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撑体系完善
搜索文档
多举措拓展中间品贸易
经济日报· 2025-11-10 11:37
文章核心观点 - 拓展中间品贸易是“十五五”时期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分工地位、筑牢经济安全屏障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1] - 中间品贸易规模扩张且结构升级,出口重心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自主可控水平 [1] - 行业在中间品进口占比、高端供给、数字化水平、定价权及区域协同方面存在短板,需通过科技创新、区域布局优化、贸易网络拓展和政策支持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2][3][4] 中间品贸易现状与意义 - 中间品贸易以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为交易对象,是全球生产分工协作的价值交换活动 [1] - 行业出口重心正由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关键中间品自主生产与贸易规模扩大,附加值水平抬升 [1] - 该贸易活动夯实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对冲外部市场波动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1] 行业发展挑战 - 中间品进口占比较高,反映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偏低,部分高端中间品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2] - 行业贸易的数字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价权和规则话语权不足 [2] - 区域间中间品贸易协同机制不完善,产业链协同效率需提高 [2] 强化科技创新 - 需强化科技原始创新,动态梳理产业链图谱,精准识别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的潜在“断链点” [2]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统筹资源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 [2]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中间品领域保护力度,建立“专利池”和产业标准专利联盟 [2] 优化区域布局 - 产业集群是塑造中间品贸易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需依据国内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布局 [3] - 支持沿海发达地区布局生产技术密集型中间品产业集群,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3] - 引导中西部建设规模化、数字化、专业化先进制造基地,形成对全球供应链有支撑力的“压舱石” [3] 拓展贸易网络 - 实施中间品贸易伙伴多元化战略,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搭建专项贸易促进平台 [3] - 深耕RCEP、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市场,利用关税减让优势扩大中间品贸易区域内循环 [3] - 主动参与或主导中间品领域国际标准制定,通过标准互认打破制度壁垒 [3] 完善政策与要素支撑 - 需研究制定中间品贸易专项支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与服务支撑,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4] -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赋能,完善中间品出口退税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4] - 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依托国际仲裁平台解决贸易纠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