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搜索文档
镇原县市场监管局“零距离”体验“沉浸式”服务 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
中国食品网· 2025-09-02 11:11
政务服务优化措施 - 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推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体验办事流程并破解难题 [1] - 局领导班子累计开展"走流程"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项提出优化措施3条 [1] - 各股(队)长轮流进驻政务大厅窗口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2] 具体实施成效 - 截至8月底已有5名股(队)长参与"坐窗口"8次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7项 [2] - 企业开办、食品经营、药品审批等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 [2] - 通过"审办分离"改革和"容缺受理"措施提升网办效率 [2] 改革举措创新 - 推行"乡镇帮办+县局审核+电子证照"模式压缩办理时限 [2] - 开展"全科医生"式培训推动窗口人员从专科服务向全科服务转型 [2] - "高效办成一件事"和"个转企"等改革事项推进顺利 [2]
我省新上线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
河南日报· 2025-08-23 07:40
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 河南省新上线个人创业、企业用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四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涉企服务事项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优化营商环境 [1][2][3] 个人创业服务优化 - 个人创业"一件事"整合营业执照信息核验、纳税人信息确认、就业创业证申领、养老保险登记、创业补贴申领5项业务 实现一表申请和同步办理 [1] - 办理时间从90个工作日减少到20个工作日 递交材料从13份精简为7份 办理环节由3个精简为1个 跑动次数由4次减少到0次 [1] 企业用工流程简化 - 企业用工"一件事"整合劳动用工备案、社保登记、档案转递、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认定、医保登记、公积金账户设立7个事项 实现跨部门集成办理 [2] - 办理时间从90个工作日减少到30个工作日 递交材料从23份精简为17份 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 跑动次数由7次减少到0次 [2]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支持 -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一件事"合并认定、税收优惠兑现、研发投入奖补资金兑现3个事项 企业通过认定后可直接兑现政策 [2] - 办理时间由210个工作日缩短为150个工作日 企业可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线上提交申请材料 [2]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整合 - 科技成果转化"一件事"合并科技成果查新、登记、专利权质押融资奖补申请、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4项业务 实现跨部门网上办理 [3] - 申请人可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或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 告别多头跑动 [3]
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曲阜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齐鲁晚报网· 2025-07-23 17:11
政务服务改革成效 - 曲阜市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目前上线140余项高频主题服务 办事时限平均压缩81.32% 材料精简率达75% [1] - 医养结合机构备案登记实现高效办理 当场获取备案结果 医养中心可立即投入使用 体现改革成效 [1] 流程优化措施 - 设立"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 推行"综合受理 内部流转 分类审批 统一出件"模式 实现关联事项一窗受理 同步审核 结果互认 [3] - 医养结合机构开办案例中 14个事项并联办结 申请材料从47份压减至6份 审批时限由40余天缩减至10个工作日内 [3] 数字化建设成果 - 构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归集107类高频电子证照 实现跨部门互信互认 提供在线预约 材料预审等便捷服务 [4] - 创新"云勘验"模式 通过远程视频技术进行联合核查 将现场勘验时间从数日压缩至平均30分钟 [4] 基层服务延伸 - 组建"曲小帮 帮帮团"服务团队 年均服务超万人次 满意度达99.9% 提供从材料填写到事项办结的全程帮代办服务 [6] - 全市12个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和457个村居便民服务站实现高频事项"就近办" 个体工商户登记等事项可在基层办理 [6]
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优化群众办事流程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海南日报· 2025-07-07 09:25
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 海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通过优化长者助餐资格申办流程,将原本需要跑三四趟的线下办理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实现"零跑腿" [2][3] - 改革后办理时间从多次跑腿缩短至30秒内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办结时限压缩至1天内 [2][3] - 6月新流程落地后当月办理量达240人,效率显著提升 [3] 技术应用与数据整合 - 通过打通政务数据壁垒,取消区级民政局备案环节,实现《办理结果通知书》电子化推送至"海易办"APP [3][4] - 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刷脸"认证,支持电子批文替代纸质材料 [2][3] - 开发"掌上办"功能模块,支持身份证等资料线上提交 [3] 特殊群体服务创新 - 为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保留线下一次办结通道,设置镇街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点 [4] - 针对行动不便群体推出上门帮代办服务,结果文件实时推送至个人电子账户 [4] - 电子通知书可在全市任一长者饭堂通用,免除纸质材料携带需求 [3][4] 工作机制改进 - 建立"未办成事窗口"反馈机制,通过市民符文丽的个案推动系统性流程重构 [2][3] - 践行"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工作理念,联合民政局开展跨部门协作 [2][3]
乐见“办不成事”窗口遇冷(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 "办不成事"窗口遇冷现象反映出政务效能的显著提升,该窗口曾是解决群众办事难题的创新举措和"绿色通道"[1] - 窗口冷清背后是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党员干部"履职清单",通过打通数据孤岛、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系统性解决问题[1] - 跨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是效能提升关键,通过"发现受理-精准推送-协同办理-跟踪督办"闭环系统和考核挂钩制度解决推诿扯皮问题[2] 政务改革具体措施 - 针对材料缺失问题,采取破除数据壁垒和打通数据孤岛的措施[1] - 针对流程繁琐问题,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 - 针对政策执行僵化问题,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升政策理解能力[1] - 在不动产登记等跨部门业务中实现税务、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2] 政务服务机制创新 - 建立全链条闭环处理机制,系统自动触发诉求处理流程并对超期事项亮红灯预警[2] - 将处理效率与办事大厅考核直接挂钩形成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2] - 保留"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托底保障机制,持续关注群众需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