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学

搜索文档
续写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的篇章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本报记者李舫、康岩采访整理)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开始履行新式博物馆典藏、保管、陈列、研究和出版等职责。帝王宫阙转型 为公共博物馆,禁苑秘藏转变为全民遗产,其精神全在一"公"字。1933年元旦,日军进犯山海关,北平 告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议文物南迁。在易培基、马衡两任院长先后主持下,自1933年起,包括故宫 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机构所藏逾1.9万箱文物分五批南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故宫博物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原来的"三馆两处"改制为部处制,加强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和文 物保护研究能力建设。山河重光,故宫新生。南迁文物从1950年1月开始陆续北返。从南迁到北返,万 里征途,险嶂迭生。千钧箱篓里不仅盛装着国之珍宝,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文脉续存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故宫博物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11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提出"平安故宫、学术 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四个故宫"建设体系,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 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整合文物、考古、建 筑等多部门资源,推进故宫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 ...
新华全媒头条|百载共守护 一城尽风华——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新华社· 2025-10-09 21:46
百载共守护 一城尽风华——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徐壮、杨湛菲 一脉文渊红墙铭史,百年守望紫禁流芳。 首都北京,绵延7个世纪的中轴线中心处,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 宫,将迎来历史性的日子。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这是一份厚重的时代记忆。 百年前,这里重门徐启、百废待兴;抗日战争时期,故宫人携近两万箱文物避敌南迁、以身护宝;新中 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翻开崭新一页,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及 传播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故宫博物院迎来了一个高 速发展的繁荣时期。秉持"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发展理念,这座人类共有的文化 遗产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穿越百年历史烟云,巍巍故宫存史博物,拥抱世界阔步未来。 从帝王禁苑到人民的博物院 国庆中秋假期,庄严恢宏的午门前,许多游客披着晨光而来。 午门城楼上,"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面向公众开放。这场献礼百年院庆的大展上, 人们可以一睹十年难见的《清明上河图》、凝望传承三千多年的亚醜方尊、定格含义隽永的金瓯永固 杯… ...
百年守护 万世风华(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的故宫博物院,将昔日帝王居住的宫苑禁地变为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出入的场所, 象征君主法统的清宫旧藏为人民所共有共享。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文化演变的深刻反映,具有多方 面的标志性意义。 今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喜庆年份。百年博物院的历程虽然只 是故宫历史的1/6,但是意义非凡。 "宫"与"院"的合一,是故宫博物院与生俱来的身份,故宫博物院因此成为一座同时兼具宫廷史迹、古代 建筑、古代艺术和清宫藏书档案几大特性的博物馆,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 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院 和文化遗产。 百年历程使故宫博物院累积了深厚的底蕴,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念、品格、气质等,这种精神在故 宫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故宫的宝贵遗产。这种精神的核心是"视国宝为生命"的信念。这种精 神源于对自己所保护的珍贵文物意义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己所担当的神圣责任的深刻认识,是故宫同 仁的价值取向。无数故宫的典守者、管理者、研究者、文物修复者,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也体现出百年 来中国人可贵的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