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权

搜索文档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10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马长山认为,中国推进"人本化"的数字人权保护,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 理,提出数字人权的中国话语与中国方案。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权文明新境界、新形 态,丰富发展了人类人权文明的多样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罗艳华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的现代化和自由全面发 展作为核心目标,倡导"以发展促人权""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 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珮说,中国实现了从国际对话参与者、舆论 斗争解构者到全球治理方案供给者的身份转变。 本报济南9月16日电 (记者肖家鑫)9月16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 行,近百位国内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权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展开交流研讨。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表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意愿与党的领导相结合、直接 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涵盖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各环节。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承办。 《 人民日 ...
“以人类发展为中心,构建真正有益于人的技术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19
中欧人权研讨会核心观点 - 会议主题为"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人权",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数字权利保障,呼吁深化中欧在数字人权领域的交流互鉴 [1] - 发布《数智时代的人权保障与合作》共识文件,提出"以人为中心、公平包容、安全可控、透明负责、可持续发展"等合作原则 [3] - 强调技术发展应服务于人类而非加剧分裂,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并关注年轻一代在数智化进程中的影响 [3][4]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议题 - 人工智能需保护基本权利的技术与伦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2] - 技术发展应以人类主体价值为基础,为创造性赋能而非成为"富国和富人游戏" [3][4] - 中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被视为数字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典范 [4] 中欧合作与制度实践 - 中欧在数字人权治理方面拥有相近理念,可探索多元化国际合作 [6] - 中国方案为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智慧,推动共同开发面向全人类的技术 [4] - 欧洲国家应将中国视为对话伙伴,文化交流有助于全球人权事业发展 [4] 数字人权保障路径 - 需完善全球数字治理,确保人工智能向善发展并加强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合作 [3] - 当前AI技术存在不公平性和排他性,需构建透明公正的治理体系 [4] - 全球超50亿互联网用户,中欧作为技术推动力量可携手制定数字人权标准 [6]