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观
搜索文档
国务院重要部署,事关千万小镇高中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旨在解决县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稳定县域教育生态,并适应未来学龄人口变化趋势 [1][3][5] 县中发展现状与问题 - 县中生源流失势头已得到遏制,办学经费投入有所改善,但仍面临学校建设规划与人口变动不匹配、债务问题等挑战 [3] - 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评价矛盾,即是否仍以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学生数量作为县中办学成绩的主要评价标准 [3] - 县中教育质量薄弱会导致生源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开始外流,进而引发优质劳动力家庭流失,削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5] 资源配置与学位供给规划 - 需要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前瞻布局,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以应对学龄人口高峰 [7][8] - 预测显示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将于2029年达到短期高峰3947.11万人,2032年达到第二次高峰3941.83万人,县中需做好教育扩容准备 [8] - 长期看,在校生数将于2035年降至3265.82万人,为推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窗口期 [9] - 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平均班额为48.5人,表明小班化教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9] 补齐发展短板的具体措施 - 需补齐硬件和软件短板,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实施教育数字化 [11] - 调研发现不少县中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实验器材尤其是药品购置存在困难 [11] - 师资困境突出,存在“培养即流失”现象,例如中部某县中10多年来流失40多名中坚教师 [11] - 部分地区已加大投入,如江苏南通近3年县域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每年增长超15%,2023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35333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0% [12] - 地方创新机制包括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实现动态管理,以及为偏远地区定向培养和评定高级教师 [13] 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 - 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和评价改革,规范办学行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15] - 县中振兴不能重走过度强调应试教育的“县中模式”老路,应避免单一考核升学率 [15] - 建议对县中实施“增值评价”,即考核学生高考成绩相比入学时的提升程度,而非单一绝对指标 [15] - 县中应注重多样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开设兴趣班,为农村学生创造接触更多文化资源的机会 [16] - 县中振兴是系统工程,需循序渐进,避免短期功利思维,为其提供宽松的变革环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