺、作坊换作枪炮弹药,并烧光全部地契、借据 [3] - “戴家军”随救国军转战吉林、黑龙江东部,参加镜泊湖连环战和攻打敦化、额穆、安图、东宁等战斗 [3] - 戴家将不到400人的“戴营”分成3个连,每个连下设3个班,每个班再分3个战斗小组,采用迂回战术突袭敌人 [3] 日军报复与戴家牺牲 - 日军焚烧戴家大院,用硬木橛子钉穿戴万生掌心吊墙示众,并将所有戴姓者抓来用刺刀开膛破肚 [4] - 戴万龄1937年深秋潜回沙河沿筹粮时被捕,遭酷刑后被钢板夹住泼汽油焚烧,最后被扔进狼狗圈 [5][6] - 戴家第二代“万”字辈12人全部牺牲,第三代“克”字辈20人全部牺牲,第四代“友”字辈牺牲11人,仅剩70多岁戴广禄和几位女眷及孤儿 [6] 戴家血脉保存 - 周保中含泪下达“保住戴家血脉”命令,戴万龄一脉仅剩几个不满10岁的孩子 [8] - 寇氏将不足一岁的戴友喜塞进棉裤裆里用绳子捆紧,在艰苦环境中保住戴友喜,但自己的儿子因疏于照顾不到10岁夭折 [8][9] - 1938年秋天戴广禄和高氏、寇氏带四男一女五个孤儿辗转3个月到寇家屯,村民将孤儿分开藏匿,戴友喜被藏在脊檩与瓦片夹层中侥幸存活 [10] 历史追认与纪念 - 1995年戴克政牺牲57年后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2022年1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追认戴万龄等7人为烈士 [11] - 2025年9月3日戴世忠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12] - 戴家四代57人投身抗日、54人殉国,是群众性抗战的鲜活范本 [10][11]
观礼台整体布局凸显“众志成城” 震撼人心 背后有何考量→
央视网· 2025-09-03 14:15
活动主题设计 - 纪念活动核心主题确定为"众志成城" 通过天安门广场三"人"成"众"的观礼台布局实现视觉呈现[1][4] - 设计方案经过多轮颠覆性修改 最终采用三万把座椅与年号台组合形成直指纪念碑的视觉走向[4] - 设计理念强调"众志"核心 体现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状态下由中国共产党凝聚的全民族意志[4] 主题选择过程 - 创意阶段曾考虑凤凰涅槃等多种抗日精神解读方案 最终选定"众志成城"作为国家仪式场核心主题[4] - 设计方案注重色彩、形制与寓意的统一性 所有元素均服务于主题表达需求[4] - 主题诠释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认为其是凝聚民族斗志的核心力量[4]
又见丨他用树枝书写不屈 后辈用钢枪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1 12:49
吉鸿昌的英雄事迹 - 1934年吉鸿昌被捕入狱后被密令枪决,行刑前他要求坐在椅子上面对刽子手,表示为抗日而死要死得光明正大[1] - 在美国邮局寄包裹时,因被歧视而愤怒,制作并佩戴“我是中国人”木牌,以坦荡方式回应屈辱时代[3] - 遵从父亲“做官即不许发财”的遗训,将字烧制在碗上发给士兵以接受监督,并变卖家产一次交党费6万大洋用于购买抗日枪支弹药[5] - 牺牲当天在雪地上用树枝写下“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绝笔诗[5][7] 精神的传承与象征 - 吉鸿昌的精神化作星辰永远留存,引领后人前进[7] - 其重孙吉家坤将于2025年作为空军方队一员参加阅兵,手握钢枪实现先辈梦想,象征英雄血脉与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1][7] - 先辈用树枝在天地间书写家国,后辈用钢枪和钢铁洪流来兑现不屈的宣言[1][7]
沈蔚: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14
沈蔚生平事迹 - 原名朱鸿寿 江苏吴县唯亭镇人 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赴上海当学徒近10年 [2] - 卢沟桥事变后奔赴延安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2] - 1939年任冀中通讯社副社长(1942年改称新华社冀中分社) [2] 新闻工作贡献 - 采写创作大量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战地诗歌 记录冀中人民抗日斗争 [3] - 1939年发表《雪夜的袭击》反映八路军夜袭苏集车站日军 [4] - 1941年发表《谁能忍受》揭露侵华日军残杀同胞罪行 [4] - 作品极大鼓舞当地军民抗日爱国热情 [5] 牺牲经过 - 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扫荡时多次遇险 曾遭俘虏后经党组织营救脱险 [5] - 1942年7月随部队转移时遭敌包围壮烈牺牲 时年未满26岁 [5] - 仅遗留血迹斑斑的照片和记者证作为"绝笔" [5] 精神传承 - 曾就读的唯亭实验小学将其列为优秀校友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6] - 《唯亭镇志》详细记载生平 官方公众号不定期发文缅怀 [6] - 河北衡水冀中导报展览馆陈列其稿件报纸和老式油灯 [6] - 该馆2019年开馆至今接待参观者近2万人次 [6]
林伯熙:舍家纾难,热血染琼崖
海南日报· 2025-08-21 09:31
林伯熙生平事迹 - 出生于1909年文昌市重兴镇柏茂村 家境殷实拥有数百亩良田 [4] - 1926年考入琼海中学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和扫盲运动 [4] - 1932年考入中山大学外文系 毕业前购得500多本进步书籍捐赠给重兴书报社 [4] - 1934年考取南京陆军步兵学校 1936年毕业 [5] - 1938年春自费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马列主义 同年秋返回海南 [5] 抗日武装建设 - 1938年通过国民党当局支持组建文昌县经济中队 任中队长 队伍初期40余人 [6] - 变卖家中大片田地购置17支枪捐赠游击队 使队伍装备达100支枪械 [7] - 1939年下半年率游击队成功阻击日军扫荡 [7] - 1940年9月队伍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 任中队长 [7] - 1941年升任第一支队副支队长 并当选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 [7] - 1941年下半年再次变卖良田将所得钱款全数上交组织支援部队给养 [7] 重要作战经历 - 1941年初率队夜袭琼东县潭门镇日军据点 10分钟内击毙10余名日伪军 俘虏30人 缴获轻机枪1挺和长短枪10多支 [8] - 1941年7月参与美德村据点战斗 以灵活战术调整作战计划成功歼敌 [9] - 1942年1月指挥大水战斗 率第一支队连续两日击退日顽军援兵 [9] - 大水战斗期间由冯白驹和吴克之介绍火线入党 并升任第三支队支队长 [9] 牺牲与纪念 - 1942年4月22日在界头岭公路伏击战中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 年仅33岁 [3][10] - 2014年被列入民政部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3] - 牺牲时间通过日本海军海南警备府战时日志最终确认 [3] - 未留下照片 家属通过智能技术复原画像并于2025年1月移交党史部门 [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沈蔚: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
新华社· 2025-08-14 20:48
沈蔚生平与贡献 - 沈蔚原名朱鸿寿 江苏苏州人 自幼聪颖但因家贫赴上海当学徒 受革命思想影响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 - 1939年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成员抵达冀中抗日根据地 担任冀中通讯社副社长 参与《冀中导报》复刊工作 [1] - 在近4年记者生涯中采写大量新闻 通讯 报告文学和战地诗歌 成为冀中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记录者 [2] 新闻作品与影响 - 1939年发表《雪夜的袭击》描写八路军夜袭苏集车站日军 作品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第6期 [2] - 1941年在《冀中导报》发表《谁能忍受》揭露侵华日军残杀同胞的罪行 用"杀人是目的"等措辞控诉暴行 [2] - 创作《复仇的歌》在冀中军民中传颂 将战友牺牲的悲痛转化为抗战力量 [3] 牺牲与纪念 - 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扫荡 沈蔚在转移途中遭包围牺牲 时年未满26岁 仅留下血迹斑斑的记者证 [3] - 其曾就读的唯亭实验小学将其列为优秀校友 《唯亭镇志》详细记载生平 官方公众号不定期发文缅怀 [5] - 冀中导报展览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接待近两万人次参观 陈列沈蔚稿件报纸和老式油灯等实物 [5]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拼命打鬼子”(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2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抗战老兵赵文禄的人物报道,主要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和抗战经历。由于内容不涉及公司和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建议提供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新闻内容进行分析。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佟麟阁:一腔热血荐轩辕
新华网· 2025-08-10 10:35
佟麟阁生平事迹 - 佟麟阁189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农民家庭 目睹八国联军入侵后萌发从戎救国之念[3] - 早年投身冯玉祥部队 因英勇善战从哨兵升至旅长 参加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3] - 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康保等多地失地[3] - 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 指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并承诺身先士卒抗日[3] 抗日作战与殉国 - 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发布命令要求坚决抵抗日军进犯[3] - 7月28日日军以10万以上兵力和几十辆坦克轰炸南苑 佟麟阁亲率官兵顽强抵抗[4] - 腿部中弹后拒绝撤退 称"个人安危事小 抗敌事大" 最终头部中弹殉国 年仅45岁[4] 历史评价与纪念 - 1938年毛泽东称佟麟阁等人"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4] - 1946年国民政府举行国葬并将西城区街道更名为佟麟阁路[4] - 新中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4] - 北京香山佟麟阁将军纪念馆年接待参观者万余人 包括多所学校学生瞻仰祭拜[4] 现存纪念载体 - 北京西城区佟麟阁路北口设立铸铜怀表雕塑 时间定格于1937年7月28日下午2点30分殉国时刻[1] - 北京香山保留佟麟阁亲手移栽的枣树 设有北京市佟麟阁学校[5] - 纪念馆留言册显示学生群体表达"学习先烈遗志""忠魂若星辰"等致敬内容[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佟麟阁:一腔热血荐轩辕
新华社· 2025-08-09 16:05
佟麟阁生平事迹 - 佟麟阁189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农民家庭,幼年目睹国家屈辱萌发从戎救国之念[1] - 早年加入冯玉祥部队,因战功从哨兵升至旅长,参与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 - 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失地[1] - 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预判中日之战不可避免并表态将身先士卒[1] 抗日殉国过程 - 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佟麟阁下令全军誓死抵抗日军进犯[2] - 7月28日率部抵抗日军10万兵力与坦克进攻,腿部中弹仍坚持指挥[2] - 在敌机扫射中头部中弹殉国,时年45岁,成为全民族抗战首位殉国高级将领[2] - 临终前表示"个人安危事小,抗敌事大",毛泽东评价其"崇高伟大的模范"[2] 后世纪念影响 - 北京设有佟麟阁路、佟麟阁学校等纪念场所[2][3] - 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 - 北京香山佟麟阁纪念馆年接待超万名参观者,包括大量青少年学生[3] - 纪念馆留言显示年轻一代持续传承其爱国精神与英雄气概[3]
何以中国|抗日英雄吉鸿昌后人哽咽诉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11:0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涉及历史人物纪念活动,未提及任何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根据任务要求,跳过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内容后,无符合投资分析范畴的要点可提取。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或经济事件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