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黑金
搜索文档
组建新内阁,日本新首相将如何“破局”?
央视新闻· 2025-10-22 11:28
新政府政策方向 - 新首相高市早苗表示将凭借强有力的经济举措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 [1][2] - 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组成的新执政联盟在政策上预计将进一步右转 [1][2] - 联合执政协议明确将提前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 加快扩充军备并推动放宽武器出口限制 [2] - 联合执政协议计划设立独立的对外情报机构并加快推进反间谍法等立法 [2] - 新内阁主要岗位由多名保守派政治人物出任 整体呈现浓厚保守色彩 [2][3] 执政联盟政治基础 - 自民党与维新会合计议席数在众参两院仍未过半 在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高市早苗第一轮投票仅获123票未达半数 [6] - 超过一半的参议员对自维执政联盟公布的政策主张难以赞同 未来政策推行面临不确定性 [6] - 自民党和维新会在企业和团体政治献金等重要政策领域存在分歧 [7] - 维新会以阁外合作方式参与执政 未派成员加入内阁 为联盟保留随时抽身而退的空间 [7] 国内经济与社会挑战 - 物价高涨和政治资金透明化是日本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8][10] - 专家指出若政府无法在抑制物价和整治政治黑金问题上有所作为 民众信任将迅速瓦解 [8][10] - 当前日本股价上涨但日元持续贬值 海外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能源依赖进口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反映到各项物价上 [12] - 高市内阁的经济政策不一定能抑制物价 反而可能加剧物价上升 [12]
公明党党首:将不会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把票投给高市早苗
环球网· 2025-10-10 15:28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公明党决定脱离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导致首相指名选举结果出现重大变数 [1][3] 政治联盟变动 -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证实,该党国会议员将不会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投票给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而是投给自己 [1] - 公明党脱离执政联盟被视为日本政治的一大转折点,将使政治交锋更加激烈 [3] 分歧原因 - 公明党与自民党在“政治黑金”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公明党要求自民党加强企业及团体献金规则 [3] - 自民党对公明党要求的回应不够充分,导致公明党感到遗憾 [3] 选举影响 - 公明党脱离联盟后,高市早苗能否就任首相出现变数 [3] - 首相指名选举的最终结果因此变得不明朗 [3]
日本政治形势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经济日报· 2025-07-25 05:58
选举结果与政治格局 - 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未能获得过半数席位,仅获47席,未达50席的目标 [1] - 结合此前众议院选举结果,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均失去主导权,形成“扭曲国会”局面 [1] - 参议院共248个议席,此次改选125个议席,有522名候选人参与角逐 [1] 执政联盟失利原因 - 当前政权未能迅速解决国内经济民生问题,截至今年5月日本实际工资已连续5个月下跌,消费者价格指数飙升,物价居高不下 [1] - 日美关税谈判迟迟未能取得满意进展,日本收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征税“亲笔信” [1] - “政治黑金”问题影响持续,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和东京都议会选举中接连失利,民众对长期执政格局产生厌倦情绪 [2] - 社会矛盾激化,选票流向新兴政党,参政党以“日本人第一”为口号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将社会问题归因于“外国人公害” [2] - 国民民主党凭借减税和社会福利政策吸引支持,议席数显著增长 [2] 首相地位与党内压力 - 日本首相石破茂因未能带领执政联盟在3场重要选举中获胜,面临党内“倒石破茂”浪潮,政权岌岌可危 [3] - 石破茂宣布不引咎辞职,理由是为避免日美关税谈判和国内经济问题出现政策“真空期” [3] - 党内人士对其继续执政并不“买账”,施压声音持续 [3] 政策推行与国会运作前景 - 执政联盟在国会成为“少数派”,必须与在野党联合才能确保预算案、法案通过 [4] - 国民民主党、维新会、参政党等在野党均无意与执政联盟“组团”,立宪民主党将试图推动不信任案寻求政权更迭 [4] - 石破茂表示暂无扩大执政联盟打算,分析认为若无法形成稳固政治框架,国会将成“角斗场”,解决经济民生问题将面临更大阻碍和更长周期 [4] 日美贸易谈判结果 - 日美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原定25%的对等关税税率将下调至15% [5] -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5] - 此结果被观点认为是日本通过全面让步换来,未能实现“零关税”目标,放开农产品进口可能得罪“农业票仓”并引发在野党反对 [5] 社会民意与政策动向 - 参政党崛起体现日本社会民意出现“排外”和右倾化趋势,“应对外国人公害”成为关键词 [5] - 日本政府宣布成立“与外国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将加大对外国人社会保险缴纳、驾驶资格获取等监管力度 [5] - 分析认为,为吸引选票转嫁矛盾、放大排外情绪的做法可能对依赖外国游客和劳动力的日本经济社会运转构成阻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