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排污权
icon
搜索文档
发展排污权交易盘活“绿色资产”
经济日报· 2025-06-23 06:02
排污权交易制度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系统部署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方向和管理要求 [1] -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我国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创新,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环境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流通的生产要素 [1] - 该制度旨在构建行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减排机制,强化"污染付费、减排获益"理念,推动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减少排放 [1] 排污权交易试点进展 - 全国28个省份参与排污权交易试点,截至2024年6月交易总金额达363亿元 [2] - 试点省份强化制度建设,部分省份将排污权写入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省级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文件 [2] - 交易范围主要覆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部分省份扩展至重金属并探索跨区域交易 [2] - 浙江等省份探索排污权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多个省份创新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和租赁业务 [2] 排污权交易体系构建方向 - 加强排污权核定量与许可排放量的衔接,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核定技术体系 [3] - 实施大气、水等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推动企业树立资源环境"有价、有限"理念 [3] -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建立健全交易制度,扩展交易主体和品种,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监管 [3] - 强化监测核算能力和金融支持体系,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3] 排污权交易现存问题 - 当前存在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衔接不畅、市场化机制不完善、基础保障体系薄弱等问题 [2] - 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深水区,行政手段减排空间收窄,需进一步发挥排污权交易市场作用 [2]
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4 06:45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总体考虑和主要目标[2] - 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4] - 政策旨在引导资源环境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2] 当前市场化交易试点进展 - 全国已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中国水权交易所[3] - 在8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4个地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7个地区开展用水权交易试点,28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3]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管理制度不完善、交易主体和方式不丰富等问题[3] 市场化配置体系三大机制 - 完善配额分配机制,着重解决"交易多少"的问题[6] - 规范交易对象范围,着重解决"交易什么"的问题[6] - 健全交易制度体系,着重解决"如何交易"的问题[6] 具体交易制度措施 - 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6] - 推动用能权交易试点有序退出[6] - 丰富用水权交易种类,推动节水改造结余水量、非常规水等参与交易[6] - 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6] 基础能力建设 - 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7] -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试点[7] - 强化取用水监测计量,全面提升水资源监测预警和管理能力[7] - 加快建设排污监测体系[7]
环保公用事业行业周报(2025、06、02):有序推动绿电直连,鼓励项目参与电力交易-20250602
招商证券· 2025-06-02 2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环保与公用事业板块表现分化,环保(申万)行业指数涨3.42%居首,公用事业(申万)行业指数跌0.18%,电力和燃气板块分别下跌0.15%、0.44%;2025年以来,环保板块累计涨幅6.79%,电力板块累计涨幅 - 0.05%,领先沪深300及创业板指[1][6] - 截至5月30日,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降至620元/吨为2022年以来低位;一季度火电业绩分化,全年盈利预计仍分化;重点推荐华电国际、申能股份,建议关注中闽能源、福能股份等;持续看好核电和水电投资价值,推荐川投能源、国投电力、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事件解读 有序推动绿电直连,鼓励项目参与电力交易 - 政策目标为满足新能源就近消纳、用户绿电消费需求,为用户降本提供选择;项目建设方面新增负荷可配建新能源项目,存量负荷满足条件可开展绿电直连;源荷匹配按“以荷定源”原则确定电源类型和装机规模,不同市场运行地区模式不同,对自发自用和上网电量比例有要求;市场交易方面并网型项目按规则注册参与交易并结算,需缴纳相关费用[10][13]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 - 出台背景是我国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现有市场化交易试点存在问题;意义是构建配置体系,树立“资源环境有价”理念,推动绿色转型;重点内容包括完善配额分配制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交易基础能力建设[15][16][17] 本周行情复盘 板块指数表现 - 环保与公用事业板块表现分化,环保(申万)行业指数涨3.42%,公用事业(申万)行业指数跌0.18%;电力和燃气板块分别下跌0.15%、0.44%;2025年以来,环保板块累计涨幅6.79%,电力板块累计涨幅 - 0.05%,领先沪深300及创业板指;环保子板块中综合环境治理涨幅最大,电力子板块中光伏发电涨幅最大[1][6][22] 个股表现 - 环保板块涨幅靠前的是玉禾田、启迪环境等,跌幅靠前的是中航泰达、渤海股份等;电力板块涨幅靠前的是粤电力A、江苏新能等,跌幅靠前的是广安爱众、涪陵电力等;燃气板块涨幅靠前的是新疆浩源、南京公用等,跌幅靠前的是陕天然气、升达林业等[24] 行业重点数据跟踪 煤炭价格&库存水平 - 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维持低位,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下降;截至5月30日,秦皇岛动力煤(Q5500)市场价620元/吨,广州港印尼烟煤(Q5500)市场价520元/吨;截至5月23日,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102.03美元/吨;截至5月30日,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及国投港区煤炭库存分别减少55万吨、13万吨、21万吨[28] 重点水库水位及蓄水量 - 本周三峡水库水位同比、环比均上涨,入库及出库流量同比下降、环比上升;锦屏一级水库水位及蓄水量同、环比均上升;二滩水库水位及蓄水量同比下降、环比上升[30] 硅料及组件价格 - 本周硅料价格继续下跌;截至5月28日,多晶硅(致密料)价格36元/千克,环比下降2.7%[42] 天然气价格 - 本周LNG到岸价、国内LNG出厂价均下降;截至5月30日,LNG到岸价12.03美元/百万英热(4501元/吨),国内LNG出厂价4419元/吨[46] 电力市场 - 现货日前交易市场,本周广东省发电侧加权平均电价于5月28日达最高值310.81元/兆瓦时,环比下降17.3%;中长期交易市场,5月26 - 31日山东省成交电量25.58亿千瓦时,环比上升10.0%,加权平均成交电价372.70元/兆瓦时,环比上升0.04%;6月广东省中长期交易综合价372.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8.3%,环比上升0.1%[50] 碳市场 - 本周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均价下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周成交量212.23万吨,环比下降37.6%,周成交额1.46亿元,成交均价68.63元/吨[56] 行业重点事件 电力市场重点事件 - 2025年4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4415个;河南省印发绿证绿电交易工作细则;4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16亿个,环比增长23.94%,2025年1 - 4月共计核发绿证8.78亿个[58] 环保市场重点事件 - 广东省发布《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宁夏印发《促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工业水效提升实施方案》[59] 双碳市场重点事件 -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天津经开区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广东省发布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安排通知;《珠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方案》印发;甘肃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60][61][62] 下周环保电力板块主要事件提醒 - 德创环保、长源电力、吉电股份有股份流通相关安排[63]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山高新能源4月完成发电量7.12亿千瓦时,同比+21.1%,累计发电量24.01亿千瓦时,同比+12.1%;浙江新能子公司拟收购股权;苏文电能等公司有股权收购/转让;龙净环保等公司有对外投资;玉禾田等公司有重大合同;南京公用拟吸收合并子公司;力合科技等公司有增减持;华能国际等公司有票据发行;太阳能等公司有回购;永清环保等公司有人事变动;皖仪科技收到政府补助[64][65][66]
到2027年,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2 20:20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改革 - 到2027年目标为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提升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活跃度和价格形成机制 [1] - 改革旨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释放市场潜力以支撑绿色发展目标 [1] - 专家指出需通过交易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但需严谨论证配额分配、监测数据等基础环节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当前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40%,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后将提升至60%以上 [3] - 政策要求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并推动与国际机制衔接 [2] - 优化配额分配方案,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形成免费与有偿结合的分配制度 [3][6] - 加强绿证与碳市场衔接,避免重复获益 [2] 用水权与排污权交易 - 严格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与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制度衔接 [2] - 排污权交易将以排污许可证为确权凭证,与排污许可制度协同 [2]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用水权交易市场,清理地方性政策壁垒 [5] 市场机制建设 - 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5] - 建立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配额预留、回购等方式形成储备库 [6] - 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全国市场统一监管 [5] 实施路径 - 按"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分阶段推进改革 [5] - 国家发改委将联合各部门评估进展,深化资源配置改革 [6] - 专家强调市场化交易可优化成本效益并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减排投资 [4]
《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发布
央广网· 2025-05-30 09:26
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关于健全资源 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对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 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木其坚:在政府设定总量管理目标和科学初始分配配额基础上,由各市场主体以实际使用的配额同 初始配额之间的差额与确认,作为交易对象新的交易。所以初始配额的确定和分配是整个市场得以有效 运转的核心意义。同时要健全分配和出让制度,在不同主体、区域间合理分配碳排放的配额、取水权和 排污权,在碳排放重点污染物等领域探索开展初始的有偿分配方式。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着重解决的是"如何交易"的问题。木其坚表示,《意见》在统筹前期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交易制度的要求。 木其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制度,完善数据采集、产品交易、信息发 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的程度、环境损 害的成本和生态产品的价值。 资源环境要素是一个概念性的统称,其中涉及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 ...
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期货日报网· 2025-05-30 00:06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 [1] - 政策旨在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 [1]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 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 [2] - 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 [2] - 加强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衔接,避免交易主体重复获益 [2] - 立足国内市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与相关国际机制衔接互认 [2]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 - 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 [2] -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对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2]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 [2] 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 - 推进金融机构参与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推动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信息披露 [3] - 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相关担保业务统一登记公示 [3]
中办、国办: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专家建议激发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3:15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1] - 碳排放权、水资源及排污问题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难题,需建立交易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配额分配方式、监测数据等需严谨论证[1] - 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将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数据共享,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用水权交易市场[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进入实施阶段[2]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从发电扩展到钢铁、水泥、铝冶炼后,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从40%提升至60%以上[3] - 将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3] 市场化交易机制建设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双控制度衔接,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2] - 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2] -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预留、收回、回购配额等方式形成储备库,适时收储或投放[6] 政策实施路径 - 各地区各部门需按职责分工完善改革举措,开展创新探索推动落地见效[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工作进展评估,分析新形势新问题,推动改革不断深化[7] -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将碳排放权等要素纳入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各类市场交易行为[6]
政在发声|中办国办重磅发文: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提速,2027年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30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1] - 政策目标是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释放市场潜力,支撑相关资源环境目标实现[1] - 健全该体系是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市场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2] - 优化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2] -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2] 用水权交易制度 -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与水量分配、取水许可等制度衔接[3] - 完善初始分配制度,明晰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3] - 探索在黄河等重点流域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域用水权交易[3] 排污权交易制度 - 推动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确权凭证的排污权交易制度[3] - 实施大气、水等领域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3] - 以省级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扩展交易主体和品种[3] 市场化配置体系的经济意义 - 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高效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 降低经济发展资源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3] 环境保护意义 - 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主动采取环保措施[4] - 适应全球绿色发展潮流,提升国家绿色竞争力[4]
中办、国办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29 19:07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旨在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1][3][4] - 意见提出通过完善配额分配制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措施,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4] 总体要求 -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制度,完善交易市场[4] -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4]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5] - 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5] -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5] - 加快构建体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导向的排污权核定技术体系,推动实施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5]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 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6] - 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加强绿证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6] - 积极探索在黄河等重点流域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用水权交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工程建设并转让节约水量的用水权[7] - 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排污权交易[7]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 - 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8]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数据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8] -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预留初始配额、收回失效配额等方式形成储备库[9] - 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等[9] 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 - 研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科学制定修订碳排放核算、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等标准[10] - 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完善核算技术规范[10] -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与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10] - 培育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资源环境要素核算核查、估值、咨询等综合性服务[11]
刚刚!中办、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5-29 17:42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 系的意见》(简称"意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充 分释放市场潜力,对实现相关资源环境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 意见从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加强资源 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完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 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意见提出,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 量控制。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江河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 管理、取用水监管等制度衔接。 意见提出,完善碳市场覆盖范围。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行业降碳潜力和碳排放核算基础等, 稳步扩 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