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评价
搜索文档
国务院重要部署,事关千万小镇高中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旨在解决县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稳定县域教育生态,并适应未来学龄人口变化趋势 [1][3][5] 县中发展现状与问题 - 县中生源流失势头已得到遏制,办学经费投入有所改善,但仍面临学校建设规划与人口变动不匹配、债务问题等挑战 [3] - 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评价矛盾,即是否仍以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学生数量作为县中办学成绩的主要评价标准 [3] - 县中教育质量薄弱会导致生源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开始外流,进而引发优质劳动力家庭流失,削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5] 资源配置与学位供给规划 - 需要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前瞻布局,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以应对学龄人口高峰 [7][8] - 预测显示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将于2029年达到短期高峰3947.11万人,2032年达到第二次高峰3941.83万人,县中需做好教育扩容准备 [8] - 长期看,在校生数将于2035年降至3265.82万人,为推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窗口期 [9] - 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平均班额为48.5人,表明小班化教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9] 补齐发展短板的具体措施 - 需补齐硬件和软件短板,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实施教育数字化 [11] - 调研发现不少县中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实验器材尤其是药品购置存在困难 [11] - 师资困境突出,存在“培养即流失”现象,例如中部某县中10多年来流失40多名中坚教师 [11] - 部分地区已加大投入,如江苏南通近3年县域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每年增长超15%,2023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35333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0% [12] - 地方创新机制包括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实现动态管理,以及为偏远地区定向培养和评定高级教师 [13] 教学与评价体系改革 - 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和评价改革,规范办学行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15] - 县中振兴不能重走过度强调应试教育的“县中模式”老路,应避免单一考核升学率 [15] - 建议对县中实施“增值评价”,即考核学生高考成绩相比入学时的提升程度,而非单一绝对指标 [15] - 县中应注重多样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开设兴趣班,为农村学生创造接触更多文化资源的机会 [16] - 县中振兴是系统工程,需循序渐进,避免短期功利思维,为其提供宽松的变革环境 [16]
县中振兴:不止于让更多农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5:46
政策部署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旨在解决县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 - 政策核心是改变“重城轻乡”的教育观念,稳定县域教育生态,使县域教育、经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2][3] - 建设好县域普通高中关系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县中是很多县域的最高学府,直接关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2] 学生规模与资源配置规划 - 2024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922.28万人,其中不到60%的中学生在县域中学 [2] - 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803.6万人,平均班额48.5人 [5] - 预测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将于2029年达到短期高峰3947.11万人,2032年达到第二次高峰3941.83万人,2035年降至中长期最低值3265.82万人 [4][5] - 政策要求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前瞻布局,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以应对在校生高峰,并在长期利用在校生减少的窗口期推行小班化教学 [4][5] 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短板 - 调研发现不少省份的县中运动场、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配备不足,实验器材尤其是药品购置存在困难 [6] - 县中面临“培养即流失”、“招聘无选择”的师资困境,例如中部省份一所县中10多年来流失40多名中坚教师 [6] - 江苏南通近3年县域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每年增长超过15%,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35333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0% [7] - 南通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实现动态管理,有的高中生师比达到8:1;浙江为山区26县和海岛县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教师培养机制 [7] 教育理念与评价体系改革 - 县中振兴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和评价改革,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避免再走过度强调应试教育的“县中模式”老路 [8][9] - 建议对县中实施“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注重考核学生成绩和位次的提升,而非单一考核高考升学率 [9] - 县中应多样化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开设兴趣班,为农村学生创造接触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的机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